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冰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長沙 410100
摘 要:通過吊具試驗臺進行疲勞試驗,研究吊具旋鎖的疲勞壽命。建立有限元模型計算旋鎖應力,再根據S-N疲勞曲線估算旋鎖的理論壽命。建立一套準確可靠的疲勞評估模型,根據該壽命評估模型,優化設計旋鎖結構,提高旋鎖的使用壽命。
關鍵詞:集裝箱吊具;旋鎖;疲勞試驗;疲勞壽命;優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U653.9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785(2020)19-0076-05
0 引言
旋鎖裝置是集裝箱吊具的關鍵結構,其疲勞壽命直接關系到設備的安全使用。集裝箱堆場經常出現吊具旋鎖斷裂導致集裝箱跌落的安全故障,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及安全事故。因此,準確的評估旋鎖的疲勞壽命,優化結構設計,提高旋鎖使用壽命,是事關集裝箱設備使用安全的關鍵課題。為了保證設備安全,生產廠家往往要求客戶在使用3 000 ~ 5 000 h 更換旋鎖,但并無理論依據,過早更換造成配件浪費,過遲更換則有安全隱患。
為了準確評估結構的疲勞可靠性吊車出租,通過建立疲勞試驗臺對實物進行1:1 的疲勞試驗,對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建立有限元模型計算旋鎖應力,再根據S-N疲勞曲線估算旋鎖的理論壽命。將疲勞試驗與理論計算結果結合,總結一套方便可靠的壽命評估方法,應用于旋鎖的優化設計,并為準確地評估旋鎖的更換周期提供依據。
1 旋鎖的結構說明
吊具旋鎖由旋鎖桿件和旋鎖螺母組成。旋鎖桿件為整體鍛件,其底部鎖鉤與集裝箱孔接觸,承受集裝箱的重力,頂部為M36 普通螺紋,螺母底部受吊具支撐。結構如圖1 所示。
(a) 整體裝配模型
(b) 旋鎖螺桿模型
圖1 集裝箱吊具旋鎖結構
2 疲勞試驗
2.1 試件材料
旋鎖材料為42CrMo,調質處理,抗拉強度1 080MPa,屈服強度930 MPa。 材料的疲勞特性S-N 曲線缺乏試驗數據時,可通過經驗公式進行擬合。根據相關文獻及長期實踐[2],可根據材料的抗拉強度計算出N0=1×106 次的疲勞極限
式中:σ-1 為對稱循環應力疲勞極限,σb 為材料抗拉強度。
材料疲勞特性S-N 曲線的函數式為
式中:m 為材料常數,母材取m=5.3;r 為交變應力的應力比,對稱循環應力r = -1;σi 為有限壽命的疲勞極限應力;Ni 為應力作用的循環次數;C 為常數值。通過式(1)、式(2)能擬合出不同鋼材的S-N曲線,計算得出鋼材42CrMo 的疲勞極限為385 MPa,擬合其S-N 曲線如圖2 所示。
圖2 鋼材42CrMo 疲勞S-N 曲線
2.2 試驗載荷
為了縮短疲勞試驗周期,施加比實際疲勞工況大的載荷,再通過當量載荷等效計算將試驗次數轉換為實際疲勞工況的次數。基于材料疲勞S-N 曲線的不同載荷等效作用次數計算
式中:m 為材料常數,母材取m=5.3;F1 為試驗加載載荷;F2 為實際疲勞工況載荷;N1 為試驗次數;N2為等效疲勞工況次數。
根據統計結果,吊具下疲勞載荷為28 t,采用吊載35 t 做加速試驗,等效次數與試驗次數的關系為N2=3.05N1。吊具有四個旋鎖,吊載35 t 集裝箱試驗平均每個旋鎖的載荷為10.9 t。
2.3 試驗結果
根據集裝箱吊裝作業工況,建立了吊具疲勞試驗臺,如圖3 所示。疲勞試驗的一個工作循環為:從地面以250 mm/s 的速度起升35 t 載荷,離地0.5 m 高,停頓2 s,再以同樣的速度將載荷放到地面。每臺吊具裝4 根旋鎖,若其中一根斷裂,記錄其總試驗次數,更換新旋鎖后試驗,第二根斷裂旋鎖同樣記錄其總吊載次數。試驗累計斷裂了10 根旋鎖,數據如表1 所示。
圖3 吊具疲勞試驗臺
注:等四列的等效壽命按每小時吊載20 箱計算。
通過試驗結果列表可知,旋鎖的壽命范圍在22888 ~ 45 929 h,平均壽命為吊載28 t 載荷33 000 h。10 根旋鎖斷裂位置全部為退刀槽上方的第一圈螺紋,如圖4 所示。
圖4 疲勞試驗斷裂的旋鎖
3 有限元疲勞壽命計算
3.1 有限元模型
建立旋鎖螺桿及螺母的三維幾何模型,M36 螺紋均采用螺旋掃描切除的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定義螺母螺紋與螺桿螺紋的接觸對,使螺桿的載荷通過接觸對傳遞到螺母上,約束螺母下底面,在螺桿鎖頭上表面施加載荷。模型整體網格2 mm,螺紋網格局部細化0.5 mm。集裝箱載荷35 t,由4 根旋鎖承受,考慮起升動載系數1.25,則每個旋鎖載荷為10.9 t。
(a) 局部放大
(b) 整體模型 (c) 網格劃分
圖5 旋鎖有限元模型
3.2 應力計算
通過計算,得出螺桿最高應力位于螺桿底部第一圈螺紋上,最大應力676 MPa。從應力圖中可知,螺紋應力變化非常大,第二圈應力507 MPa,第三圈驟降到272 MPa,可見螺紋的載荷主要集中在前兩圈。
(a) 整體應力圖
(b) 局部放大圖
圖6 旋鎖應力圖
3.3 理論壽命計算
旋鎖的材料為42CrMo,σb=1 080 MPa, 根據經驗將式(4)、式(5) 擬合, 母材疲勞極限σ-1=385MPa,根據《起重機設計規范》,疲勞極限考慮1.34 的安全系數,則計算疲勞極限為[σ-1]=287 MPa。對于吊具旋鎖,應力循環特性為脈動循環,r=0,開裂位置的應力特性為拉應力,應用Smith 公式計算疲勞極限為σ0=421 MPa。根據S-N 曲線,676 MPa 作用的計算壽命為1.6×105 次。按20 箱/h 轉換為28 t 疲勞載荷等效壽命為24 000 h。該計算值在疲勞試驗結果的壽命范圍中。
4 優化設計
4.1 改進方案
根據試驗與有限元結果二手吊車,得出旋鎖疲勞壽命最薄弱位置為第一圈螺紋處。為了改善螺紋牙上載荷分布不均程度,分別采用兩種方案進行結構優化。如圖7,方案一為懸置螺母集裝箱吊具鎖頭,將螺母底部一段切除形成臺階,通過墊板傳遞載荷到中部螺紋。方案二為環槽螺母,將螺母底部開環形槽,螺母底部承受的載荷被傳遞到螺紋中部螺紋。
(a) 優化方案1
(b) 優化方案2
圖7 旋鎖結構優化方案
4.2 理論計算
通過計算,得出螺桿的應力分布。從應力圖中看出集裝箱吊具鎖頭,兩種優化方案各圈螺紋的應力分布較均勻,方案1 第一圈最大應力485 MPa, 第二圈應力439 MPa。方案2 第一圈最大應力501 MPa,第二圈應力457 MPa。參考第3 節理論計算方法,得出疲勞壽命分布為47 017 h 和39587 h,較原結構提高了近2 倍。
圖8 旋鎖結構優化方案應力
4.3 試驗結果
綜合考慮制造成本和試驗成本,選取第二種方案進行試制及疲勞試驗。試驗過程中總共斷裂了6 根旋鎖,結果如表3 所示。
通過試驗結果列表看出,改進方案2 旋鎖的壽命范圍在43 182 ~ 65 613 h,平均壽命為吊載28 t 載荷52058 h。疲勞壽命較原結構提高近60%。
5 總結
1) 通過疲勞試驗表明,調質處理合格的42CrMO 旋鎖吊載35 t 集裝箱使用壽命不低于15 萬箱次,等效于吊載28 t 集裝箱45 萬箱次,常規港口可在20 000 h 更換旋鎖。
2) 旋鎖壽命薄弱點為第一圈螺紋處,通過懸置螺母與槽型螺母方案可將載荷傳遞到第二圈及以上,讓螺紋受力較為均勻,顯著改善螺紋應力集中情況,提高疲勞壽命。
3) 有限元法計算結構應力,再根據S-N 曲線名義應力法計算疲勞壽命,結果與實際測試較吻合,可通過該方法評估結構疲勞壽命,減少疲勞試驗花費昂貴的成本。
參考文獻
[1] GB/T3811—2008《起重機設計規范》釋義與應用[M].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2] 周傳月,鄭紅霞,羅慧強. MSC.Fatigue 疲勞分析應用與實例[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成大先. 機械設計手冊(第一版)[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4] 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ion.7608-1993 code of practice for Fatigue design and assessment of steel structures[S].
[5] prEN 13001-3-1Cranes - General Design - Part 3-1 Limit States and proofcompetence of steel structure[S].
[6] 馬少俊,胡本潤. 金屬材料疲勞極限估算的多參數經驗公式[J]. 機械強度, 2010,32(6)993-996.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