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601066)發布研究報告稱,維持明陽智能(601615)(601615.SH)“買入”評級,預計2021-23年實現營收284.21/316.2/380.75億元,歸母凈利30.82/31.86/37.75億元,對應EPS為1.58/1.63/1.93元,當前市值對應PE估值為19.49/18.85/15.91倍,目標價36元。
事件:
公司發布公告,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4.30億元,同比增長21.84%,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61億元,超出此前三季報預告區間,同比大幅增長131.7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1.25億元,同比增143.29%。三季度單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2.84億元,同比增長7.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20億元,同比增長178.49%。
中信建投主要觀點如下:
三季度毛利率繼續提升,同比增加約3個百分點
該行測算公司2021年三季度單季度毛利率為21.32%,較上半年21.16%繼續提升。由于今年會計準則變更,公司將運輸及裝卸費從銷售費用轉入營業成本,和20年上半年對比,公司銷售費用中少了2.28億元的運輸費,約占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的2.74%。該行將這2.74個百分點調整至去年營業成本的話,今年毛利率較去年同期提升3個百分點左右。這一方面是因為高毛利的發電業務占收入比重增加帶來的,另一方面可能是毛利率稍高的海上風電出貨量提升,導致風機業務毛利率改善。
電站轉讓投資收益大幅增加
公司三季度業績大幅增長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單季新增了5.37億投資收益。這部分投資收益主要來源是公司出售風電廠項目溢價產生的收益。在風場運營環節,公司基于“滾動開發”的輕資產運營理念明陽15mw一套風力發電機組價格,以“開發一批、建設一批、轉讓一批”為主要的經營模式。通過對在手風資源的“滾動開發”,公司實現了風機設備銷售、風資源溢價和EPC價值等多重價值量的兌現。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已并網裝機容量達1.26GW,同比上升41.20%,在建裝機容量約2.35GW,同比上升104.96%。大量在手項目給公司繼續通過電站轉讓,增強盈利能力帶來了可能。
新簽訂單量快速增長
2021年風電行業整體招標量保持一定的增長態勢,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公開市場新增招標量41.9GW,大幅超過2020年全年的31.1GW。一方面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清潔能源成為我國能源市場發展的主力,另一方面也是上半年風機價格大幅下降的結果。
風電成本下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供應鏈方面,上游零部件供應商專業化程度提升,通過規模效應、技術創新以及國產化替代吊車,帶動風機零部件價格下降;二是機組大型化,新增陸上風機單機功率從2MW向5、6MW轉變,單位千瓦物料成本持續降低;三是設計優化,通過升級完善機型設計,削減風機冗余配置,使得風機結構進一步精簡。公司今年也積極開拓市場,該行預計全年新增訂單達到10GW水平,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海上風電“搶裝”拉動業績增長
今年是我國海上風電中央補貼的最后一年,“搶裝”效應明顯,預計全年裝機量將創歷史新高,達到7-10GW的水平。該行預計公司2021年海上風電出貨量將達到3GW水平,較2020年0.91GW增長229.7%。2022年國補雖然退出,但地方補貼將有望接力吊車,目前廣東已推出地方補貼政策,2022-2024年全容量并網項目每千瓦分別補貼1500元、1000元、500元。公司作為扎根廣東的企業,同時掌握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制造技術,并積極推進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將會充分受益。
投資建議:公司未來將繼續保持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的優勢,2021年7月,公司自主研發制造、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全球首臺抗臺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在三峽陽江沙扒海上風電場成功安裝。在今年北京風能展會上,公司發布了7.XMW陸風機型和16MW海風機型,繼續引領機組大型化,此外公司已經通過再融資進一步投入漂浮式海上風機和12-15MW海上風機的研發及量產。
風險提示:1)風機價格大幅下滑;2)零部件價格上漲導致成本提升;3)風機需求下降。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明陽15mw一套風力發電機組價格,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