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的南海之濱,波光瀲滟、浪潮涌動。隨著一聲聲沉穩有力的樁錘敲擊聲,海南CZ2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主體工程的首樁按計劃嵌入預定位置,穩穩矗立于浩瀚遼闊的北部灣洋面之上,標志著該項目主體工程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緊扣難點,做足技術儲備
CZ2項目海上風場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0米,離岸距離約27公里,該海域環境復雜多變,存在地質軟硬層交替出現、季風盛行、海流湍急、涌大浪高等不利條件,由此造成作業窗口期短、工程難度陡增。施工前,項目團隊牽頭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組織多輪內外部專家評審,對沉樁施工工藝、精度控制和船舶施工方法等展開針對性研究,并制定精細化施工安全措施和防溜樁策略,著力提升鋼管樁沉樁作業的安全性、效率性與精準度。
緊抓質量,嚴控生產工藝
鋼管樁作為海上風機的根基和基礎,沉樁作業完成后將長期浸泡在海水中,其質量極其關鍵。本次施工采用的鋼管樁為非嵌巖單樁鋼管樁結構,長94.9米(豎立接近33層樓房),重1681噸(與1000臺轎車重量相當),樁頂直徑7.5米(可擺下10張乒乓球桌),堪稱“定海神針”。為了確保鋼管樁的制造質量,項目團隊成立專項小組深入生產現場,開展駐廠監管。針對制樁過程的4個階段、16個步驟,加強全過程、各環節的質量監督,有力保障首根鋼管樁的順利制造。
緊盯工期,持續頂壓作戰
“五一”假期正值施工關鍵期,項目團隊成員放棄休息、堅守崗位,雖然施工過程困難重重,但項目團隊頂住壓力、協調各方,在連續6個晝夜的奮戰中,先后克服強對流天氣、連續暴雨、11級陣風及堅硬地質夾層等挑戰,順利完成了穩樁平臺安裝、萬噸級運輸船靠泊和起重船精準定位等準備工作。最終,經3727次錘擊后,CZ2海上風電項目主體工程的首根鋼管樁于5月5日凌晨3點35分順利完成沉樁作業,為后續施工打下堅實的基礎。
海風勁吹,“新”潮翻涌。申能股份將錨定海南CZ2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年底全容量并網發電的目標,推動項目團隊持續關注工程質量、安全和進度,積極構建高效、協同的工作模式,聚力建設 “精品工程、廉潔工程、示范工程”,在海南這片熱土上全面打響申能品牌。
延伸閱讀
海南CZ2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全容量建成后,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38.2億千瓦時、節約標煤115萬噸,減少排放氮氧化物約1.4萬噸、二氧化碳約299萬噸,助力海南省加速實現國家“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建設規劃和“清潔能源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