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1號海上風電項目總投資約60億元,總裝機容量400兆瓦,是國內首個批量化采用210米葉輪直徑 10MW風機機型的海上風電項目,也是省內首個在地質復雜區域實現全單樁基礎的海上風電項目。項目投用后,年均發電量將達13.5億千瓦時,相當于蒼南縣全年用電量的30%;與燃煤機組相比,每年可節約化石能源消費約38萬噸標煤,節約淡水400萬立方米,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明顯,是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具體實踐。
1、向海借勢,布局海上風電
摸清家底,繪制藍圖。
對全縣海域面積3.72萬平方公里的海洋資源進行清家底式全面普查,篩選具備海上風電產業基礎條件的海域。搶抓浙江省海風規劃修編機遇,積極爭取近海風電場資源擴容至340萬千瓦,并爭取國管海域深遠海風電示范項目200萬千瓦落地蒼南。精準對接華能、華潤、遠景等優質企業,繪制招商地圖,逐個盯引洽談,變撒網式招商為靶向式招商。
2、協同合作,提速項目前期
專班推進,破解難題。
針對海風項目存在陸地計量站征遷、海底電纜登陸點漁業糾紛等五大政策處理難題,采取“1+2+3”模式破題開路,即成立1個攻堅專班,實施每周會商制和問題銷號制2個制度,建立“問題、時間、責任”3張清單,確保工程進度按計劃推進。
優化設計,縮短工期。
深度優化設計方案,將原建設方案29個單樁機位+48臺高樁承臺,調整為采用大小機組混搭、全單樁基礎型式,有效縮短項目建設工期,實現單船單月沉樁21根,一舉打破全國記錄。
3、優化管理,助推建設提質
領導領辦,高位推動。
建立重大項目領導領辦機制,嚴格落實“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套推進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
數字賦能,高效監管。
集成開發“蒼南一圖知項目”系統,接入施工現場監控網絡,一屏實時掌控項目建設進展,前移項目監督端口,打破項目進度信息與現場施工安全信息不對稱,提升工程質量監管效能。
創新工法,高標作業。
創新采用“一機一方案”“一機一總結”,設立“崗位明白卡”,細化過程管理,打破全國海上升壓站上部組塊國內最短建造工期記錄,創下單月敷設30根35千伏海纜的“蒼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