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海域,白色風車”傲然林立,御風起舞,這里是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的所在地。扎根深海,向風借力,徐徐轉動的風機鋪開了全省乃至北方地區最大海上風電集群畫卷。近日,參”入煙臺 擁鮑”大海2023煙臺商務媒體行走進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感受煙臺海上風電產業蓬勃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位于海陽市南側海域,風場中心離岸37千米,平均水深31米。”隨著工作人員的指引,采風團一行看到了海面矗立的風電機組,徐徐轉動的風機送來一度度清潔電力。據介紹,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由國家電投山東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建設,規劃用海面積約58平方公里,總投資約55億元,裝機規模301.6兆瓦,建設58臺單機容量5.2兆瓦風電機組,配套建設1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和陸上集控中心。
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于2021年12月16日全容量并網發電,是山東首批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國家電投在山東首個海上風電項目。憑借著深耕藍海的決心和魄力,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的建設跑出了加速度”。2019年9月29日立項,12月6日取得核準,2020年8月6日陸上集控中心開工,2021年5月14日海上主體開工,6月22日首臺風機吊裝,12月5日完成全部風機葉片吊裝,12月16日實現全容量并網。歷時217天,創海上風電搶裝潮下當年合同,當年排產,當年施工,當年并網”的新紀錄。
堅持創新驅動,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在陸上集控中心屋面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配套建設30兆瓦/60兆瓦時儲能裝置、高效地源熱泵系統,滿足陸上集控中心所有區域采暖制冷需求,打造風光儲互補、發供電一體的綜合智慧能源系統。
數據顯示,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每年節約標煤約24.1萬噸,年收益額約5億元,年等效滿負荷利用小時數為2594.4h。截至2023年12月13日,半島南3號項目安全運行740天,累計發電量完成14.22億kWh。
向海圖強,逐夢深藍。近年來,海陽市利用得天獨厚的海域風能資源,加速隆起風電新能源產業板塊。截至2023年11月底,國電投投資的半島南三號和V場址海上風電項目累計發電量突破24.7億千瓦時,可有效替代標煤7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92萬噸,成為海陽市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推力,也是構建能源保障網的重要支撐。
不僅如此,海陽市全力完善風電產業鏈條,以優質服務成功招引了遠景、創先等先進企業,并發展本地的核電設備制造、豐匯技術、中集來福士等企業接入產業鏈,風機、塔筒、鋼管架等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基本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風電產業乘風而上,助力全市能源低碳轉型發展。
在龍頭項目的有力推動下,形成了從研發到裝備制造、產業化生產、推廣應用的一條龍”模式,壯大了海陽風電產業集群版圖。包括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的一系列重大風電項目相繼落戶,為海陽發展風電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勾勒出海上風電產業融合發展的嶄新未來。
齊魯壹點 記者 鐘建軍 通訊員 亓建亮 曲慕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