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頭:風力發電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讓歐美國家紛紛拆除?我國又為何大力發展呢?風電究竟是不是人們口中的“垃圾電”呢?跟隨大權進入今天的主題——風力發電到底有沒有危害?
權言權語,國之科技,大家好我是大權。風力發電作為一種現代化清潔能源發電,一度受到各國的青睞,然而就在近幾年,很多歐美國家不斷提出了風力發電危害大的問題,紛紛拆除了風力發電機,而我國卻還在發展風力發電!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國在風力發電的這條路上到底應不應該走下去呢?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風力發電的背后究竟是源源不斷的免費能源,還是一個影響未來的隱患呢?點擊關注不迷路,我們接著往下瞅!!!
小標題:發電原理
要想知道風力發電有沒有危害,我們還是先得從風力發電的原理上進行剖析。風力發電的種類分別為水平軸風力發電和垂直軸風力發電這兩種,但不管是哪一種,它們的發電原理都是一樣的。一個單獨的風力發電站,是由這幾部分組成的。最下面的是底座,底座充當地基的作用,加固鐵塔,其次底座下面有連接發電機和變電站的纜線吊車公司,起到輸電的作用。再往上是鐵塔部分,由于在不同高度上,風力的大小也不同,一般來說高度越高風力越大,所以風力發電站建的都比較高,差不多都在百米以上,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地面上感覺不到有風,而風力發電機的大風車卻一直轉的原因,當然了影響風車轉動的還有別的原因,這個我們等下再說。再往上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這個“大風車”了,這個叫風輪或者是葉片,風輪后面的這個,也是風力發電最核心的裝置,叫風力發電機。當風吹動著葉片轉動,就會產生動能吊車公司,然后通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帶動發電機運轉,這樣就能產生電能了。然后電能通過鐵塔中的纜線與最近的變壓器相連進行升壓,最后并網至國家電網。這個過程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要想發電還是比較復雜的。因為發電的前提就得有風,剛剛我們也說了越高的地方風力就越大,但是風力的大小我們卻很難控制。所以在風力發電機中還需要安裝傳感器和減速電機,當風速比較小的時候,傳感器將信號傳到電腦中,電腦就會發出指令讓電機開始運行,帶著葉片旋轉,當風速太大時,電機就會減小葉片的迎風面積,從而降低葉片的轉速。可能有人會問了,風速小我們可以用電機帶著葉片轉,可風速大了,發的電不就多了嗎?為什么還要人為干預呢?這是因為葉片要求強度高、重量輕,所以一般都是由一些玻璃鋼或者復合材料制造而成的,這種材料呢都比較脆,轉速太快就會導致葉片折斷,所以在發動機艙中還有一個轉速限制器,可以控制葉片的轉速保持在每分鐘15轉左右,這樣既保護了葉片,還可以降低機艙內的溫度,減少軸承的損耗。但如果風力發電機需要定時檢修,該怎么將風輪停下來呢?顯然,讓風停下是不切實際的,除非你跟這個風神是親戚啊,否則還是很難辦到這一點的(幽默一點),其實在發電機中還有另外一個專門讓風輪停下來的剎車盤,這和汽車上的剎車盤原理是一樣的,它除了能防止轉軸轉動,還能頂替減速器,當減速器發生故障,剎車盤就頂了上去。在大權來看,風力發電機在各方面的性能上考慮的還是很周到的,那為什么歐美國家都說風力發電的危害大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小標題:危害
首先人們認為風力發電危害最大的是氣候問題,美國研究者就曾調查過安有風力發電地區的氣候,結果發現當地的溫度明顯提高了0.5攝氏度左右。這是因為風電場的葉片在轉動的時候,帶動了上層高溫空氣和下層低溫空氣的置換,所以引發氣溫升高,增強了溫室效應。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據能量守恒定律來看,風電的產生必然會消耗風能,而風能作為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一旦發生變化,氣候也就被“牽連”了!更有甚者還說中國的西北地區就因為風力發電機減弱了西北風(不屑),但是大權覺得,這種說法未免有些勉強!既然說到了中國,那我們就來說說我國的風能,據中國氣象局2004年到2006年開展的全國風能資源普查結果顯示,我國陸域離地10米高度的可開采風能儲量約為43.5億千瓦,而我國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只有6億到10億千瓦,不到總能量的1/4,可見我國實際對風能的開發還是很少的。如果非要氣候掛鉤的話,也有影響!但并非是壞的影響!我國風能資源往往受地域和季節的影響,春東兩季受西伯利亞高氣壓的影響,風力就比夏秋兩季強,所以風力發電的旺盛期是春東兩季,可反觀水力發電的枯水期正好春東兩季,這樣一來風力發電在一定程度上就彌補了水力發電枯水期電量不足的問題。所以就不要說沒有“西北風”了,不然真的就要喝“西北風”了!(幽默點)
而風力發電的第二個危害就是生態環境問題,據統計,每年會有幾十萬只鳥類死于風力發電機的渦輪機上,加速了瀕危鳥類的滅絕。美國平均每年就有10萬到44萬只鳥類死于風力發電機上,而且風力發電時還會產生低頻聲波和噪聲,這樣的聲波和噪聲會對人類和一些動物產生一定的傷害,這個乍一看確實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危害,但是大權查找了資料后才發現,每年死于撞擊高樓的鳥就多達5億多只,加上被捕殺的還有1億多只,所以只有萬分之一的鳥才會死于風力發電機,那為什么拆掉的是風力發電機,而不是高樓大廈呢?之后一些“專家”們又發話了,他們認為風力發電機上的葉片是環境污染材料,因為葉片的主要材料我們前面也說過是玻璃鋼,而玻璃鋼卻是不可再利用資源。但是相比傳統的火力發電,區區一個玻璃鋼帶來的危害應該是微乎其微吧?
就算是風力發電有危害,那我們拿火力發電來對比一下。據2009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風力發電每發1000萬度電才會導致3只鳥的死亡,而化石燃料每產生1000萬度電就會造成52只鳥死亡。而對于噪聲、低頻聲波來看的話,風力發電一般都會建造在地廣人稀或偏僻的平原、草原甚至山上,所以這些危害對人類的影響還是較小的。其實風力發電的危害性最有爭議的是網上一種“垃圾電”的說法。可為什么說風力發的電是“垃圾電”呢?因為風力發電的過程中有以下幾個因素,第一個就是隨機性。
隨機性(一個小小標題)
風力發電雖然聽起來很高級,但說白了小型風力發電機原理圖,也是一個“靠天吃飯”的活兒,不受人為控制的風忽大忽小,就會導致電力運輸不穩定,是不符合家用、工業用電需求的,第二就是逆調峰性。
逆調峰性(一個小小標題)
簡單的來說,逆調峰性就是電網和風力發電的供需對應不上,因為風力發電的不穩定性,電網需要用電了,結果風力發的電很少,甚至沒有。但有的時候電網已經飽和,但是風電那邊卻還在源源不斷的提供電力,如果電網在很短的時間內涌入的電力過大,按照電網的承受能力,估計就直接“癱瘓”了。第三就是成本問題。
成本性(一個小小標題)
剛剛我們也提到了,風力發電有不確定性,所以一般小型的風力發電機往往是會配備蓄電池用來存儲電量的,而且后期維護發電機的同時還需要維護蓄電池,這樣一來就提升了風電的成本。所以一些國家清晰的認識到這幾點之后,就開始大力拆除風力發電機。但是我國的一些地區不但沒有拆除,反而還在加大發展,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了解我國國情的人都明白,我國西部風能資源多,但用電量少,東部用電量大,卻沒有風能資源,所以我國開展了“西電東送”的發展策略。除了用電不平衡之外,我國為了構建清潔低碳高效的能源體系,計劃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因此發展風力發電還是對我國有幫助的,而面對前面我們提到的“垃圾電”,我國也做出了相對應的方針小型風力發電機原理圖,就比如“特高壓”技術,特高壓是一種能夠降低電力輸送過程中浪費電能的技術,之前大權也專門對“特高壓”出了一起視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進我主頁觀看(加手勢)。總之,發展風力發電在各國都有其特殊的意義,我們自然不能看外國的做法,一定要根據我國的需求來發展。
好了,今天我們就說到這里,你們的周圍有風力發電機嗎,如果有,會對你們造成影響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最后記得給大權一個關注,我們下期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