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發電全面入市之前,我們需要在此之前做好體制機制方面的建設工作,迎接未來新能源全面走向電力市場!
電力市場化交易從2002年國家頒布《電力體制改革方案》開始,時至今日已經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全國電力市場化建設的進程也終于進入到真正的“倒計時”。2023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首個全國層面的電力現貨市場規則文件《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
次月,兩部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發改辦體改〔2023〕813號,以下簡稱“813號文”)明確了多地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時間表。
風電頭條(微信公眾號:wind-2005s)了解到,國內電力現貨市場在十多個省(區)“全面鋪開”,整月及以上長周期結算試運行的方式已擴展至十余個地區;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主體范圍同時在不斷擴大,集中式新能源、獨立儲能、虛擬電廠紛紛入市,且呈報量報價參與趨勢;核電、水電、抽水蓄能也在更多地區參與現貨市場交易。當電力市場化改革進入深水區之后,新能源發電又在其中扮演者怎樣的角色?
山東豪氣兜底被新政打破
近日,山東發改委、能源局、山東能源監管辦聯合發布了《關于做好2025年全省電力市場交易有關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確提出:“2025年新增風電、光伏發電量參與現貨市場比例按國家、省有關政策執行;2024年底前已經完成競爭性配置、列入省級年度建設計劃的風電和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以及并網投產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暫按現行規定執行,后期國家另有規定的按國家規定執行。”
而國家、省有關政策的比例在2024年6月出臺的《關于做好新能源消納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中提到的比例是“部分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可適當放寬新能源利用率目標,原則上不低于90%。”也就是說山東按照這樣的國家標準來運作,2024年和2025年兩年的新能源發電只有10%會進入電力市場。對比其他省份30%-40%的新能源發電被保障性收購,山東90%的保障性收購可以說是相當豪氣。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山東風電總裝機容量2600.4萬千瓦、光伏裝機容量6111.5萬千瓦,截止目前,新能源裝機容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指出,山東今年的風光裝機接近9000萬千瓦,而山東最低的電力負荷只有6800萬千瓦左右,風光裝機早已超過當地最低電力負荷,而山東如果依然能保證90%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被收購,只能說山東電網實力太強了!
不過12月1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完善新能源消納體系機制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很快打破了此前文件的規定。新的文件明確,山東省新能源在2025年到2026年,新增風電項目(含分散式風電,下同)可自主選擇全電量或30%發電量參與電力市場,新增光伏發電項目(含分布式光伏,下同)可自主選擇全電量或15%發電量參與電力市場,實施過程中根據國家政策要求變化優化調整;2030年起,新增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實現全面入市。
根據這條最新的政策可以發現,山東的保障性收購并不能做到9成照單全收,而是通過新的政策來改變此前比較含糊的按國家、省有關政策執行的概念,因為新的政策已經出臺,意味著新的光伏和風電項目需要有15%到30%的份額需要通過電力市場交易。
對于新能源發電企業來說,參與電力市場交易,也不一定是壞事,因為當前風電、光伏產業已經不再是弱小的狀態,國家給了它們相當長時間的保護,它們早晚有一天要獨立應對電力市場,循序漸進地撤掉保護網,新能源發電才能在電力市場中撐起屬于自己的天空。
新能源進入電力市場是大趨勢
風電頭條(微信公眾號:wind-2005s)發現,國內已經有山西、廣東、山東、甘肅等4個首批試點地區和省間電力現貨市場已轉入正式運行。蒙西、浙江、福建、四川均已開展結算試運行。第二批6個試點地區上海、江蘇、安徽、遼寧、河南、湖北也均已啟動結算試運行。
集中式新能源、獨立儲能、虛擬電廠等市場主體陸續進場,且在越來越多地區,以報量報價方式參與現貨交易,或自主選擇報量報價或報量不報價。抽水蓄能、核電也成為多地現貨市場中的“穩定成員”。新能源進入電力市場已經成為行業大勢。
根據國際能源網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1個地區完全或部分地開放了集中式新能源電量進入現貨市場;17個地區允許新型儲能設施參與現貨市場交易,12個地區允許虛擬電廠參與現貨市場交易;山西、廣東、山東、浙江等地區已經允許抽水蓄能參與現貨交易;廣東、山東、福建、浙江、江蘇、遼寧等地區允許核電參與現貨交易;甘肅、四川、南方區域等地區允許水電參與現貨交易。電力市場的主體更加豐富和多樣性。
新能源全面入市還缺點啥?
近日,《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規劃藍皮書》發布,其內容顯示:2029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全面建成,屆時新能源全面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這個時間比山東出臺的《關于健全完善新能源消納體系機制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前了1年的時間。
為了讓新能源發電盡早“斷奶”,以此應對即將到來的全面市場化,國內多個省市對于新能源保障性收購的份額逐步作出了下調的規定。但也有些省份不強制分布式光伏風電進入電力市場,比如浙江、廣東;少數省份規定了比較具體的入市份額,比如山東風電規定了風電30%,光伏15%,進入市場。冀北電網、河北南網規定了20%的入市份額。
我國在電力需求、發電裝機容量以及清潔能源總量方面均居世界領先地位,同時國內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能源資源分布及電力消費結構存在顯著差異,電力市場的構建過程非常復雜。
隨著能源綠色轉型步伐的加快以及國際能源格局的調整,低碳轉型和確保能源供應穩定、人們對電價合理性的要求變得更加迫切,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建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光伏、風電裝機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裝機成本不斷下降,不同年份的光伏電站和風電電站如何在電力市場中可能面臨價格競爭。
由于光伏發電,在一定區域內連發電時間都基本一致,發電量的高低完全依靠設備的轉換效率,在同時發電的情況下,如果同等條件入市,新的光伏電站因為存在電池轉換效率高的優勢,同等條件下的發電量更多,在市場報價上更具優勢。
風電雖然也存在類似情況,但因為風電的資源屬性更明顯,新電站可能拿不到老電站那樣好的資源,因此可能在價格差異上不會太明顯。
雖然當前新能源進入電力市場的份額依然是少數,但新老電站在電價競爭上未處于同一水平線,但隨著后續各省電力市場放開,這種差距會進一步拉大。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認為,《能源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推動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主要由能源資源狀況、產品和服務成本、市場供求狀況、可持續發展狀況等因素決定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應持續深化上網電價改革,持續開展輸配電價成本監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健全落實容量電價機制,不斷完善電力價格形成機制,科學反映電力成本變化和電力商品多元價值,構建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共同作用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
由此可見,在新能源發電全面入市之前,我們需要在此之前做好體制機制方面的建設工作,迎接未來新能源全面走向電力市場!
素材來源:國家能源局官網、各省發改委網站、南方能源觀察等
來源:風電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