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在京開幕。與會嘉賓圍繞“更好的中國,更好的世界——加強金融開放合作,促進經濟共享共贏”主題深入交流、凝聚共識。作為新能源行業唯一受邀的企業代表,遠景集團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出席了次日舉行的2023金融街論壇企業家圓桌會議,并代表企業發言。
▲遠景集團高級副總裁田慶軍
田慶軍指出,中國新能源行業已經在三個維度引領全球。
一是新能源產業規模在雙碳目標牽引下飛速崛起,中國新能源裝機容量已接近10億千瓦,取代水電成為中國第二大電源,每年發電1.7萬億度,占全年全社會用電量約20%,2030年會在此基礎上翻一番。全球新增裝機也在逐年攀升,今年有望突破5億千瓦,預計僅此一項就需要5萬億元的投資。
二是新能源度電成本在技術創新驅動下急速下降。目前中國風電的度電成本已普遍低于火電,部分地區已低至1毛錢左右。成本最高的海上風電也普遍低于4毛錢,部分地區接近2毛錢。未來3-5年,隨著技術不斷進步,這一成本有望再降低一半。電力成本的降低將成為新商業模式的基礎,不久的將來,也許電力就像今天的網絡流量一樣接近免費。
三是新應用模式蓬勃發展。綠色發展是全球共同的目標,綠色能源正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抓手,隨著新能源占比越來越高,風光等綠電正在向下游終端快速滲透,各行各業都在通過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工藝創新,以及金融創新,來適配新能源的發展。比如交通領域的電動化、氫能化,化工領域的綠色電解水制氫、制氨、制醇,冶煉行業的綠電電解、綠氫煉鋼等等,都對傳統行業和傳統工藝產生了顛覆式影響。“新能源+”正在復制“互聯網+”,賦能千行百業、千家萬戶。
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綠電的規模化應用讓新舊動能的轉換成為可能。當前,電氣化加速使得綠電正在取代傳統化石能源,以煤炭、石油為基礎的工業體系隨之發生重大變革,風機、光伏、儲能、綠氫、電池等正在成為新的煤炭和石油,讓能源自給自足和能源安全成為可能。
田慶軍認為,對于全球企業來說,零碳是挑戰更是機遇,主動擁抱零碳,企業才有未來。全球首個“碳關稅”——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正在倒逼制造業向零碳加速轉型,產品含碳量已經成為國際市場重要的競爭力之一。比如國際頭部汽車企業對電池供應商均提出明確的碳排放要求,嚴格限制電池生產過程中每公斤碳排放量。目前國內各行業頭部企業和外資企業也都在爭做減碳排頭兵。碳市場未來是巨大的金融市場,新興行業有望借此機遇改變原有的國際規則。
綠色能源在全球范圍內的興起,也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開辟出一條活力四射的新賽道。新能源正在成為大批中資企業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深度參與國際化的重要抓手。經過多年的高質量發展,中國的新能源企業無論是在裝備制造、能源規劃,還是在電站開發、資產運營等整體解決方案方面,都已經具備良好的競爭力,正在助力“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實現能源綠色轉型和能源自給自足,同時幫助這些國家構建自己的綠色供應鏈,實現更高質量的能源安全。
遠景致力于打造零碳解決方案,成為客戶的零碳技術伙伴,通過風電、光伏、儲能等發電設備的研發來完成綠電的生產,通過氫能、智能、電力電池的生產等來實現綠電的應用,通過能耗、碳耗管理平臺來達成碳排放的管理和綠證碳證的國際認證,最終幫助企業端到端脫碳。
2023金融街論壇企業家圓桌會議主題為“共商合作之路 共享發展之利——金融助力企業全球化”,由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北京金融街研究院、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聯合承辦。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安立佳,國家電力投資集團黨委書記錢智民,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商銀行黨委書記陳四清,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等出席并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