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春節剛過完,我就被公司外派至沙特執行當時公司在沙特最大的石油化工項目。剛參加工作1年,初次外派海外,我的內心充滿了興奮、激動,又夾雜著一絲緊張,對未來的海外工作充滿了期待。當時記得很清楚,剛下飛機的那一刻,就是漫天的黃沙,看不到一絲綠色,酷熱的高溫,如此惡劣而又單調的環境,一下子讓我對即將到來的海外工作產生了一些失落。但是很快,這種失落就被緊張的工作代替了。
那時,我是一名吊裝工程師。所謂吊裝,其實就是用吊車或者起重裝備將重物吊起移動至指定的位置,對起重設備性能和起重信號指揮都有極高的要求。這是國際上公認的高風險施工作業,要求保障零失誤、零事故,整個吊裝過程必須一氣呵成、萬無一失,確保一次吊裝成功。因此,吊裝前需要嚴格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編制吊裝技術方案,層層報批,與相關作業人員反復溝通,以確保具體操作人員能夠對整個吊裝作業、工序有全面的掌握,吊裝作業才能安全、高效。那時我就是負責編制技術方案,也因此見證了中國裝備在國際市場上的困境。
那個項目要挑戰吊裝一臺重1700噸、高92米、直徑達10米的洗滌塔。一方面,考慮到重量、高度等技術參數的限制,當時國產最大的吊車額定載荷還不足1000噸級,也就是說沒有一臺國產起重機可以吊裝這個大家伙。另一方面,當時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行業規定:載荷300噸級以下的中國起重機,在國際上有一定市場;但是,載荷300噸級以上的起重機,國際市場更認可德國、美國和日本的品牌,咱們的中國裝備幾乎不在被考慮范圍之內。
2008年,面對沙特業主要吊裝重達1700噸洗滌塔的需求,荷蘭全球排名第一的吊裝公司成為了必須合作的對象,因為他們家可以提供的是3600噸級環軌式吊車。說實話,放眼全球,當時也就這臺吊車可以吊裝起那個1700噸重的洗滌塔。
最后,由荷蘭公司負責提供起重機設備和操作人員,由我方負責項目整體的方案設計與吊裝施工。
可想而知,當時從沙特業主到施工方,所有人都把這臺吊車當作寶貝疙瘩。而那家荷蘭吊裝公司更是提出了一些非??量痰囊螅何覀兊募夹g人員不能進入他們的駕駛室、不能隨便觸碰他們的設備,現場地基的強度要求、水平度要求近乎苛刻;現場配合作業人員、配合施工機械等都是要完全滿足他們的要求,稍有不慎,對方就以停工、延期吊裝作為要挾。由于受制于人,我們的處境一度非常被動。
那時候,我需要每天和荷蘭公司起重機機組人員對接,很清晰地記得,當時荷蘭公司的一位起重機機長就輕蔑地說,“伙計,你看,現場的大吊車沒有一臺是你們中國造的!”當時這些場景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內心五味雜陳,第一次感覺到受制于人的困境和被人看不起的心酸。但是也暗暗發誓,一定要苦學技術,夯實基本功,將來一定要在國際舞臺上與這樣的世界頂尖吊裝公司一較高低。
5年之后,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發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公司服務海外的項目也日益增多。
又過了6年,來到了2019年,在與2008年同樣的地點,位于沙特東部朱拜勒的石油化工項目現場:48攝氏度的高溫抵擋不了我們一群中國人奮戰在項目一線的熱情。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使命在肩:全球最大履帶起重機——XGC88000型載荷4000噸級履帶吊車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沙特阿拉伯,貢獻它的國際首秀了,而這臺起重機是我們中國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制造的,直到今天依然在國內創造并保持著單次最高118米、最重2155噸的吊裝紀錄。
我們這次要面對的是一臺重1926噸、高103米、直徑10.2米的洗滌塔吊裝。這臺重達1926噸的洗滌塔是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建廠以來最重的設備,比2008年項目的1700噸洗滌塔還要重226噸。
在項目競標階段,項目業主和總包商最終從全球8種吊裝方案中鎖定3種起重吊裝方案。機緣巧合,我們再次和當年那家荷蘭吊裝公司狹路相逢。為了打消沙特業主對這臺國產4000噸吊車的種種顧慮,這一次我們主動發出邀請,請沙特業主和韓國總包公司到中國4000噸吊車作業現場調研考察,讓客戶從各個方面了解這臺吊車的性能。而對于這臺世界最大噸級的中國履帶吊車首次在中東工程市場執行吊裝任務,沙特業主也非常謹慎,他們組織了三名英國起重專家來到中國,目的就是要給這臺吊車做一次全方位的“體檢”:包括硬件、軟件、操作系統、安全裝置、動遷方式、組拆工效、司機的技能水平、吊車運轉記錄、日常維保記錄、備件應急預案、吊裝業績等等數十項內容。當我們的4000噸級吊車作為主吊車的技術方案經過若干輪嚴苛的論證后,最終我們以技術、商務雙項總分第一成功拿下本次吊裝合同,拿到了這張珍貴的“中東船票”。這一次,我們終于走出了受制于人的困境,用上了我們自己的重型起重機!
我覺得我會永遠記得那一天:沙特當地時間2019年10月23日上午10時整,這臺中國石化的顏值擔當——國產XGC88000型4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海外首吊儀式在世界能源中心沙特正式拉開帷幕。在業主、總承包商以及當地近百名政商代表的共同關注下,吊裝那臺重1926噸、高103米洗滌塔的作業如期執行,所有人都屏氣凝神,看著我們中國的這臺起重機開始緩緩運行。整個過程按照既定方案,一氣呵成!2小時47分!這個用時讓在場所有人震驚,也讓我們所有中國工程師揚眉吐氣!因為相同額定載荷的起重機,要完成這項吊裝作業需要8小時左右,而我們比他們少了5個多小時!
如今我們還在研發定制一款全球最大的組合式環規系列起重機,到時載荷可以達到14000噸級!
我們中國工程師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工作,會碰到很多與國內不同的困境,但是我們憑著自己不服輸的韌勁與勇氣闖過了一關又一關。所以也會很自然地想把我們的“真本事”和“勇攀高峰”的精神傳授給“一帶一路”沿線有需要的人們。
在沙特乃至整個中東地區,沙特阿美起重工作業證是工程市場上的香餑餑,持證人員都是按小時計費,每小時高達80美元,但考試通過率不到5%。
2015年,同事茍帕剛入職時,他還只是一名普通力工。最開始語言不通,我們就對照材料、設備和吊裝位置在紙上寫下中文,再讓茍帕標注上英文;就這樣從基礎的綁繩結、打標號,到專業的看吊車站位、選索具、找吊點,每次都手把手地演示教學。如今,8年過去了,茍帕不僅掌握了吊裝技術,也能夠在我們幾個重要項目上勝任“多面手”的角色,更是成為我們公司第一個取得阿美起重資格證書的外籍員工。
在中東做吊裝工程師的10年里,我深刻感悟到了:中國工程師在海外就是要靠“真本事”“硬實力”去無懼一陣陣風雨,攻破一個個困境,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這也是我們中國技術、中國裝備、中國工程師在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時,需要向國際友人展現的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