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在海南博鰲與中外企業家代表座談。中國能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受邀參加,并作為中國企業代表發言。
座談中,趙樂際感謝各位企業家積極參與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表示中國有超大規模市場、產業體系、人才和創新優勢,有顯著的制度優勢,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主張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反對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愿將自身發展同各國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正采取一系列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舉措,誠摯歡迎來自各國的合作伙伴。中國全國人大將繼續從法律制度層面促進中外互利合作,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宋海良就“發展新質生產力、共筑命運共同體”作了交流發言。宋海良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引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重大調整,世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在大變局中,合作是發展的最佳選擇,開放是創新的最佳土壤,中外企業走好跨界聚力、競合賦能的共贏之道,打造融通融合、創新創造的命運共同體,共同推動生產力躍遷,必將為全球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和新動能,讓世界更寬廣、未來更美好。
宋海良指出,近年來中國能建把“創新、綠色、數智、融合”作為企業核心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新能源、新基建、新產業、新材料“四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組建并壯大新興產業聯盟,全面深化國際國內科技與產業合作,不斷集聚組合先進的生產要素,在新型儲能、一體化氫能、綠色低碳材料等新興產業培育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新能源前沿技術、高端裝備、智慧系統等方面積聚了一批重大成果,走出了一條高端化、綠色化、國際化的發展之路。
宋海良認為,向“新”而行、以“合”致遠,是中外企業共迎風險挑戰、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最佳路徑。并針對性提出四點建議。
01創新驅動,共鑄發展新引擎。要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創新策源,打造人才高地,大力提升開放式創新能力,組建產學研創新聯合體,推動中外創新網絡交流融合,積極開展跨境創新協作,參與全球研發中心、創新中心布局,合力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促進顛覆性和原創性科技成果競相涌現,讓新技術、新產業、新動能不斷開花結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強大支撐。02綠色低碳,共建美麗新世界。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綠色科技為引領,大力推進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產業等領域國際化合作,聚焦“雙碳”目標,圍繞能源供給低碳化、能源消費電氣化、新型能源技術產業化、低碳發展機制化、碳中和責任協同化“五化路徑”,共同推動全球能源清潔化、多元化、智能化轉型,讓綠色低碳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03數智賦能,鏈接全球新場景。要充分認識到數智時代的顯著特征是萬物互聯、系統共生,必須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創新資源,合力消除“數字鴻溝”,共同突破數據、算力、算法瓶頸,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關鍵技術,深度賦能產業模式和管理形態變革,強化數實互動融合,促進優質供給,拓展更大場景,以“一業帶百業”,加速引領經濟社會全方位變革。04融合發展,構建開放新生態。
要充分發揮交叉融合創新的“催化劑”作用,大力推進產業間跨界融合、產業鏈內一體化融合、要素間交互融合、區域間協同融合“四大融合”,共筑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的產業鏈供應鏈,打通生產要素流動壁壘,加速形成價值共創、成果共享、融合共生的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