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指示精神,8月4日上午,在南通如東海事處的積極推動下,“海上紅楓橋”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揭牌儀式成功舉辦。如東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蓉蓉和南通如東海事處處長左增來共同揭牌。
南通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顧德華、市司法局黨組成員蔡錦華,南通海事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薛建軍,南京海事法院南通法庭副庭長蔡勇,如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黨建辦主任黃永祥參加活動。會議由如東縣司法局局長殷海燕主持。
在參觀環節,大家共同參觀了如東風電產業鏈“網格沙盤”,詳細了解網格設置和功能發揮情況;在海上風電創新研究工作室,詳細了解海上風電場網格化運行情況;在“海上紅楓橋”工作室,詳細了解品牌服務舉措,特別是如何加強風電運維船舶管理、推動船員黨建工作過程中的創新舉措。
在座談環節,左增來處長匯報了“海上紅楓橋”品牌創建背景和歷程,并從三個聚焦介紹了品牌創建舉措:聚焦復合式網格管理,抓好網格長,做到小事不出“場”;聚焦一站式網格服務,建強產業鏈,做到大事不出“鏈”;聚焦靶向式網格保障,畫好同心圓,做到矛盾不上交。
薛建軍副局長對風電產業鏈“海上紅楓橋”品牌建設提出三點希望:要統籌協調,攜手共建“海上楓橋”,搭建溝通平臺,共同構筑堅強海上堡壘,共同守護風電產業鏈;要深度合作,攜手共治“海上網格”,夯實安全基石,以“海上紅楓橋”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揭牌為契機,深化風電場網格化管理,注重把矛盾糾紛和隱患排查進行有效融合;要創新發展,攜手共享“幸福港灣”,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海事司法與行政執法戰略協作,探索多層面溝通交流、寬領域信息共享、常態化行政執法與司法協作。
顧德華副書記指出,“海上紅楓橋”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的成立,把“楓橋經驗”從陸上“嫁接”到海上,是對“楓橋經驗”的繼承和發展,也是服務海上船員的創新之舉,標志著如東涉海領域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走出了一條具有如東海域特色的矛盾糾紛調處之路,并提出三點要求:要開好局,高標準謀劃,持續深化海事與司法行政的戰略協作,深入推進源頭治理、多元解紛;要提質效,深層次推進,依托“網格+調解”模式推動海事調解力量進網格,聚焦涉民生海事糾紛易發多發領域,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要強服務,多維度發力,加強與有關部門在服務大局、執法辦案、糾紛化解、共享共建等方面的溝通聯系,完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
活動期間,司法部門和組織部門還為風電產業鏈企業代表發放了《“產業鏈+法律服務”手冊》和“黨建惠企·如愿營商”《政策一本通》等讀本,為企業提供普惠的法律服務指引,傳遞“紅色能量”。
據悉,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南通海事局將和相關協作單位一道,深化船員黨建建設,進一步整合司法局、農業農村局、海警局、律協等資源,把矛盾糾紛和隱患排查進行有效融合,踐行新時代“海上楓橋”經驗,努力實現“小事不出場、大事不出鏈、矛盾不上交”海上安全“楓橋”模式,打造海上幸福網格,助力風電產業鏈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