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源田豐龍惠丹
這個司機有點固執,遇到不懂的,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摸清了從45噸汽車吊到750噸履帶吊7種不同型號吊車的稟性。
這個司機是技術控,熟練掌握了各型吊車的工況、維護和吊裝技巧。
這個司機有點“傻”,愛崗奉獻,不講條件,遇到急難險重任務總是帶隊沖在前面。
明明是個年輕人,卻是單位公認的“老司機”。工作經驗豐富,他參加了大連石化、獨山子石化、四川石化、云南石化等大型項目施工;他工作成績斐然,獲得“廣西五一勞動獎章”“廣西技能狀元”“桂林市十大杰出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他就是寰球中油六建起重駕駛員唐云。
“掌握吊車,要了解車的性能,會拆車、組車和倒運。”十幾年下來,唐云幾乎把公司各型吊車開了個遍,也成了啥吊車都懂的“老司機”。
“吊裝是團隊作業吊車公司,只有大家都會了,才能出效益。”每掌握一型吊車,唐云都會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班員,讓他們少走彎路。
“加班是累點,但是我們只想安全完成每一次吊裝,干好自己手頭的事,沒有時間去想別的。”唐云帶領員工克服困難,保證生產進度。
“不會維護保養車的司機不是好司機。”唐云說,“公司把幾千萬的資產交給了我們,我們就要對車負責,對公司負責。”
起桿—回轉—放鉤,用吊車把裝滿水的鐵桶準確吊入圈中心,水沒有濺出,桶頂的啤酒瓶紋絲不動,又穩又準的操作,贏得了陣陣喝彩。5月24日,寰球中油六建公司大型設備吊裝分公司黨支部書記陳昌權跟記者描述去年年底唐云在“廣西技能狀元”大賽起重工決賽奪冠的場景,仍十分激動。唐云是寰球中油六建公司的吊車司機,別看他年輕,可是出了名的“老司機”。
“老司機”有絕活
說年輕,因為唐云是80后;說“老司機”,因為他有一手絕活。他摸清了從45噸汽車吊到750噸履帶吊7種不同型號吊車的“脾氣”,掌握了各型吊車的工況、維護和吊裝技巧,是吊裝多面手。
“只會操作兩個操作桿不能說掌握了吊車,要了解車的性能,會拆車、組車和倒運。”唐云對掌握吊車有自己的理解。為掌握各型吊車,他每開一臺車,都認真研究操作手冊,熟悉車的性能和結構,不懂的地方向老師傅請教。十幾年下來,他幾乎把公司各型吊車開了個遍,也成了啥吊車都懂的“老司機”。
唐云愛琢磨。以前拆吊車拔桿時,通常先拆下面兩個插銷,再拆上面兩個。但是這種拆卸方法會導致拔桿失去平衡,晃動中容易碰到人。唐云摸索后發現,如果先把下面兩個插銷打開,把拔桿升一點,錯開半扣,再拆掉上面的插銷,拔桿就不會擺動,這樣就消除了隱患。現在,這種做法在六建公司得到推廣。“老司機”不僅懂各型吊車,吊裝技術也是頂呱呱。
2007年獨山子千萬噸煉油施工中履帶吊車司機招聘網吊車出租,常減壓裝置一次吊裝因跨度大、空間狹窄、吊裝設備貴重而備受關注。唐云藝高人膽大,平靜地坐在駕駛室,聽著對講機里起重工的指令:起鉤—轉拔桿—下拔桿—下鉤,完全憑借指令穩穩地把設備吊裝就位。吊裝又準又穩,獨山子石化電視臺全程錄像,作為樣板在廠里播出。
“新手上路”帶“新手”
唐云還清楚記得2004年第一次接手400噸履帶吊的情形。那是六建公司第一次使用德國產吊車,全新的操作系統讓他一時摸不著頭腦。沒有經驗可循,沒有師傅指導,唐云認真研究說明書和圖紙,仔細揣摩每一頁每個字。廠家在現場組車時,唐云一步步記錄,因為他知道,以后組車得自己來。
“掌握99%不行,必須100%。哪怕一點不懂也不能動車,風險太高了。一個小失誤就可能給公司帶來成千上萬的損失。”
憑著高度的責任感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他摸索出這臺400噸履帶吊的性能。勤奮刻苦學得又快的他成了公司的接車“專業戶”,公司購入750噸履帶吊后,他又被安排去接車,學習掌握了該型吊車全套知識。
“新手上路”后,唐云不忘把自己的心得體會教給后來的“新手”。
50噸履帶吊在倒運中經常直接開上平板車,坡度大吊車會懸空,雨天易打滑,一些新司機心存畏懼。唐云把自己摸索出的怎么保持吊車平衡,怎么防止打滑,怎么把握節奏等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他們。
每掌握一型吊車,他都會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班員,讓他們少走彎路。“吊裝是團隊作業,只有大家都會了,才能出效益。”唐云說道。
唐云經常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在宿舍和同事探討當天施工中遇到的問題,分享組裝吊車、操作吊車的心得體會,一起商討交流優化倒運、組裝工況方案,力求在會的基礎上做到熟,在熟的基礎上做到精,確保公司設備安全完好。
攻堅克難當先鋒
2015年7月在中海油泰州一體化大件吊裝包執行中,設備密集到貨。一天20時30分,兩臺焦炭塔到港。這兩臺超限設備在卸船后轉運到施工現場,需停掉廠外高壓線,而供電部門要求第二天6時必須送電,只能夜間卸車作業了。焦炭塔重300多噸,白天吊裝都存在很大風險,夜間作業的風險和難度可想而知。
唐云立即和起重班長一起,召集班員,分配任務,準備吊索具,鋪設路基板。“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唐云在班前會上說,“每個人盯好自己的位置,集中精神,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為公司爭光。”
在他的帶領下,全班克服了夜間作業照明不足等困難,連續奮戰4個小時,終于在次日3時穩穩地把焦炭塔卸到指定位置,保證了業主大件設備的進場計劃得以順利實施,確保了生產進度。
休息4個小時后,唐云和同事又按時到現場,改工況、鋪板,為塔器就位做準備。
“那段日子是和時間賽跑,整天連軸轉履帶吊車司機招聘網,白天吊裝,晚上走車。”唐云說,“加班是累點,但是我們只想安全完成每一次吊裝,干好自己手頭的事,沒有時間去想別的。”
愛車如家保安全
唐云有句口頭禪:“不會維護保養車的司機不是好司機。”他說:“公司把幾千萬的資產交給了我們,我們就要對車負責,對公司負責。保養好維護好了,折舊率下來了,效益就上去了。”
唐云愛吊車。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把駕駛室擦得干干凈凈。開工前,他仔細為吊車“體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做到有病不出車,出車保安全。在一次檢查中唐云發現發電機皮帶斷了,如果不及時更換,吊車就有可能趴窩。正是他及時更換,保證了吊車的正常運轉。
吊車的日常維護保養,唐云更是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打黃油、更換濾芯、添加液壓油,一絲不茍。“吊車就像人一樣,勞動了也要休息,你對它好,它才會盡職盡責地干好活。”
熟悉唐云的司機都知道,吊車轉場倒運是唐云最嚴肅的時候。拆車、裝車、捆綁,他都親自監督。“倒運過程中的風險是控制不了的,我們唯一能控制的,是把倒車捆綁好。捆綁拔桿必須用綁帶、麻繩,絕不能用鋼絲繩。拔桿嬌貴,一個很小的傷口都可能造成吊裝中的斷裂。”唐云說,“不按我們要求綁扎是堅決不讓上路的。”
有一次在倒運750噸吊車時,唐云要求重新加固。拉車的司機不理解,唐云就耐心給他講道理,直到這個司機重新加固好為止。“倒運十次,前九次不出問題,不代表第十次也不出問題。每一次都加固好,確保安全倒運。”唐云說。
2016年至今,唐云一直在吉林石化鍋爐改造項目部擔任400噸履帶吊車操作手。在齊膝深的雪地里,吊車發動機的轟鳴聲此起彼伏,駕駛室里他神情專注,操作嫻熟,設備隨著吊鉤降落穩穩地就位在指定地點。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他的QQ簽名:事前選擇你所愛,事后愛你所選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