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頭條
1、浙江:風光突破40GW、年產5GW風電整機及零部件
9月7日,浙江省發布推動新能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2023-2025年)通知,文件指出,到2025年,形成年產5吉瓦風電整機及零部件的生產制造能力,光伏、風電累計裝機規模突破4000萬千瓦。全省風電裝備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形成集大型海上風電全產業鏈裝備制造、大型海上風電工程安裝運維服務、大型深遠海智能海洋牧場設計制造等功能于一體的海上智能化裝備產業體系。
2、四川:大型風光項目配儲10%*2h
9月11日,四川省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動四川省新型儲能示范項目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省新型儲能規模達200萬千瓦以上。推進獨立開發新能源項目配置新型儲能。要求為不低于裝機容量10%,時長2小時以上。
3、我國未來電網接入光伏和風電的比例或超80%
9月11日,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祝學華表示,我國風光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人口與產業經濟集中在東南沿海,存在著能源供給與消耗空間不匹配的問題,未來電網需要接入越來越高比例的光伏和風電,其比例經估算或超80%。
4、明陽首批“廣西造”大兆瓦海上風機下線
9月9日,明陽首批“廣西造”大兆瓦海上風機下線,下線的MySE8.5-230海上風電搭載同級別最大的葉輪直徑,葉輪掃風面積40627平方米,輪轂中心距海面高度133.4米,相當于45層樓高。機組具有大尺寸、輕量化等特點,捕風能力強、氣動性能好、發電效率高,可有效應對海上復雜環境,更適用于北部灣海域風能資源特征。
5、李光明任中廣核新能源總裁
日前,中廣核新能源發布《總裁調任、委任執行董事及總裁及非執行董事辭任》公告稱,張志武先生不再同時兼任公司總裁,繼續擔任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李光明先生獲委任為執行董事及總裁;卞書明先生辭任非執行董事。
6、國內首套風電運維船補償棧橋完成報檢
近日,振華重工研制的國內首套風電運維船補償棧橋完成挪威船級社報驗,并完成客戶預驗收,不久后將安裝于振華重工首次建造的一艘風電運維母船上。該型補償棧橋符合挪威船級社規范,該產品的核心技術為運動補償算法及控制系統,可確保在最大3.5米高海浪下平穩搭接,保證人員通行安全。
7、電氣風電甘肅張掖葉片基地首支葉片下線
近日,電氣風電張掖葉片基地首支S82葉片下線。這是繼6月洮南風電產業園首支S98葉片順利下線后,電氣風電又一自主研發葉片下線,標志著公司向葉片自制邁出又一堅實步伐。
海外頭條
8、嚴重短缺!亞太地區風電安裝船告急
DNV船級社預測,未來幾十年內全球將開發約5000個海上風電場,而亞太地區部分海上風電市場將面臨風電安裝船短缺問題。同時,由于歐洲海上風電項目的大量延期,原本用于亞洲項目的風電安裝船將繼續留在歐洲工作。因此,那些嚴重依賴歐洲船只的國家和地區將面臨困境。
9、新一輪CfD,海上風電竟然掛零!
英國第五輪差價合約(CfD)場址申報已完成,共有95個陸上風電、光伏、孤島風電、潮汐能、地熱能項目入圍,總規模達到3.7GW,但竟然沒有一個海上風電項目!英國政府分析說,全球性的通貨膨脹以及供應鏈問題導致海上風電項目開發難度陡增,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德國和西班牙的項目中。
今日微語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建筑師。——克勞笛鳥斯
來源:國際能源網/風電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