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特點不同
起重機:
其行駛駕駛室與起重操縱室合二為一、是由履帶起重機(履帶吊)演變而成,將行走機構的履帶和行走支架部分變成有輪胎的底盤,克服了履帶起重機(履帶吊)履帶板對路面造成破壞的缺點,屬于物料搬運機械。
輸送機:
方向易變,可靈活改變輸送方向,最大時可達到180度;輸送機,每單元由8只輥筒組成,每一個單元都可獨立使用,也可多個單元聯接使用,安裝方便;輸送機伸縮自如,一個單元最長與最短狀態之比可達到3倍。
2、起源不同
起重機:公元前10年,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維斯曾在其建筑手冊里描述了一種起重機械。這種機械有一根桅桿,桿頂裝有滑輪,由牽索固定桅桿的位置,用絞盤拉動通過滑輪的纜索,以吊起重物。有些超重機械可用兩根桅桿,構成人字形,把吊起物橫向移動,但幅度很小,操作也十分吃力。
輸送機:中國古代的高轉筒車和提水的翻車,是現代斗式提升機和刮板輸送機的雛形;17世紀中,開始應用架空索道輸送散狀物料;19世紀中葉,各種現代結構的輸送機相繼出現。
3、應用不同
起重機:
1、單雙梁:一般情況下,起重量在50t以下,跨度在35m以內,無特殊使用要求,宜選用單主梁式。如果要求門腿寬度大,工作速度較高,或經常吊運重件、長大件,則宜選雙梁門式起重機。
2、跨度:門式起重機的跨度是影響起重機自身質量的重要因素。選擇中,在滿足設備使用條件和符合跨度系列標準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跨度。
3、輪距確定:能滿足門架沿起重機軌道方向的穩定性要求,貨物的外形尺寸要能順利通過支腿平面鋼架,注意使輪距B與跨度S成一定比例關系,一般取輪距B=(1/4—1/6)S。
4、間距尺寸:在工作中,門式起重機外部尺寸與堆場的貨物及運輸車輛通道之間應留有一定的空間尺寸,以利于裝卸作業。一般運輸車輛在跨度內裝卸時,應保持與門腿有0.7m以上的間距。吊具在不工作時應與運輸車輛有0.5m以上的間距,貨物過門腿時,應有0.5m以上的間距。
5、電氣設備:它應符合通用門式起重機GB/T14406—1993的有關規定。
6、節能應用:橋式起重機是工礦企業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種起重機械,某機務段現配屬多臺橋式起重機,每天使用頻繁,工作量很大。
輸送機:廣泛用于礦山,冶金,建材,化工,電力,食品加工等工業領域。在煤礦,金屬礦,鋼鐵企業,港口,水泥廠等地都可以看到皮機的大量應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起重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輸送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