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初出茅廬的王憲法一頭扎進了吊裝行列,這一干就是8年多,這8年里他幾乎開遍了國內外所有品牌的起重機,對設備有了足夠深入的了解。2013年,他完成了一次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角色轉變,成立了安陽縣巨源裝卸有限公司。至今,他入行已有21年。
從吊裝司機到吊裝老板,王憲法經歷過低谷期的艱難,也趕上過回暖期的紅利。但不論環境如何變化,他始終堅守在行業里,奮力前行。
2020年初,疫情沒有任何預兆地向全世界襲來,吊裝行業一度進入寒冬。在所有人都選擇先等等的時候,王憲法反其道而行之,在已有7臺車的基礎上,于當年又購入一臺450噸級的起重機。
這個做法風險性極高,所有人都不看好他這種“冒進行為”。一是認為市場回暖跡象幾乎沒有,購買大噸位設備資金壓力太大。二是疫情在前,服務可能跟不上。但憑借著敏銳的行業嗅覺和獨特的戰略眼光,王憲法十分篤定,這是他最好的機會。
“那段時間苦是真苦,看見同行一個個無奈退出,心里很不是滋味。”王憲法說。但無論情況多么惡劣,他都堅持把零星掙來的錢用在設備維護和保證工人的待遇上,盡量不延期付款。也正是這段時間的“共苦”,讓王憲法和安陽縣巨源裝卸有限公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
所以,別人沒有活干的時候他還有,別人有活干的時候他更多。2023年,疫情逐步淡去,行業稍有回暖,他的450噸工程一個接一個地干。
“今年以來,基本上沒怎么停過,每個月都有活,前幾天去了河南輝縣新建的面粉廠的施工工地,客戶要求的工況來看,吊重、高度和回轉半徑,非我的450噸車莫屬”。王憲法談起自己的這臺“豫北巨無霸”,臉上滿是歡喜和驕傲。
“從入行以來,我就把吊裝當成我的畢生事業。即便在最艱難的時期,我也沒想過放棄。不論市場如何動蕩,我的心始終是堅定的。我堅信堅持下去,這個行業前景一定是美好的。”對于未來,王憲法依舊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