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獲悉,2月29日,中國首艘自建海上風電運維母船成功下水。
據悉,該船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第七〇八研究所自主研發設計、福建海電運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造,此次成功下水意味著我國遠海海纜鋪設和運維領域的空白被填補,也是海上風電開發的一個新利器。
據了解,該船中部設風電運維設備、尾部設布纜作業甲板、主船體內設電動纜盤的多功能運維母船,堪比巨型的“海上移動作業工廠”,設計排水量9497噸。此外,該船續航力超過10000海里,以DP-2定位系統、深水作業等技術路線為主,可在全球無限航區執行作業,主要用于離岸50公里以外的深遠海大型風場運維及海洋工程服務。
海上風電運維船是用于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運行維護的專用船舶。該船舶在波浪中應具有良好的運動性能,在航行中具有很好的舒適性,能夠低速精準地靠泊到風力發電機組的基礎,防止對基礎造成較大沖擊,并能夠與基礎持續接觸,能夠安全便利地將人員和設備運送到風力發電機組;船舶甲板區應具有存放工具、備品備件等物資的集裝箱或風力發電機組運維專用設備的區域,并可以進行脫卸;船舶還應具有運維人員短期住宿生活的條件和優良、舒適的夜泊功能。
關于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第七〇八研究所:
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11月,隸屬于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船舶行業成立早、規模大、成果多,技術力量雄厚的研究開發機構,被譽為中國艦船設計的“搖籃”。
第七〇八研究所始終秉承“服務國家戰略、支撐裝備建設、引領技術進步”的發展使命,主要業務領域不斷拓展,自主開發出多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軍用艦船、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高端船用裝備,為我國船舶工業、海洋事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作為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研究領域全面的綜合性總體研究所,是集團公司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發中心,是船舶設計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單位,現擁有噴水推進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船舶工程重點實驗室、海洋工程總裝研發設計國家工程實驗室,是國際拖曳水池會議(ITTC)和國際船舶結構力學會議(ISSC)成員單位。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舶設計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是流體力學和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單位,擁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關于福建海電運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海電運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海上風電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的國有控股企業,主營業務為海上風電建設與運維服務、陸上風電運維服務等,服務方式包括為客戶提供海洋裝備、承接風機安裝工程、承接綜合及專項運維項目等。公司以“綜合、專業、高效”的服務,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立體式、綜合性、智能化”的海上風電解決方案,為推動我國海洋經濟和綠色能源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