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天天狠天天看_失禁大喷潮在线播放_欧美孕交videosfree黑人巨大_26UUU在线亚洲欧美_日本福利片在线观看_亚洲AV综合A国产AV中文

客服熱線:18690507177

遼寧營口市:穩步推進風能發展,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分散式風電項目

2024-02-23 23:06:00瀏覽:212 來源:風力發電網   
核心摘要:國際能源網獲悉,近日,遼寧營口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營口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文件指出,深化能源結構調整。轉變能源發展方式,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和布局,全面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減少煤系固體廢物產生。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打造清潔能源產業基地示范園區,推動三峽集團(營口)天然氣調峰發電項目、營口玉石抽水蓄能電站、深遠海

國際能源網獲悉,近日,遼寧營口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營口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文件指出,深化能源結構調整。轉變能源發展方式,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和布局,全面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減少煤系固體廢物產生。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打造清潔能源產業基地示范園區,推動三峽集團(營口)天然氣調峰發電項目、營口玉石抽水蓄能電站、深遠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項目。穩步推進風能發展,在蓋州市、大石橋市建設集中式風力發電項目,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分散式風力發電項目。積極開發生物質能,建設生物質發電項目,開展生物柴油、甲醇燃料等綜合利用項目,超前布局氫能發展。

全文如下:

關于《營口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環固體〔2021〕114號)要求、《省直各單位共同印發的《關于印發遼寧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推進方案的通知》(遼環發〔2022〕29號),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建設美麗營口的總要求,統籌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大力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充分發揮減污降碳協同作用,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市生態環境局結合我市實際,編制了《營口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為保證公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提高編制質量,本著公開透明、廣泛參與的原則,現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和建議。

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通過信函或電子郵箱將意見反饋至營口市生態環境局,以企業名義反饋的,請在反饋意見后注明企業名稱、聯系人及聯系方式,并蓋企業公章;以個人名義反饋的,請在反饋意見后注明姓名及聯系方式。

聯系人:朱文博

電話:2219958

傳真:2206008

郵箱:ykfsgfk@163.com

地址:營口市站前區金牛山大街西3號

郵編:115000

附件:《營口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

營口市生態環境局

營口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環固體〔2021〕114號)要求,推進全市“無廢城市”建設,結合營口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建設美麗營口的總要求,統籌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以大宗工業固體廢物、主要農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為重點,大力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充分發揮減污降碳協同作用,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建設生態安全、環境優美、社會安定、文化繁榮的美麗營口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部署下,加強“無廢城市”建設全局性謀劃,全面協調推進工業、農業、生活、建筑領域固體廢物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

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緊密結合營口市實際,以各類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轉移、利用、處置等環節的能力短板和突出問題為突破口,系統推進工業、農業、生活等領域固體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加快補齊相關治理體系和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提升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能力。

堅持依法治理,深化改革。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法規要求,推進工業、農業、生活等領域固體廢物管理相關制度、機制和模式的建設與完善,為“無廢城市”建設提供支撐保障。

堅持協同聯動,齊抓共管。創新營口市“無廢城市”建設組織實施機制,明確工業、農業、生活等領域各類固體廢物的產生、收運、利用與處置管理需求,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和市場調節作用,形成多部門聯合信息化固廢監管體系,健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長效機制,提升固體廢物規范化、精細化和專業化管理水平。

(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全市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明顯提升,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有效降低,綜合利用水平穩步提高,填埋量逐步下降,無害化處置能力持續增強,風險防控及應急保障體系建立健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無廢城市”建設走在遼寧省前列。

二、主要任務

(一)堅持頂層設計,建立健全“無廢城市”建設機制體制

1.加強統籌規劃銜接融合。將“無廢城市”建設任務、目標深度融合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及科技創新規劃之中,一體化推進“無廢城市”與污染防治攻堅戰、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以及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基地建設充分銜接,在宏觀層面推進固廢源頭減量、鼓勵工業資源再生產品應用推廣。堅持上位規劃引領,聚焦鎂質材料、鋼鐵、電力等產業,有效推動區域工業固廢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規模利用”轉變,著力推動固體廢物深化改革與城市發展深度結合,打造具有營口市特色的“無廢城市”建設格局。(“無廢城市”建設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均需各縣(市)區政府負責落實,不再列出)

2.完善工作推進機制。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生態環境部門牽頭,發改委、工信、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協作的營口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專班,統一領導全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打通各部門固體廢物相關信息和管理壁壘,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和政策管理協調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無廢城市”工作職責,細化任務分工,層層落實責任,做好任務分解,縱向到底,橫向到邊,量化到單位,細化到個人。堅持多措并舉、多管齊下,確保“無廢城市”建設任務落實到位。實施“無廢城市”建設成效定期評估機制,對市直各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無廢城市”建設重點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按年度進行嚴格督查考核,評估“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成效,統籌推進各項建設任務。(“無廢城市”建設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動綠色發展,推動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

3.推進產業綠色轉型。積極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帶動工業經濟結構低碳轉型。嚴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嚴格落實“雙超雙有高耗能”企業強制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綠色技術創新攻關行動,聚焦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冶金、環境治理等重點產廢行業,推動企業從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淘汰落后生產設備,探索重點產廢行業綠色供應鏈建設,綠色技術開發,提高綠色制造對工業固廢源頭減量的支撐力度,推進重點行業升級改造和綠色轉型。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到2025年,完成對營口仙人島經濟開發區、營口沿海產業基地經濟開發區等7個園區的循環化改造,進一步豐富園區循環化改造內涵,推動公共設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級利用、資源循環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處置等。(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推動實施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鼓勵引導冶金、石化、建材、電力等高耗能行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圍繞循環低碳、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遴選推廣一批綠色技術裝備,推行產品綠色設計,培育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深度挖掘營口市有潛力的企業建設綠色制造示范體系,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打造綠色工業園區。到2025年,完成省級以上綠色制造企業30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深化能源結構調整。轉變能源發展方式,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和布局,全面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減少煤系固體廢物產生。支持海上氣田周邊區塊勘探開發,加快推進中交營口LNG接收站項目、中海油“大沈線”和“仙大線”互聯互通管道等項目,加快城市管網設施、應急氣源站、儲氣調峰設施、加氣(母)站等天然氣配套工程建設,擴大天然氣管網覆蓋率。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打造清潔能源產業基地示范園區,推動三峽集團(營口)天然氣調峰發電項目、營口玉石抽水蓄能電站、深遠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項目。穩步推進風能發展,在蓋州市、大石橋市建設集中式風力發電項目,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分散式風力發電項目。積極開發生物質能,建設生物質發電項目,開展生物柴油、甲醇燃料等綜合利用項目,超前布局氫能發展。(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促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立足營口市冶金渣、粉煤灰、脫硫石膏、低品位及廢棄菱鎂礦石等一般工業固廢,廢鋼、廢塑料、廢鋁等再生資源和鋁灰、污油泥等危險廢物,以集聚化、產業化、生態化、市場化、高值化為導向,大力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組織開展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評價,組織相關企業申報國家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目錄,提升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水平。推動尾礦、粉煤灰、冶煉廢渣、工業副產石膏等工業固廢在有價組分提取、建材生產、筑路、生態修復等領域的規模化利用,磚廠利用一般固廢,粵豐協同處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減少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填埋量。到2025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7.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以實現資源利用高效化、開采方式科學化、生產工藝綠色化、礦山環境生態化為目標,對全市持有效采礦許可證的生產礦山全面啟動綠色礦山建設,新建礦山全部按照省級綠色礦山標準建設。對已建成的國家級和省級綠色礦山進行監督檢查,穩定提升綠色礦山建設水平。到2025年,創建綠色礦山7個。(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8.加強治理能力建設。規范工業固體廢物處置設施管理,嚴禁危險廢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入場。持續開展固體廢物非法堆存、傾倒、填埋等歷史遺留問題排查整治,建立整改臺賬。明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各環節的監管職責,建立多方聯動的長效監管機制。(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三)推行農業綠色生產,促進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

9.發展生態種植、生態養殖,建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促進農藥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優化農業要素配置,提高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控肥控藥、作物育種、產地環境修復,加強綠色生產技術研發與推廣。建立健全綠色農業標準體系,覆蓋農業生產源頭、農業生產過程到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過程。加強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等生產技術的集成研究和應用推廣。落實農業綠色生產的支持政策,包括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要素的引導和匯聚,以及模式探索、機制創新和技術集成的強化。通過推進農業資源利用集約化、投入品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推進全產業鏈綠色升級,構建綠色發展支撐體系,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綠色發展新格局。(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加強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等環境友好型農藥推廣使用,提高農藥利用率。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養分狀況和作物需求,科學合理確定施肥量,避免過量施肥,提高施肥效果。多元替代化肥,推廣使用有機肥、生物肥料等替代化學肥料,減少對化學肥料的依賴,提高土壤肥力和農產品品質。推動科技創新,加強研發和推廣應用新型施肥技術、肥料新產品和施用新機具,提高施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指導,提高農民的施肥技術水平,推廣科學施肥方法。加強監測評價,建立化肥農藥利用效果的監測評價體系,及時掌握施肥效果,調整施肥措施。到 2025 年,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 43%以上,累計新增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3萬畝次,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數量達到77個。 (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11.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強政策支持和法規制度建設,明確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要求和標準。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推動畜禽養殖場的規范化管理和糞污資源化利用。推廣先進的糞污處理技術,引進和推廣先進的畜禽糞污處理技術,如厭氧消化、生物轉化等,提高糞污處理效率和資源化利用水平。建設規模適當的糞污處理廠和處理設施,加大對畜禽糞污處理設施的投入,提高處理能力和資源化利用效率。推動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和創新,加強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提高技術水平和效益。建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市場機制,鼓勵和支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市場化運作,促進資源化產品的銷售和利用,提高資源化利用的經濟效益。到 2025 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

12.加快建立完善秸稈回收利用體系。推進農作物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建立以企業為龍頭、農戶參與、市場化推進的秸稈收儲運體系,逐步形成商品化秸稈收儲和供應能力,實現秸稈收儲運的專業化和市場化。推廣應用秸稈還田、飼料化和肥料化利用新技術,有序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生物質能。促進秸稈基料化和原料化,發展食用菌生產等秸稈基料,引導開發人造板材、包裝材料等秸稈原料產品,提升秸稈附加值。企業和合作組織推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農戶積極參與,采取科學的秸稈處理方式。到2025 年,實現主要糧食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秸稈綜合利用率持續保持在 90% 以上。(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健全農膜回收利用機制,組織開展農膜回收試點。參照國家《農用薄膜管理辦法》制定農膜回收利用實施方案,建立長效機制。回收網絡體系,設立廢舊農膜回收站,農民可以將廢舊農膜交給回收站進行處理。此外,與農膜回收相關的企業、組織也與回收網點合作,采取多種方式建立農膜回收利用體系。推進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和加厚高強度地膜,以減少農膜殘留污染。研發高強度可回收地膜,通過改進塑化工藝設備,實現農膜的再利用。政府通過政策扶持和獎勵措施,鼓勵農民參與農膜回收利用工作。例如,提供免費的新地膜作為回收舊地膜的獎勵,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到2025年,農膜回收率持續保持在90%。(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健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科學布設農藥包裝物回收站點,促進主要農藥固體廢物回收利用。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明確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利用要求和責任,鼓勵和引導企業和農民積極參與回收利用工作。建立健全的回收網絡和設施,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建設回收站點和處理設施,確保覆蓋到農村地區,并提供便捷的回收渠道。為農民和企業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和培訓。加強宣傳和教育,通過宣傳和教育活動,提高農民和公眾對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利用的認識和意識增強他們的參與和支持。建立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機制,加強對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工作的監督和檢查,確保各方履行責任,推動工作的順利進行。推動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化技術,提升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的管理和效率。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80%以上。(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

(四)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動生活源固廢資源化利用

15.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以節約型機關、綠色工廠、綠色飯店、綠色學校、綠色商場、綠色快遞網點、“無廢”景區等為抓手,大力倡導“無廢”理念,推動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減少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選擇步行、騎自行車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私家車的使用。選擇購買綠色環保的產品,如能源節約型家電、環保材料的家具和日用品等。正確分類垃圾,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濕垃圾分開處理。積極參與廢品回收,將廢紙、塑料、玻璃等可回收物進行回收利用,減少資源的浪費。選擇有機食品和本地農產品,減少食品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提倡綠色出行,選擇環保的出行方式,減少對傳統燃油車的依賴。加強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綠色消費觀念。通過開展宣傳活動、舉辦綠色生活講座等方式,引導人們養成綠色低碳的生活習慣。(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建立完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構建城鄉融合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系。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多種渠道,如媒體、社區、學校等,廣泛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公眾的意識和參與度。增加垃圾分類桶和回收設施的數量和覆蓋范圍,方便居民進行分類投放。利用科技手段,如智能垃圾桶、垃圾分類APP等,提供便捷的分類指導和信息查詢服務,提高垃圾分類的準確性和便利性。推進垃圾分類收運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加快補齊餐廚垃圾處理設施短板,加強縣級地區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編寫《營口市“十四五”農村生活垃圾處置設施建設規劃》(2021年-2025年),完善生活垃圾收集系統、轉運系統、處理系統以及村鎮保潔系統。建立垃圾分類的經濟激勵機制,通過給予垃圾分類參與者一定的經濟獎勵,激發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積極性。到2025 年,逐步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基本健全,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提升至60%左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7.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加強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的法律法規制定和執行,建立健全相關標準和規范,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勵措施,引導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循環利用。建立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加強廢舊物資回收站點的合理布局,提高回收設施的覆蓋率和便利性,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廢舊物資的分類和回收。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加強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提高廢舊物資的再生利用率,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通過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的認識和意識,引導人們養成節約資源、減少浪費的生活方式。鼓勵企業創新,開發廢舊物資的高附加值利用途徑,促進廢舊物資的市場化流通和交易。(市商務局牽頭、市供銷社配合、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8.推進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組織開展塑料污染治理聯合專項行動,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加強塑料替代工作,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和其他替代品,減少對傳統塑料的依賴。鼓勵企業研發和生產可替代塑料產品,同時加強對可降解塑料的標準制定和監管。推進建立完備的廢塑料回收利用體系,包括回收網點、分揀中心和加工利用工廠等環節。加快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推廣可循環綠色包裝應用。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回收效率和質量,推動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融合。通過經濟手段,如排污收費制度,推動生產者減少塑料污染的行為。制定更加具體和嚴格的塑料污染治理法律法規,明確各方責任和義務。加強對塑料污染行為的監管和處罰,提高違法成本,增強治理的有效性。通過廣泛宣傳和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塑料污染的認識和意識,倡導綠色消費和可持續生活方式。(市發展改革委和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專班成員按職責分工負責)

19.推進城市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和改造。推動污泥處理設施與污水處理設施的協同規劃和建設,實現污泥處理處置能力與污水處理能力的匹配。鼓勵污泥處理設施的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提高處理效率和資源化利用率。鼓勵垃圾焚燒發電廠、燃煤電廠等采用焚燒、生物利用方式協同處理處置污泥。加強污泥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推廣實施專業化運行維護模式。加強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促進污泥處理設施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到2025年,環境基礎設施處理處置能力和水平將顯著提升。(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0.全面推進“無廢細胞”建設。積極推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廠、飯店、商場、社區村鎮等開展“無廢細胞”建設,全面推進具有營口特色的“無廢機關”“無廢學校” “無廢工廠”“無廢景區”“無廢飯店”“無廢商場”“無廢小區”“無廢村鎮”等貫穿相關行業、領域的“無廢細胞”建設。充分發揮“細胞”生長、分裂效應,以點帶面拓寬營口“無廢城市”建設路徑。到2024年,建成各類“無廢細胞”50個,其中“無廢機關”8個、“無廢學校”7個、“無廢工廠”8個、“無廢景區”“無廢酒店”7個、“無廢飯店”“無廢商場”7個、“無廢小區”7個、“無廢村鎮”6個;2025年建成各類“無廢細胞”50個,其中“無廢機關”8個、“無廢學校”7個、“無廢工廠”8個、“無廢景區”“無廢酒店”7個、“無廢飯店”“無廢商場”7個、“無廢小區”7個、“無廢村鎮”6個(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直機關工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廣電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全過程管理,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

21.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體系

制定建筑垃圾分類管理標準,明確不同類型建筑垃圾的分類要求和處理方式,落實責任主體在建筑垃圾分類管理中的具體責任和義務;鼓勵建設建筑垃圾監測和信息管理系統,鼓勵施工單位和處置單位通過電子監控、數據傳輸等方式對建筑垃圾的來源、數量、處理方式等信息進行記錄和管理,以便監管部門進行監督和評估;監管單位通過監管平臺,實時監測建筑垃圾的產生、運輸和處理情況;加強建筑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監管力度,定期對建筑垃圾處理處置設施運行狀況進行評估,確保全過程管理的有效執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綜合執法局負責)

22.推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

鼓勵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促進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提高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率;建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市場機制,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的投資和運營,鼓勵企業投資建設建筑垃圾處理設施;加強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宣傳和培訓,通過開展宣傳活動、舉辦培訓班等方式,提高公眾對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認知和參與度。2025年,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綜合執法局負責)

23.       發展建筑垃圾再利用及綠色建筑

鼓勵建筑施工單位采用可再生材料和可回收材料進行建筑施工,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加強對建筑材料市場的監管,打擊假冒偽劣材料,保障可再生材料和可回收材料的供應質量。推廣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術,將可再生材料和可回收材料進行再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建立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市場機制,鼓勵企業投資建設建筑垃圾再利用設施。規范綠色建筑設計和施工,將綠色建筑納入工程建設基本要求,加快普及高質量綠色建筑。到2025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00%,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率達到20%。(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4.加強建筑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理

加大對建筑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引導處置企業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設施的處理能力和效率;加強對建筑垃圾處理設施的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保障建筑垃圾處理的規范和安全;加強部門的合作,合理規劃建筑垃圾處理設施的布局和容量,共同推進建筑垃圾處理工作。(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綜合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

(六)強化風險防控,提升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能力

25.建立完善的危險廢物監管體系

健全危險廢物管理的監督體系,加強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評估,規范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移、處置、利用等環節的管理,結合“雙隨機、一公開”開展監督檢查,強化信息共享和聯動執法,督促企業按要求落實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鼓勵公眾參與危險廢物管理的監督和舉報工作,增強社會對危險廢物管理的共識和支持。(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衛健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26.加強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

按照“總體匹配、適度富裕”的原則,落實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的總體規劃,統籌推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根據地區危險廢物的產生量、種類和分布特點合理布局。加強部門的協調配合,推動形成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合力。(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27.推動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

加大對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力度,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鼓勵企業開展廢物資源化利用項目,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和經濟激勵,推行危險廢物專業化、規模化利用,促進廢物資源化利用的發展;鼓勵企業“點對點”定向利用危險廢物,積極推進工業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到2025年,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28.加強危險廢物培訓和宣傳教育

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制定并實施危險廢物從業人員培訓計劃,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合作,開展危險廢物管理專業人才培訓,提高其對危險廢物管理的認識和能力;加強對公眾的宣傳教育,制定并實施危險廢物宣傳教育計劃,通過各種渠道向公眾傳播危險廢物管理的知識和信息,提高公眾對危險廢物管理的重視和參與度。(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七) 加強四大體系建設,提升保障能力

29.健全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制度體系。積極推動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利用等方面指導意見或工作方案的制定。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公安、檢察、審判等機關協同聯動機制,完善案情通報、案件移送、重大案件會商督辦和案件雙向咨詢制度,強化各相關部門落實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管責任。研究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泥、農業固體廢物、再生資源等統計范圍、口徑和方法,強化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定期開展工業源固體廢物產生和流向評估分析。(工作專班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30. 建立更加完善的技術支撐體系。依托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強對低品位菱鎂礦石、冶金渣、粉煤灰高值化利用等重大共性技術、關鍵技術進行深度技術攻關,實現科技化創新效益與資源環境效益最大化,進一步提高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推進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污泥、秸稈等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創新和研發。強化營口市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的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優化投入方向和投入方式,強化科技創新政策完善與落實,激發創新主體內生動力。從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或處置、再生產品等多環節完善相關污染控制技術標準與資源化產品標準,推動上下游產業間標準銜接。(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市綜合執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1. 加強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市場體系建設。優化市場營商環境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稅法,落實“多排多繳、少排少繳、不排不繳”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落實綜合利用固體廢物暫予免征環境保護稅、資源綜合利用減免增值稅優惠和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所得稅優惠等稅收優惠政策。探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實施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別化收費政策。加強財政預算與規劃實施的銜接協調,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原則,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撬動作用。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重大事項的信貸支持,探索應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綠色金融工具。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環境保護基金,鼓勵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和社會捐贈資金增加生態環保投入。(市稅務局、市財政局、人民銀行營口市中心支行、營口銀保監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2. 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環境監管體系。建立或完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再生資源信息管理體系,完善現有智能監管平臺,打通多部門間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壁壘,確保各成員部門在建設過程中實現有效對接、協同推進。嚴厲打擊非法排放、傾倒、收集、貯存、轉移、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等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建筑垃圾、污泥等領域多部門聯合執法。依法將工業固體廢物納入排污許可管理,推進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工作專班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生態環境部門牽頭,發改委、工信、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協作的營口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專班,統一領導全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和政策管理協調制度體系,細化任務分工,層層落實責任,做好任務分解,縱向到底,橫向到邊,量化到單位,細化到個人。制定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建立定期調度、推進、報告、評估制度,統籌推進各項建設任務。

(二)加大資金支持

加大財政資金統籌整合力度,提高“無廢城市”建設的資金支持,全面保障建設需要。多渠道籌措資金,采取爭取上級投資、市級財政直接投資、PPP模式融資、特許經營等方式,推進固廢處置利用項目建設,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固廢資源節約利用、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修復等領域,推動建立固體廢物污染第三方治理機制。

(三)強化監督考核

制定“無廢城市”建設績效考核辦法,建立監督考核體系和評價指標,將“無廢城市”建設成效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工作專班定期對各項指標任務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以實現建設指標為導向,推動各項“無廢城市”建設任務有效落實。落實領導干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 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對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單位或個人予以通報表揚,對工作推進不力、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予以懲戒。

(四)加強宣傳推廣

利用新媒體、結合“4.22世界地球日、6.5環境日”等節日,全方位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宣傳,倡導綠色生活方式,進一步凝聚民心、匯聚民智、體現民意、形成共識,激發全市人民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加強全市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信息公開,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公眾監督作用。引導各類機構和企業、園區、高校對“無廢城市”的認知度、認可度和獲得感,推動全社會參與和監督,確保各項任務全面完成。

吊車圈    吊車群

吊車圈                       掃碼加入千人吊車群


(責任編輯:風電網)
下一篇:

三峽170MW風電項目機組及塔筒采購招標

上一篇:

市場化并網陸上風電項目不實施競爭配置!上海市可再生能源項目競爭配置管理辦法出爐

  • 信息二維碼

    手機看新聞

  • 分享到
打賞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高清无码视频网站在线 | 99视频网站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 色综合色天天久久婷婷基地 | 9191免费视频 | 欧美精品videofree |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菜奈实 | 91嫩草久久| 日韩一级免费毛片 | 亚洲网站在线播放 | 国产美女爽到喷出水来视频 |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强伦 | 国产高清精品综合在线网址 | 久久久无码精品成人A片小说 | 黄色一级大片免费看 | 好日子在线观看视频大全免费播放高清 | 欧美日本午夜一区二区 |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线看 |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 欧美韩一区 | 美女露100%奶头无遮挡 | 国产人妻精品无码AV在线 |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超清在线免费 | 国产CHINESEXXXXDIANJIANFEN |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 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手机版 | 男人到天堂在线A无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新婚 |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 少妇无码吹潮 |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 | a级一a一级在线观看 | 最近中文字幕MV高清在线视频 | 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久蜜芽 |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 大乳警花受辱记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