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發電央企調整風機招標細則并已按新規執行。
評分辦法中,“以有效投標方案容量成本的最低價為評標基準價,容量成本每高于評標基準價1%扣1分,扣到0分為止。”調整為“以有效投標方案容量成本的最低價為評標基準價,容量成本每高于評標基準價1%扣0.5分,扣到0分為止。”
在技術評分標準(滿分100)上,投標機型成熟度由5分上漲為12分。此前該環節評分只對“根據投標機型運行業績、機型認證完備度、電網適應性測試完備度、功率曲線測試完備度進行綜合評價”。
新評標規則除了對“投標機型認證情況”(4分)打分外,還對投標機型樣機情況(4分)、投標機型業績(4分)做出要求。具體來看,投標機型有已運行樣機,能提供坐標、投運時間者得4分。否則0分。根據要求,樣機的單機容量與投標機型同容量等級,葉輪直徑須完全一致,柔塔和鋼混塔樣機輪轂高度應高于投標機型。
投標機型業績要求,有批量并網業績(不含樣機)。該環節根據“優秀、良好、一般”打分。
除上述外,新評標辦法還對功率曲線合理性(5分)、塔筒設計合理性(8分)根據“優秀、良好、一般”進行打分。功率曲線合理性是通過對投標機型的保證功率曲線進行分析、判斷打分。塔筒設計合理性是根據投標單位提出的塔筒設計方案,并結合載荷報告中載荷安全性分析及安全裕量,考慮塔筒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安全性、穩定性及可靠性,綜合評價。
業內人士還表示,新評標辦法還強調復核發電量,擬對虛報發電量企業做出相應懲罰。
據記者了解,為保障機組安全,一般新產品推出需經過充分的工廠內實驗、試驗風場測試驗證,小批量運行后才進行更大批量的供貨,這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在市場競爭白熱化,產品迭代迅速的當前,這一驗證過程被大幅縮短了。
這兩年事故多發情況下,行業對加強測試驗證、重視批量運行的呼聲漸高。該企業本次招標規則的細節調整值得學習借鑒。
行業同時呼吁的,還有改善低價中標問題。以某風電整機龍頭最新業績為例,2023年上半年,其風機及零部件銷售毛利率僅3.64%,同比下滑8.95%。
風機價格過低,行業留給中上游產業鏈的利潤太薄,“不僅合同執行困難,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質量風險,加大了產業鏈信任危機。”業內人士表示。
“目前國內風機兆瓦等級加速迭代,很多原有邊界條件都發生了變化。需要足夠的測試驗證來把控風險。需要有一定的利潤來支撐足夠的科研投入、質量撥備。”整機商表示,“價格戰會導致部分整機商克扣研發、精簡人員,使用更便宜的材料、更簡單的工藝。低價中標趨勢下,整機商抵住低價零部件供應商誘惑很難。有些低價可能會伴隨著低質。”
“為了傳導價格壓力,整機商在招標零部件時,也趨向低價中標。”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甚至有整機商采購零部件時,因為整機商對開發商的5年質保必須條件,對一些零部件只要求5年壽命。”
產業鏈中上游沒有全生命周期系統保障,對于投資商來說,很難在未來20-25年收回投資,存在很大的風險。而且,據記者了解,上述風險已經在逐漸暴露。
記者曾綜合行業人士意見呼吁,調整完善招標規則,細化技術指標評分。盡量確保可以篩選出既有經濟價值同時質量又好的風機。
此前,該發電央企屬于傾向低價中標單位。此次大方向上雖然對價格打分沒有過大調整,但是某種程度上也算降低價格敏感因素,釋放積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