據中央氣象臺監測
今年第4號臺風“泰利”的中心
已于17日22時20分前后
在廣東省湛江市南三島沿海登錄
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3級
在臺風云系的影響下
位于湛江市新寮島東面海域的
廣東粵電湛江外羅海上風電項目二期
與“泰利”正面交鋒
該項目安裝有
面對摧毀力極大的“泰利”的正面穿越
該風場平穩渡過臺風期
據悉
該項目自2021年12月
全容量并網以來
已成功抵御了
“泰利”“馬鞍”“暹芭”“圓規”等臺風的沖擊
“泰利”開啟2023年的臺風季,第5號臺風“杜蘇芮”也將緊接而來。電氣風電裝機遍布中國沿海各省,擁有中國最大的海上風電案例庫。也正因如此,幾乎每個臺風登陸國境都有風場涉及其中。那么,面對臺風天氣,電氣風電風力發電機組是如何應對的呢?
可抵御3S最大風速79.8m
400萬次疲勞測試
4個方向極限拉伸測試
液壓自鎖定裝置 提高葉片鎖定可靠性
電氣風電6.25MW抗臺風型風力發機組采用IEC S類Class T設計,可抵御50年一遇的3s最大風速79.8m。通過葉片、機架、軸承、變槳系統等主要承載部件的加強升級,足以應對臺風各種工況,再輔以遠程智能臺風應對策略及檢測手段來增強抗臺效果。即使電網掉電情況發生,也可保障機組安全。
面對15級以上的強臺風,風機葉片是最關鍵的部件,也最易遭受臺風摧殘。我們通過模擬臺風過境時的摧毀力,對機型葉片進行了高達400萬次的疲勞測試和4個方向的極限拉伸測試,以保障抵御強臺風的侵襲。
值得一提的是,電氣風電專門為抗臺風設計了液壓自鎖定裝置。正常狀態需要液壓的力量把鎖定銷收回,以保證葉片正常轉動;在遇到臺風或電網斷電情況下,系統自動釋放液壓鎖壓力,在槳葉順槳到安全位置時,可以靠彈簧的力量把鎖定銷壓入鎖定槽里。整個過程都是純機械動作,無需電氣或液壓參與風輪的鎖定,大大提高了葉片鎖定的可靠性。
數字化融合“高可靠、可信賴”的服務團隊
電氣風電機組配備完備的風場SCADA系統,可實現對數據的采集、監測、儲存、分析及展現。在提高風能可利用率的同時,實現對風電場的加強管理,能直觀、動態、全面地掌握風場運行實際情況,從根源上杜絕風電機組運行數據的錯報、遲報、漏報,為集中監測、故障分析、技術支持、經營決策等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
電氣風電風場SCADA系統,設置有防臺模式,包含臺風預警、臺風參數設定、臺風自動控制、臺風模式緊急投退等功能。它可以根據風場氣象信息、臺風控制參數、風機實時狀態等輸入信息,自動控制全場風機進入或退出臺風模式。通過數字化的解決方案,保障風電場穩定運行。
進可“滿發”,退可“抗臺”
臺風期間,電氣風電機組遵循進可“滿發”,退可“抗臺”的原則。臺風穿越風場期間,實時監測場內風機風速,當風速在運行范圍內時,全場風機持續保持滿發狀態,充分利用臺風期間的高風速,提升機組發電量。同時,在風速超出機組的切出風速后,風機退出運行模式轉入防臺模式,確保風機設備與支撐結構安全。
電氣風電機組在一次次與臺風的正面交鋒中,不斷印證了電氣風電整體解決方案的“高可靠、可信賴”:采用電氣風電機組的中國首個強臺風海域風電項目,面對超強臺風“軒嵐諾”穩健運行;浙能嵊泗2號海上風電場正面硬剛“梅花”,運維穩定,并先后扛過臺風“煙花”、“燦都”、“軒嵐諾”;普陀6號海上風電場已成功抵御了“利奇馬”“煙花”“燦都”等10余個臺風的正面沖擊......
電氣風電也在一次次惡劣天氣的洗禮中,分析、研判、修正問題,為后續開發積累豐富的海上產品設計及項目經驗。我們扛過的所有臺風、啃過的所有骨頭也讓我們更加堅信:多年經驗的積淀、理性節奏的技術迭代,才是海上風電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