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普遍呼吁,為達成既定氣候目標,歐洲各國政府應盡快作出反應,將海上風電拉出成本過高的“泥沼”。
近日,瑞典可再生能源開發商大瀑布電力公司在報告中披露,由于開發成本飆升,公司將停止開發位于英國北海區域擬裝機容量達14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消息一出即引發行業震動,歐洲海上風電供應鏈成本問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業界普遍呼吁,為達成既定氣候目標,歐洲各國政府應盡快作出反應,將海上風電拉出成本過高的“泥沼”。
成本大漲“擊退”開發商
公開資料顯示,英國于2022年開啟北海諾福克區域海上風電項目招標工作,計劃開發多個海上風電場。隨后,大瀑布電力公司先后中標該區域兩大海上風電項目,總計裝機量高達360萬千瓦。此次停止開發的海上風電項目選址于英國東南部海域,離岸距離為72公里,大瀑布電力公司于2022年7月與英國政府達成差價合約協議,歐洲風電整機商西門子歌美颯原定為該項目的風機供應商。
但據大瀑布電力公司披露,高通脹、高資本支出,以及能源危機令海上風電領域遭受巨大沖擊,諾福克區域整體項目成本同比漲幅高達40%,嚴重影響了未來盈利水平,公司不得不停止開發該項目。大瀑布電力公司稱,此次叫停海上風電項目造成的減值規模將達到55億瑞典克朗,受此影響,該公司整體利潤預計將較去年同期下降30%左右。
據了解,大瀑布電力公司是歐洲主要可再生能源開發商之一。根據財報,去年,該公司風電項目營收高達160億瑞典克朗,風電也一度是該公司盈利最好、最具投資價值的產業。然而,如今在大瀑布電力公司看來,歐洲海上風電開發充滿挑戰。
供應鏈難題困擾行業已久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歐洲海上風電成本高企困擾行業已久。一方面,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船運成本走高等多重因素,歐洲海上風電設備制造商面臨著越來越高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受各國可再生能源政策調整影響,近一年多來,歐洲國家頻頻出現海上風電“負補貼”投標,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商資金壓力不斷累積。
據《衛報》報道,去年,大瀑布電力公司中標上述海上風電項目時,投標電價為每兆瓦時37.35英鎊,刷新了當時海上風電最低電價紀錄。大瀑布電力公司首席執行官安娜·博格表示,過去一年,歐洲海上風電行業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電價需要大幅上漲才能為企業帶來合理的財務收入。實際上,過去一年多里,不止英國,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的海上風電開發也都因供應鏈成本問題而受阻。
在業界看來,大瀑布電力公司此次選擇退出的舉動正是給英國政府敲響的“警鐘”。行業媒體Recharge新聞網援引可再生能源咨詢機構BVG聯合公司管理顧問利奧·伯特爾斯的話稱:“如果大瀑布電力公司都這樣了,其他公司可能也陷入了類似的局面。這對英國提高能源安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來說非常不利。”
此前,英國政府曾提出,到2030年完成50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并網容量,而時至目前,這一數字仍停留在1400萬千瓦左右,與目標達成距離尚遠。
行業亟需變革
面對海上風電行業面臨的通脹壓力,業界表達了廣泛擔憂。英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組織RenewableUK首席執行官丹·麥克格瑞表示:“任何可再生能源項目被叫停都是令人失望的事情。正如大瀑布電力公司所說,海上風電供應鏈正面臨成本大幅上漲的難題,經濟通脹壓力已經明顯改變行業未來,英國政府應對經濟通脹壓力有所顧慮。”
市場研究機構韋斯特伍德高級分析師彼得勞埃德-威廉姆斯警告稱,過去一年來,歐洲已至少有12個海上風電項目都因為通脹而延遲。“此前這種情況只出現在美國,如今卻在歐洲蔓延,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局面。”
丹·麥克格瑞向英國政府呼吁,應盡快解決大瀑布電力公司等行業主流企業提出的問題。“英國擁有全球第二大海上風電市場,當前的政策框架與市場發展有所脫節。海上風電是目前最具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英國政府應盡快作出強有力的反應,保障英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在歐洲本土風電設備制造商呈現疲態的當下,已經成長起來的中國風電設備制造商很可能將與歐洲企業“同臺競技”,發揮自身優勢,從而抓住歐洲海上風電市場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