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海上風電行業正面臨“成長的煩惱”:雖然多國都提出了最新海上風電發展目標,項目投資收益率卻逐步走低,不少國家海上風電裝機甚至趨于停滯。
近日,全球風能理事會發布的《2023年全球海上風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達880萬千瓦,是有史以來海上風電裝機增量第二高的年份。但該機構強調,當前,全球海上風電行業正面臨“成長的煩惱”:雖然多國都提出了最新海上風電發展目標,項目投資收益率卻逐步走低,不少國家海上風電裝機甚至趨于停滯。全球風能理事會建議,企業與政府部門及時做出調整,應對行業潛在危機。
中國海上風電裝機量連續登頂
《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達到6430萬千瓦,同比增長16%。其中,中國、英國、法國等國海上風電裝機增量尤為顯著。中國更是連續數年穩居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市場,去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超過500萬千瓦,成為推動全球海上風電裝機量增長的絕對主力。
同期內,英國海上風電裝機量也維持高速增長。截至2022年底,歐洲海上風電裝機總量為3000萬千瓦,其中約有46%都來自英國。另外,法國和意大利2022年也分別投運本土首座商業化運營海上風電項目。
不過,盡管中國和歐洲國家海上風電快速增長,但美國、越南等國的海上風電裝機增長卻基本陷入停滯。統計顯示,越南因電價政策調整而導致2022年沒有新增海上風電項目。美國也沒有新增任何商業化海上風電場,截至去年底,北美地區海上風電裝機量在全球總量的占比僅為0.1%。
另外,浮式海上風電作為新興領域,雖然多國都在加速研發,但其累計裝機量占比仍相對較小。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浮式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為18.8萬千瓦,其中挪威投運裝機量為6萬千瓦,歐洲浮式海上風電裝機量累計達到17.1萬千瓦,占全球總量的90%以上。
供應鏈緊張拖慢發展進程
雖然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維持上漲,但實際上增速卻有所放緩。2022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同比下滑58%,美國、越南、英國海上風電市場都出現開發商推遲項目或退出的現象。
在全球風能理事會全球海上風電主管麗貝卡·威廉姆斯看來,過去一年間,經濟通脹、融資成本增長以及供應鏈短缺拖慢了海上風電產業發展。與此同時,歐美國家海上風電項目審批效率低下。另外,以價格競爭為中心的政策疊加不切實際的本土化規定,很可能增加海上風電項目成本,拖慢全球海上風電部署步伐。
《報告》數據顯示,當前,全球海上風電供應鏈市場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亞太地區和歐洲地區,2023年,中國市場海上風電供應鏈產能預計可達到1600萬千瓦,除中國以外的海上風電供應鏈市場產能預計為1140萬千瓦,主要集中在歐洲國家。
面對預期龐大的海上風電裝機需求,全球風能理事會警告稱,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除中國外的海上風電市場都可能出現供應鏈瓶頸,需要立即開啟投資并加強合作,限制性的貿易和投資政策都有推遲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風險。
中長期仍有望維持高增長
全球風能理事會強調,過去12個月里,各國公布的海上風電發展目標與每年實際裝機增量之間的差距正越來越大,為適應海上風電裝機指數級增長趨勢和全球能源轉型,各國應在項目許可、市場設計、供應鏈、基礎設施以及區域合作方面采取果斷行動。
對此,《報告》建議行業和政府之間加強合作,共同努力創造促進創新、投資和發展強大海上風電供應鏈的環境,這將對滿足全球對清潔能源日益增長的需求、能源轉型和環境目標產生積極影響。
面向中長期市場,全球風能理事會認為,雖然海上風電產業短時面臨挑戰,但未來裝機增速仍值得期待。到2027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量復合年增速預計將達31%;到2032年,這一數字仍有望維持在12%;年新增裝機量有望在2026年突破3000萬千瓦大關,到2030年進一步突破5000萬千瓦;到2032年底,全球海上風電裝機總量有望達到4.47億千瓦。其中,在浮式海上風電領域,2023年新增裝機量預計將達10.3萬千瓦;到2032年,新增裝機量預計可達到815萬千瓦,英國、挪威、葡萄牙、中國及日本有望成為全球最主要的五大浮式海上風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