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海上來,汕頭乘風起。11月29日-30日,一場值得期待的盛會將在此舉行,來自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國際組織代表、外交使節、院士、知名專家、企業高管將云集汕頭,參加汕頭國際風電技術創新大會。在本次大會上,您不僅會遇見眾多大咖,與之有深入交流的機會,還將見證一個世界級產業藍圖落地生根的故事,看中國風電產業集群起步引領全球。
乘風而起,汕頭成為全球風電發展的熱土
作為本次大會的舉辦地,汕頭在發展風電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汕頭地處廣東東南沿海,大陸海岸線長218公里,海島岸線長167公里,海上年平均風速達8~9米/秒,海上風電年有效平均利用小時數超過3500小時。
汕頭是著名僑鄉,潮籍華僑華人遍布世界各地,以“僑”為“橋”,是汕頭歷史凝結成的獨有優勢。汕頭作為國家一類口岸,與全球57個國家和地區的268個城市有貿易往來。這些為推動汕頭風電實現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支點。
根據《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7—2030)》,汕頭擁有3535萬千瓦規劃裝機容量,約占全省深水區規劃裝機容量的53%,占整個粵東區域規劃的60%以上。
近些年,汕頭積極依托良好的風能資源和產業基礎,以海上風能資源開發為支撐,以協同創新為驅動,以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為核心,打造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目標是成為服務全球的海上風電產業根據地。風電,正在成為汕頭的一張閃亮名片。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第一批的經濟特區,汕頭在風電創新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未來,全國和全球的目光都將投向汕頭,這里將成為海上風電投資興業的熱土與技術創新的前沿。
大咖齊聚,一場高規格的全球風電盛會
本次大會報名參會代表已達千人。
國家和沿海省市新能源及海上風電主管部門負責人,以及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使領館高級別官員將出席大會。
中國工程院與中國科學院的多位院士,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基金會、荷蘭國家應用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山大學、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眾多知名專家將帶來精彩主題演講。
知名風電企業的主要領導悉數出席,包括國家能源集團、華能、華電、大唐、國家電投、華潤電力、三峽、國華、中電建、中核匯能、中節能風電、中石油、中海油、京能、深圳能源、山高新能源、華源電力等開發企業,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智能、三一重能、中國中車、中船海裝、電氣風電、哈電風能等風電整機企業,以及中材科技、永濟電機、德力佳、洛軸、南高齒、陽光電源等部件企業。
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能源基金會、英國潮汕商會、泰華進出口商會、越南粵商會、菲律賓粵商會等組織均派員出席。??松梨凇⑽鏖T子、利勃海爾、佐敦涂料、西卡、舍弗勒等50多家知名外企也將參加本次大會。
內容豐富,議題覆蓋全球風電行業熱點
本次大會以“打造世界級風電產業集群 構建全球互信穩定供應鏈”為主題,設置了開幕式、主旨發言、院士論壇、成果發布及3場主題論壇,共有50多個高質量專題報告。
其中,主旨發言環節邀請了英國、挪威、荷蘭等國使節介紹本國的能源轉型目標、風電發展、產業政策等,將為與會者提供一個深入了解全球重點風電市場情況的絕佳機會。
本次大會特別設置了院士論壇,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國家電投智慧能源創新學院院長、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將分別介紹“碳中和目標下能源轉型五大趨勢”與“綠色氫能和液態陽光甲醇的進展和機遇”。
3場主題論壇將圍繞“國際合作”“科技創新”“融合發展”展開。其中,在國際合作論壇上,英國、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荷蘭、挪威、能源基金會等的代表會介紹國際風電發展經驗;通用技術集團、金風國際、電氣風電、國機工程集團等風電開發、制造與工程企業的代表將分享自身的“出海”經驗。
在科技創新論壇上,20多位專家將介紹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海上風電數字化技術、海上風電超大機組及關鍵零部件技術的開發情況與應用經驗。
在融合發展論壇上,10多位專家將就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及儲能與氫能協同發展進行深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