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蛇年新春來臨的喜慶氛圍中,江蘇海上風電喜報頻傳。
1月27日,江蘇省新一輪海上風電項目配置結果公示,龍源電力綜合排名首位,共取得4個項目總計160萬千瓦競配指標,占本輪競配總容量的20.92%。另有最新數據,曾連續獲得國家優質電力工程獎與國家優質工程獎的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射陽海上H2南區40萬千瓦風電項目(簡稱:龍源射陽海上H2南區項目),在2023年TBA(全場時間可利用率)達到99%以上的基礎上再接再厲,于2024年繼續保持了99%以上的高可靠性水準。該項目在2024年平均風速不到6.3m/s條件下,到年底已累計發電達41.5億kWh。
這些成績不僅是對龍源電力多年來在中國海上風電領域深耕細作的有力證明,更是其在新能源賽道上穩健發展、持續領跑的充分肯定。
面向遠海的初次嘗試
不久前“單三十”政策正式落地,預示著向深遠海布局將成為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的必由之路。事實上,我國多年前就已在摸索遠海風電開發,2020年的龍源射陽海上H2南區項目,離岸距離就已經達到40 km。該項目總容量405MW,于2021年10月全容量并網,是江蘇對遠海風電的一次大膽探索與嘗試。2023年,龍源射陽海上H2南區項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成為當年全國六個上榜的海上風電項目之一,也是當年龍源電力唯一上榜項目。
“國家優質工程獎是我國工程領域設立最早,規格最高的國家級質量獎,含金量很高。龍源射陽海上H2南區項目之所以能夠上榜,主要是因為技術創新點較多,尤其是建設運營過程中體現出了多個‘首次’?!饼堅瓷潢柡I螲2南區項目負責人表示,“例如,它具備當時國內設計及施工最難、最復雜、單回長度最大的220kV海纜,首次實現了海上風電場約70km遠距離交流輸電,解決了長距離高壓海底電纜線路的過電壓及無功平衡問題?!?/p>
除此之外,龍源射陽海上H2南區項目還在海上風電領域,首次運用了一次調頻技術,加之對一次調頻控制策略和機組間網絡帶寬進行的優化,進一步減少了機組一次調頻響應時間,為我國制定海上風電一次調頻相關標準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該項目還首次全面采用了PTC包覆防腐蝕技術,不僅對機組鋼結構基礎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并且提高了管壁厚利用率,降低了生產制造成本。
龍源射陽海上H2南區項目的另一大特點是度電成本較低和運營收益穩定,其背后原因是采用了長期經典傳承和持續優化的遠景能源EN-148/4.5MW智能風機:
EN-148/4.5MW的機艙大部件均采用了獨立外進風式空冷,為中國首個4.XMW級別的空冷,還具備國內首個4.X機型大部件空中更換能力。“它也在國內首次深度采用主機與基礎一體化設計,根據各機位水深情況,考慮場區地形后續發育演變規律,對每個機位波浪參數進行個性設計?!鄙鲜鲰椖控撠熑吮硎?。遠景EN-148/4.5MW也具備當時海上機型屈指可數的單位千瓦掃風面積,加之整機與核心大部件智能感知全面升級,從而在中低風速下體現出較強的發電能力。
事實上,在龍源射陽海上H2南區項目實戰之前,遠景EN-148/4.5MW機型的優異性能就已得到國際權威媒體與認證機構認可,曾于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次被《Wind Power Monthly》評為“最佳海上機組獎”,并在2018年獲得國際權威機構頒發的型式認證證書。截至目前,該機型在全球累計獲得訂單超150萬千瓦。
強強攜手表現不俗
龍源射陽海上H2南區項目是龍源與遠景一次的典型合作,卻并非唯一的成功樣本。回望中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歷程,二者曾攜手創造了不少里程碑式事件。
例如,遠景的海上智能風電機組首次正式亮相,就是在2013年和2015年被分別應用于龍源如東一期、二期風電項目,支持龍源建成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海上風場。該項目采用遠景EN-136/4.0MW與EN-136/4.2MW兩款機型,在2015-2017年曾連續三年上榜“最佳海上風電機組”。
再如,2018年建成的龍源江蘇蔣家沙300MW海上風電項目,整體建設周期僅19個月,是當年國內建設速度最快的30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項目安裝的75臺遠景4MW機組,僅用65天就一次性通過了“240”試運行。
事實上,龍源與遠景不僅在單一項目上進行合作,而早已通過組成聯合體,在更深層次上,攜手推動江蘇海上風電發展。
2021年,江蘇省實施“十三五”海上風電競配,在265萬千瓦的資源總量中,龍源與遠景聯合競配獲得了100萬千瓦,分別為射陽H3+H4+H5。
布局江蘇海風的內在邏輯
2024年?,江蘇開展了新一輪“2024年度海上風電項目競爭性配置”。據了解,參加競配的開發主體超過10家,競爭十分激烈。參與者眾的原因是,江蘇在發展海上風電上,具備一系列獨特優勢。
首先是風能資源豐富。江蘇沿海區域擁有海量風能資源,其海岸、灘涂和島嶼,年平均有效風能功率密度在200W/ m2左右,3~20 m/s風速的年累積小時數在5000h左右。根據中國氣象局統計,在離岸100km范圍且水深小于50m的情況下,江蘇省海上風電技術可開發量為4837.5萬千瓦。
其次是海上風電布局早。江蘇是全國最早開發海上風電的省份之一,早在“十二五”期間就完成了《江蘇省海上風電工程規劃》編制,并于2017年修編。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我國海上風電累計建成3912萬千瓦,連續三年穩居全球第一,其中江蘇累計裝機規模超過千萬千瓦(1183萬千瓦),在10個沿海省份中占1/3以上。
再次是產業體系健全。目前江蘇已經形成可支撐年新增裝機千萬千瓦的海上風電產業鏈體系,僅鹽城一地,海上風電整機產能就占全國40%以上。目前江蘇射陽港是全國最大的海上風電母港之一,早在2020年其風電產品出貨量就已超過丹麥埃斯比約港,達到200萬千瓦左右。
射陽港得以躋身全國最大的風電母港之一,離不開背后產業集群的繁榮。遠景作為第一個入駐江蘇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的新能源企業,深度協助并參與了當地新能源及裝備產業園的規劃工作。在鏈首企業的帶動下,采埃孚及其他國內外知名供應商紛紛在此建廠,目前已集聚了十余家世界和中國500強企業。
遠景的海上風電業務發軔于江蘇,已走向全國。截至2024年底,遠景海上風電機組累計裝機量超過500萬千瓦,2024年新增海上風電機組訂單超400萬千瓦。除龍源外,遠景還與華能、國家電投、國華、中廣核、廣投等多個中國頭部海上風電開發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無論是山東、江蘇、浙江,還是廣東、廣西,都能見到遠景海上機組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