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對中國風力渦輪機公司展開補貼調查,以加大力度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廉價競爭的影響。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瑪格麗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表示,調查人員將審查“西班牙、希臘、法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風力發電廠的發展條件”。攝影:Gilles Sabrié/《紐約時報》
歐盟最高競爭執法官瑪格麗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表示,調查將審查在歐洲各地參與風電廠建設的中國公司是否受益于中國政府的支持。
布魯塞爾正努力抵御來自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國外不公平競爭,而該項調查將利用歐盟委員會的新權力,旨在打擊來自外國政府可扭曲市場的補貼。
維斯塔格女士表示,調查人員將審查“西班牙、希臘、法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風力發電廠的發展條件”。
此前幾天,該委員會對競標羅馬尼亞太陽能園區開發項目的兩個公司展開了調查,其中包括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
今年2月,該委員會對中國國有企業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CRRC)競標保加利亞火車供應項目進行了類似調查,原因在于該公司的競標價格只有歐洲競爭對手的一半。因此,中車公司后來退出了該競標活動。
維斯塔格女士在普林斯頓大學發表演講時表示,布魯塞爾應摒棄在個案中玩“打地鼠”的做法,而應針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利用全部權力來捍衛自身利益。
她表示:“我們看到了中國如何在太陽能電池板行業遙遙領先。首先,吸引外資進入其龐大的國內市場,而這通常需要合資企業。第二,獲取技術,但卻用了不光彩的手段。第三,為國內供應商提供大量補貼,同時逐步向外國企業關閉國內市場。第四,以低價向世界其他地區出口過剩產能。”
維斯塔格女士表示,因此,在歐盟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中,只有不到3%在歐盟大陸生產。最近幾個月,有幾家生產廠已關門停產,表示自己無法與中國的進口產品競爭。
但與此同時,隨著海外工廠的開張,中國的綠色技術出口激增。電動汽車進口激增也促使歐盟委員會于去年啟動了一項反補貼調查,該調查將于今年7月結束,并可能導致中國產品出口關稅增加。
但中國官員聲稱,他們的產品確實質量更佳。中國駐布魯塞爾大使館經貿公使彭剛周一表示,歐盟與中國之間使“雙贏”合作。他指出,歐洲一些人將中國公司的成功歸因于國家補貼,而歐盟卻同時也在向那些在競爭中掙扎的公司提供大量補貼。
他說:“中國產品之所以走向世界從來不是因為所謂的補貼,而是中國幾代企業家的勤奮、創新和競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