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 ,媒體報道稱,因供應鏈延誤、設計缺陷和成本不斷上升等多重阻力,歐洲海上風電項目深陷危機,數十個項目面臨無法及時交付的風險。
9月12日,歐洲議會正式通過決議,將2030年歐盟國家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從32%提升為42.5%。此前,英國政府曾提出,到2030年完成50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并網容量,而時至目前,這一數字仍停留在1400萬千瓦左右,與目標達成距離尚遠。
WindEurope提供的數據,2021-2030年歐盟新增風電的目標為480GW,其中包括103GW的離岸風能,而當前僅17GW來自離岸風能。
政府的雄心壯志,給歐洲風機制造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船運成本走高等多重因素,歐洲海上風電設備制造商面臨著越來越高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受各國可再生能源政策調整影響,近一年多來,歐洲國家頻頻出現海上風電“負補貼”投標,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商資金壓力不斷累積。
德國RWE(RWEG.DE)的首席執行官Markus Krebber在linkedIn上發表了一篇帖子表示,一系列問題都出現在市場預期離岸風能迅速擴張的時候,這引發了對實現氣候保護目標的質疑。
全球風能理事會的首席執行官Ben Blackwell表示:
“我們確實看到了2030年可再生能源和風能目標與我們目前所走的道路之間存在巨大差距。我們在增長,但增長速度遠遠不夠快。”
風機越大越好?
能源顧問公司Wood Mackenzie在報告中指出,近年來,風機葉片長度不斷刷新紀錄,單機容量持續突破極限,一方面尺寸的增大是降低海上風電成本的關鍵,但在建造這些大尺寸風機時,配套設施也急需跟上,這也意味著,以前的配套設施略顯過時,而更新供應鏈需要大量投入。
因此Wood Mackenzie呼吁,要為海上風機制定可持續發展路線,與巨型風機配套的設施和服務都急需跟上,比如海上風機安裝船、港口服務,這也會導致部分現在部分風機供應鏈被迫淘汰:
風機葉片和塔架的尺寸變大,必須匹配更大的風機機艙。反過來,更大的葉片需要新的模具,一些工廠不得不關閉,因為它們已無法容納這些大規模的葉片尺寸。
同樣,由于需要支持更大的風機尺寸,需要采用四節段和五節段塔筒,到2029年,對塔架節段的需求將增加3.5倍。
歐洲行業組織“風電歐洲”此前指出,到2030年,歐洲港口將需要投資65億歐元以支持海上風電的擴張,包括擴大面積、加固碼頭、改善深海港口等,否則無法承載安裝超大型風機的需求。
Wood Mackenzie則預測在2026年前,若是要達到每年新增30吉瓦的裝機量,建設海上風電供應鏈需要270億美元投資,其中更換船需要約130億美元的投資。
但還有觀點認為,隨著全球風電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專注于現有尺寸可謂“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分析師表示,就在海外風電企業仍在為成本發愁時,中國的風電整機單機容量正在趕超歐洲,葉輪直徑方面也將反超歐美,同時價格優勢顯著,平均投標價格明顯走低。
Iberdrola作為全球最大的風電場開發商之一,支持放緩對大風機的開發速度,但認為沒有必要設定行業上限。隨著未來利潤率的提高,有信心該行業將出現新的動力,并會發展更大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