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運達股份積極搶抓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機遇,以風電整機裝備制造為核心,加速推進“兩海戰略”,向海圖強,向海而興;在壯大主業“地瓜根莖”的同時,努力向外延伸“地瓜藤蔓”,積極開拓新能源工程總承包、新能源電站投資開發、電站智慧運營服務等新領域,加快向新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和綜合能源服務商的轉型。公司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努力爭先鋒、做標桿。
5月18日,《浙江日報》在第9版《創新浙江》,以整版篇幅刊登《運達股份:向海圖強 爭做標桿 勇當先鋒》一文,報道運達股份實施兩海戰略的發展成果,以下為報道原文:
浙江日報報道版面圖片
報道原文:
運達股份:向海圖強 爭做標桿 勇當先鋒
櫛風沐雨五十一載,艱辛拼搏譜寫華章。作為我省最大的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開始,借陸上風電與風電服務厚積薄發之勢,加速推進“海上+海外”的“兩海”戰略,短短兩年多時間,“兩?!憋L電市場業績便實現歷史性突破。
“走出去”,
爭做中國風電出海引領者
隨著中國風電事業不斷發展壯大,風電技術從跟跑、并跑到領跑,中國風電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開始在海外市場嶄露頭角、大放異彩。運達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高玲對此深有感觸:“作為深耕風電50多年、在國內風電行業擁有先進技術和優勢地位的風電企業,運達股份牢牢把握國家‘雙碳’戰略大好時機,大力踐行‘兩?!l展戰略,高度重視、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將中國風電技術和制造優勢不斷推向世界,并取得了豐碩成果?!?/p>
正順風電場,是運達股份布局越南的第一個風電場,位于越南寧順省,臨海的狹長地帶是多風區域,運達股份的16臺3兆瓦和3.6兆瓦機組面向椰風蕉林,俯視著這里的沃野平疇。項目于2021年建成,是越南首個使用中國品牌風電機組的陸上風電項目,此后又有雅蓓、朔莊等項目陸續并網。運達股份的技術、工程和運維人員克服了國內疫情和越南疫情的雙重影響,以建精品為目標,將這幾個項目打造成了展示運達股份產品和服務優勢的窗口。
哈薩克斯坦的阿斯塔納,素有“全球第二大冷都”之稱,位于市郊的Borey項目和ET項目現場,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運達股份的30臺5兆瓦機組如戰士一般屹立在那里,隨風旋轉,似乎在吟唱著中哈友誼的贊歌。這個風電場是目前哈薩克斯坦境內單體容量最大的風電項目,也是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的風電場,每年可為當地提供6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節約標準煤1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8萬噸。運達股份的項目團隊冒著零下38度的嚴寒,以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客戶至上的服務態度,保證了項目的如期并網發電。
在歐洲,運達股份是第一個進入塞爾維亞市場的中國風電整機制造商。2022年,公司成功中標塞爾維亞Alibunar 9.9兆瓦項目;今年1月,中標塞爾維亞110兆瓦風電項目群,3月又再次中標塞爾維亞Maestrale Ring項目,該項目容量為852.8兆瓦,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歐洲單體規模最大的陸上風電項目。
向海圖強,揚帆遠航。據統計,2022年,運達股份海外市場新增26萬千瓦風電整機設備訂單,今年一季度,公司海外中標項目超過100萬千瓦,新增合同金額約25億元人民幣。放眼海外,面向全球,重點布局“一帶一路”沿線,運達股份除了在東南亞和中東地區持續擴大戰略布局和市場份額外,還實現了歐洲和南美市場的突破。
運達股份在海外市場的業績拓展得到了省國資委的肯定,省國資委主要負責人專門做出批示,要求公司加快建設一流企業的步伐,堅定“走出去”的信心,在開放提升上做標桿當先鋒。目前,運達股份國內外裝機已經超過15000余臺,每年可貢獻560億千瓦時清潔電力,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約166萬噸。
攬風向海,勇于開拓深遠海風電市場
“十四五”時期,風電產業的一大發展重心是海上風電。經過10余年發展,我國海上風電已從潮間帶過渡至近海,并逐步邁向深遠海。
運達股份順勢而為,加快布局海上風電,高玲介紹:“公司在繼續保持陸上風電優勢地位的同時,將緊緊圍繞‘立足浙江、布局全國、放眼世界海域’的戰略方針,持續打造海上風電核心競爭力,全力進軍深遠海風電市場,實現追風逐陸、向海而興的發展目標。
(運達股份發布“海風”系列9MW海鷂平臺)
9兆瓦海鷂平臺海上風電機組,是運達股份進軍海上風電的一款利器,機組于2021年問世,機組輪轂中心高度達到131米,葉輪直徑225米,掃風面積近4萬平方米,機組通過抗臺風控制策略、暴風穿越控制、自適應控制等智能策略,可有效減低載荷10%,使發電性能提升15%,在臺風海域年平均風速8.5米/秒的情況下,等效發電小時數超過4000小時。
2022年8月,運達股份成功中標國電電力寧波象山海上風電場(二期)工程風力發電機組采購項目,該項目規劃裝機容量為50.4萬千瓦,是目前浙江省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場。項目將安裝56臺運達股份的9兆瓦海鷂平臺海上風電機組,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上網電量可達到16.4億千瓦時。
以這一項目為新起點,今年4月,運達股份又成功中標遼寧省大連市莊河25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由公司提供28臺9兆瓦海鷂平臺海上風電機組。
繼9兆瓦海鷂平臺海上風電機組之后,運達股份又啟動了15兆瓦平臺海上半直驅機組的設計與開發,著力突破海上機組一體化、風—浪—流耦合控制、抗臺風策略等關鍵技術,可實現更高的發電性能、更低的度電成本和更好的環境適應性,該款機組將與現有的9兆瓦平臺機組一起,完成海風系列全海域覆蓋,為公司“十四五”及“十五五”海上風電發展奠定基礎。
蓄勢賦能,持續推進新能源智慧服務
如今,我國風電整機制造行業已開始從單一的設備制造向風電服務提供商轉型。在國家實施“雙碳”戰略背景下,運達股份專注“一主兩翼”發展戰略,以新能源裝備制造為主業,以新能源投資和新能源服務為兩翼,以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制造為目標,同時圍繞低碳轉型,為國內高耗能企業提供零碳解決方案和智慧能源增效綜合解決方案。
在數字化建設方面,運達股份長期致力于新能源數字賦能和數字化轉型技術研發,并結合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技術,將數字化和智能化融入風電行業從研發制造、安裝建設到智慧運維的全過程。同時,公司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三峽能源合資成立電科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從事新能源智慧運營、新能源功率預測、新能源電站全場景監測等系統的產品開發,為客戶提供基于定制化的新能源物聯網智慧運營解決方案。
在綜合能源服務和“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方面,由運達股份投資建設的運達股份北方總部(烏蘭察布)智能產業基地就坐落在“草原云谷”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三峽現代能源創新示范園內,這座被稱為“源網荷儲”樣板間的示范園,是國家全面啟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的先行先試,也是國內首個新一代電網友好綠色電站項目。運達股份北方總部(烏蘭察布)智能產業基地集新能源設備研發、制造、銷售、運維于一體,目前已經全面投產,年產能達到500萬千瓦,對拉動當地的新能源投資、助力當地的裝備制造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智慧服務板塊,公司大力發展電商業務、技術改造、全生命周期智慧運維等具有數字化、智能化及特殊技術門檻的高附加值業務,2022年在這一板塊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71%。
當前,在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積極構建以新型電力系統為支撐的現代能源體系建設中,運達股份一方面堅守主業,大力布局風電大基地和分散式風電,同時放眼海外,以爭當浙江省屬國企開放提升的標桿和先鋒為目標,向海外輸出中國風電技術和中國制造。新時代,昂首闊步新征程,瞄準新能源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積極打造以新能源和碳排放管理為主的新業態、新模式。目前,公司在杭州市臨平區打造“零碳產業園”,在溫州市洞頭區打造“零碳城市”的一系列舉措,備受社會關注。
御風而行,動能澎湃。我們相信,獨具運達特色的“地瓜經濟”將枝繁葉茂,高質量發展之路也將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