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隸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督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成立于1958年,總部位于洛陽市二手吊車,是為服務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中蘇聯援建的洛陽軸承廠而成立的研究設計機構,后來更名為機械工業部第十設計研究院,2001年中機十院公司注冊地和總部搬遷到了北京市。2005年整體改制組建為現代化的企業。為什么說洛陽市痛失中機十院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家企業實力有多強!
中機十院的實力有多強?
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技術密集型的企業,擁有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40多人,高級工程師130多人。除了總部北京,在洛陽、深圳、合肥、鄭州、上海、西安、烏魯木齊設有分公司,是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和中國機械勘察設計協會等行業組織的依托單位。
60多年來,中機十院先后完成國內外各類大中型項目3000余項。其中有建國初期156項重點工程之一的洛陽軸承廠,哈爾濱軸承廠、襄陽軸承廠等國家重點項目,改革開放以后還設計了包括洛陽飛機場、火車站、中國農業銀行洛陽分行、洛陽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洛陽體育館、洛陽博物館等一大批項目。
央企總部意味著什么
有人說中機十院不就是一個設計公司嗎?總部搬走就搬走好了,有什么好可惜的。如果你這么看待中機十院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中機十院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成員單位,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集團總部的入駐意味著國家級、省級的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建筑設計研究院等科研平臺的跟進,可以為北京市提供的不僅僅是建筑承包這樣的普通工作崗位,還有數從百萬年薪到一般白領的諸多高端就業崗位。
留給河南了什么
中機十院總部雖然搬到北京,但是公司旗下的十院金鑫(洛陽)置業有限公司、中機十院洛陽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洛陽建筑工程設計研究院、洛陽規劃設計研究院、洛陽工業設計研究院、洛陽環境工程設計研究所、洛陽監理公司、洛陽運營管理部、洛陽綜合保障部等分子公司依然留在了洛陽市。這些留在河南,留在洛陽的公司依然為河南為洛陽的經濟發展貢獻著力量。
為什么會失去?
對于一個企業發展前景的判斷主要看是否夠引進、留住高端人才。對于很多設在二線城市的超級企業來說這是一個痛點,洛陽相比于北京,沒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全國985、211高等院校的人才支撐。除了人才因素,對于企業的高管、員工來說,他們自己和他們子女的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也是影響他們選擇企業總部駐地的重要因素,北京在高等教育資源、醫療等基礎設施上的服務能力是洛陽、鄭州都很難比擬的。
痛失總部不是個例
其實優秀企業將總部遷到更大的城市是很普遍的現象,例如中鐵五局從貴州省貴陽市遷到了湖南省長沙市,葛洲壩集團從湖北宜昌搬到武漢市,中建二局從河北唐山遷到北京市,中建七局從河南省南陽市遷到了省會鄭州市,中建八局從山東省濟南市遷到了上海市等等。雖然對遷出地城市來說,這是非常大的人才、GDP、稅收收入的損失上海恒機軸承發展有限公司,但是對企業的發展來說確實是走上了更大的一個舞臺。例如從濟南遷到上海市的中建8局,現在的年營業收入超過2600億元,這是一個可以排到世界500強300名的成績。
留住人才很難
對于洛陽這樣的三線城市來說,本身缺乏自己培養高端人才的能力,沒有985、211的高等院校。如果再失去中機十院總部這樣實力雄厚的優質企業,不要說吸引到全國各地985大學畢業的高端人才上海恒機軸承發展有限公司,就河南科技大學等本地高校培養的畢業生恐怕也要孔雀東南飛,去上海、深圳、北京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這恐怕幾乎所有的二線級以下城市的煩惱,洛陽、宜昌、南陽這樣弱勢的地級市無法逆轉,GDP排名超過石家莊的強地級市唐山市也無法逆轉,就連濟南、貴陽等省會城市在一線城市的競爭面前也很無力,這是市場規律,也是城市發展的規律。
根據經濟學增長一般理論,實現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三個因素的作用,第一是資本的投入、第二是勞動力的投入,第三是科技進步。洛陽雖然痛失了中機十院的總部,但是洛陽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GDP排名第一位的非省會城市,也是中原經濟區的副中心城市。洛陽經過第一個五年計劃、三線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發展,工業和制造業基礎非常堅實。與此同時洛陽擁有近700萬的人口規模,擁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優勢吊車,勞動者素質較高,可以說具備了經濟持續增長的潛力。你看洛陽未來的經濟發展前景嗎?
猜圖:這是洛陽的哪個標志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