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新聞網訊: 10月28日,由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組委會編輯的專刊《風電回顧與展望2021》(報告下載見文末鏈接) 正式發布!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風電機組累計裝機臺數超過15萬臺,累計裝機容量2.9億千瓦,累計并網容量2.8億千瓦吊風力發電機圖片,超過風電“十三五”規劃制定的“到2020年底實現風電累計裝機2.1億千瓦”的發展目標。2020年,全國風電并網容量占全部電源裝機容量的12.8%,全國風力發電上網電量4665億千瓦時,占全國全部發電量的6.1%。風電是中國的第三大電源。
中國風電發展現狀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風電裝機國,同時也是最大的風電整機裝備生產國。風電設備制造已經達到領先水平,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風電裝備全產業鏈。
2020年,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超51GW,同比增長110.3%,2020年,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占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的93%。其中二手吊車,“三北”區域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占全國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的55.5%,主要分布在內蒙古(11%)、山東(9.8%)、河北(7.8%)、青海(6.5%)、新疆(6.3%) 等13 個省區市;中東南部區域陸上風電占全國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的44.5%,主要分布在河南(11.6%)、山東(6.9%)、江蘇(5.2%)、廣西(4.6%)、湖南(3.3%) 等15個省區市。
2020年,中國陸上分散式風電(分散式、分布式、智能微網)新增裝機384臺,容量為100萬千瓦,同比增長233.7%;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93.6萬千瓦,同比增長107%。202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54.4%)、遼寧(14.9%)、陜西(6.1%)、山西(6.1%)、內蒙古(5.1%)等12 個省區市。
2020年,中國新增吊裝海上風電機組787臺,新增裝機容量達到384.5萬千瓦,同比增長54.2%,主要分布在江蘇、廣東、福建、遼寧、浙江和河北6 省。截至2020年底,中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達到1087萬千瓦。其中,江蘇省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681.6萬千瓦,占全部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的62.7%,廣東省躍居第二,累計占比為12.5%;福建累計占比為9.4%;其余6省市遼寧、上海、浙江、河北、天津、山東累計裝機容量占比合計約為15.5%。
2020年,中國陸上風電場裝機容量最多的是單機容量為2.5MW的機型,占陸上風電場裝機容量的40%,3MW及以上的風電機組裝機容量占比達到33%。單機容量在4MW-5MW的風電機組在陸上風電場已小批量投產。曾經的1.5MW型主流機型目前市場上已非常少見。
從企業研發重點來看,目前中國部分風電機組制造企業已不再將3MW以下的風電機組列為重點生產產品,取而代之的是容量更大、適應于不同運行環境特點的定制化風電機組,其中陸上風電機組研發重點已布局到5MW或6MW以上。可以預期,未來至少五年內中國陸上風電機組的主流機型仍將繼續向大型化發展。
從不同的技術路線來看,陸上風電機組從20世紀90年代初定速定槳失速型,到90 年代中期轉變為定速變槳型,直到2001年批量新增了變速變槳雙饋異步型風電機組,2005年起新增變速變槳永磁低速同步(直驅)型風電機組,2009年新增變速變槳永磁中速同步(半直驅)型。直到2020年,以上三大類技術路線類型成為陸上風電機組主要技術類型。
中國風電發展展望
未來的五到十年是中國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的關鍵期。按照習主席2020年12月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出的“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要求,“十四五”期間中國可再生能源將成為能源消費增量的主體,今后十年中,風電和光伏的年新增裝機規模需達到1億千瓦以上。
市場方面:
根據全國各地已有“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數據顯示,未來五年內,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巨大。九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十四五”風電的擬裝機規模將達到1.27億千瓦。此外,東部沿海省份對海上也提出了極具雄心的目標,如山東省、廣東省、江蘇省將“十四五”海上風電發展目標分別定為1000萬千瓦、1800萬千瓦和1500萬千瓦。但由于中國海上風電面臨國家補貼退出的現狀,地方激勵政策將對海上風電發展目標的實現起到較為關鍵的作用。
長期來看,為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預計屆時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占電源總裝機量的80%左右,達到約60億千瓦以上的規模,成為絕對的主體能源。未來,風電產業在技術水平提升、新型應用方式推廣、財政金融支持、以及國際合作方面有待更多的政策研究和投入。
成本方面:
由“3060”目標帶動的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明確了新能源的投資和裝機規模,是促進產業持續投入、擴大規模、不斷降本的前提。從中長期的預測來看,風電整體的初始投資成本持續下降依然是趨勢,在經歷了搶電價和爭搶市場份額帶來的短暫性劇烈波動后,會呈現更平穩的下降態勢。
根據IHS Markit 預計2025年至2050年,陸上風電的單位千瓦初始投資成本年平均降幅在0.3%,絕大部分是由風電機組的降本和機組大型化節省下來的吊裝調試和場內配套成本,項目開發成本反而會隨著資源獲取的難度加大而增加,抵消了一部分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風電場容量系數提升也是重要的推動因素,這不僅包括了風力發電機組本身的發電能力,也包括了對于氣象預測、微觀選址、控制策略等軟件技術上的提升,可貢獻約1%的年平均增長。到2050年,預計陸上風電的度電成本只有燃煤發電的30%。
根據CWEA 預測,到2025年,中國風電項目在陸上高風速地區將達到0.1元/ 千瓦時;在陸上中高風速地區將達到0.2元/ 千瓦時;在陸上低風速地區將達到0.3元/ 千瓦時。在海上風電近海區域將達到0.4元/ 千瓦時;深遠海區域將達到0.5元/ 千瓦時。
技術發展方向:
隨著風電裝機規模的不斷增加和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未來風電技術裝備的發展方向及趨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風電機組繼續保持向大型化、定制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二是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應用;三是風電機組智能化的關鍵是軟件的開發應用,未來軟件開發的投入將大幅度增加;四是風電機組設計制造將趨向于標準化和模塊化;五是采用中速永磁同步發電機,發電機與齒輪箱集成或半集成設計技術路線吊風力發電機圖片,在可靠性、成本、尺寸、重量等關鍵因素中達到了較好的平衡二手吊車,在超大型風電機組中展現出發展趨勢。六是直驅技術受發電機體積、重量限制,無法進行大型化;雙饋、鼠籠技術受齒輪箱限制,單機功率無法進一步增大;半直驅技術將在下階段成為主流。七是葉片與整機融合開發成為趨勢。大型葉片開發與風電機組整機的系統迭代優化越來越緊密,整機設計將逐漸與葉片設計融合發展。八是隨著風電齒輪箱的大型化,滑動軸承在風電齒輪箱中的應用將是未來的主要趨勢。為提高傳動速比,齒輪箱將采用多級行星結構,有利于使齒輪箱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等。
完整報告獲取
百度網盤掃碼下載
網盤下載鏈接:
提取碼: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