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在內圈“A-C”上涂潤滑油。將內圈“A-C”放在軸承座中。如果必要的可使用吊裝工具。如圖1.3所示。6) 在“BC-CB”單列外圈表面涂上潤滑油,放入單列外圈“BC-CB”,安裝時對好負荷位置,小心將外圈裝入軸承箱,確認負荷位置記號是否處在最大負荷位置。(如果外圈發生傾斜,用銅棒修正位置)如圖1.9所示。8)在磨完之后,輥頸必須涂油,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包上保護性材料,如紙,紙板以防止生銹和吊裝碰傷。2) 在軸承座靠近輥身的一側的端蓋上安裝骨架密封、水封和O形圈,再把端蓋裝到軸承座上。如圖2.1所示。3) 將內部的止推環放入軸承座中。止推環必須和內部的肩部完全接觸。為了緊密接觸,公司建議先把“D” 面向下,#1作負載區。如圖2.2所示。6) 將中間的“BC”止推環放在“C”保持架上方,用保持架上的吊裝螺絲吊起“C”列滾子和止推環。如圖2.4所示。10) 將 “A”止推環放在A列滾子的上面。用保持架上的吊裝螺絲吊起“A” 列滾子和“A”止推環,小心的放在“AB”外圈中。
1.工作輥裝配操作規程
說明:由于工作輥只有驅動側有止推軸承,并且該止推軸承與四列圓錐滾子軸承裝在同一個軸承座中,因此以驅動側工作輥軸承座的安裝為主,操作側的四列圓錐滾子軸承參考驅動側四列圓錐滾子軸承的安裝即可。
1.1 工作輥驅動側止推軸承裝配操作規程
1.1.1 作業準備
裝配時,準備圖紙L76986。
清洗劑、修磨工具、量具、吊具、吹掃用氣體備好。
清洗、檢查、測量,修正、確認軸承已修復可以使用后,在軸承滾子及各表面涂上潤滑油。該潤滑油為殼牌460潤滑油,如有變化,以冷軋車間使用的潤滑油為準。
1.1.2 軸承裝配
1) 將軸承座內側朝下放置,裝入油封壓蓋。
2) 將銷子打入軸承頂套,并在軸承頂套上裝上與止推軸承配合的鍵。
3) 將軸承頂套裝入軸承座中。如圖1.1所示。
4) 在軸承座的內孔表面上涂上潤滑油。
5) 在外圈“A- BA”和外圈隔圈上涂潤滑油。如果外圈上設計了鍵槽,確保鍵正確處于軸承座孔的下方,并保證內圈的鍵槽與軸承座孔的鍵對中,把外圈“A- BA”和外圈隔圈放在軸承座中。如圖1.2所示。
7) 外圈“BC-C”涂潤滑油后裝入軸承座。如圖1.4所示。
1.2 工作輥驅動側四列圓錐滾子軸承裝配操作規程
1.2.1 作業準備
裝配時,準備圖紙L76986。
清洗劑、修磨工具、量具、吊具、吹掃用氣體備好。
清洗、檢查、測量,修正、確認軸承已修復可以使用后,在軸承滾子及各表面涂上潤滑油。
該潤滑油為殼牌460潤滑油,如有變化,以冷軋車間使用的潤滑油為準。
1.2.2 軸承裝配
1) 按本手冊1.1中所述裝好止推軸承。
2) 在止推軸承的上面放上止推軸承與四列圓錐滾子軸承之間的隔環。如圖1.5所示。
3) 在軸承座的內孔表面上涂上潤滑油以后,在整個擋圈表面也涂上潤滑油。將“A-BA”外圈放在軸承座中,用塞尺檢查外圈是否靠緊軸承座擋肩,對好負荷位置號,小心將外圈裝入軸承座,確認負荷位置記號是否處在最大負荷位置。如圖1.6所示。(如果外圈發生傾斜,用銅棒修正位置)
4) 在外圈隔圈上涂潤滑油,放入外圈隔圈“B”,小心不要在隔圈上產生劃痕和毛刺。如圖1.7所示。
5) 在“A-CA” 內圈組件的內徑面及端面涂上潤滑油,在保持架及滾子的端面涂上潤滑油,轉動保持架及滾子組件使潤滑油在輥道面及檔邊表面均勻分布。放入雙內圈 “A-CA” 并使“A”面向下,旋轉內圈以使滾動體正確定位。如圖1.8所示。
7) 在“C”內圈隔圈和“C”外圈隔圈上涂潤滑油。裝入外圈隔圈 “C”。安裝內圈隔圈“C”,將帶擋邊的一側朝下裝入軸承座 。如圖1.10所示。
8)在外圈“CD-DC”和外圈隔圈“D”表面涂上潤滑油。安裝外圈“CD-DC” (“DC” 面在上面),裝入外圈隔圈 “D”,安裝時對好負荷位置,小心將外圈裝入軸承座,確認負荷位置記號是否處在最大負荷位置。(如果外圈發生傾斜,用銅棒修正位置)如圖1.11所示。
9)在“CE-E”記號的內圈組件的內徑面及端面涂上潤滑油。在保持架及滾子的表面涂上潤滑油,轉動保持架及滾子組件使潤滑油在輥道面及擋邊表面均勻分布。放入雙列內圈 “CE-E”“E”面向上,旋轉內圈以使滾動體正確定位。如圖1.12所示。
10)在外圈“DE-E”涂上潤滑油。裝入外圈 “DE-E”。安裝時對好負荷位置,小心將外圈裝入軸承座,確認負荷位置記號是否處在最大負荷位置。(如果外圈發生傾斜高速軸承油脂,用銅棒修正位置)如圖1.13所示。
1.2.3 安裝過程說明
在把軸承裝入軸承座之前,檢查軸承記錄卡片,確保負載區或扇形體的使用。每個外圈應旋轉,直到適當的負載區在要求的位置。
在軸承座內孔上涂一層油或脂,這個使安裝方便,可減少外圈和軸承座孔之間的摩擦。為了符合軋機設計,如上安裝步驟可有適當變化。
如用脂作潤滑劑,每個雙內圈的潤滑脂必須填充到初始潤滑脂的量的一半。
如果采用油潤滑,每個軸承的部件上都必須涂上一層潤滑油。
軸承可相反放置,用“E”面代替“A”面放在軸承座內側。然而每部分都必須按標記章節中所述的順序安裝。
1.2.4 關于游隙的調整
何時調節游隙?
新軸承的原始游隙0.305 mm
需磨削隔環,當游隙值為原始游隙的兩倍0.610 mm
磨削隔環需達到原始游隙的1- 1/2 倍0.457 mm
隔環寬度計算示例
如果 B 隔環測量值為22.225 mm
理想的游隙值為+ 0.457 mm
磨削后隔寬度應為22.682 mm
注意 :
外圈和內圈隔環C不需調整大小。
1.3 工作輥操作側四列圓錐滾子軸承裝配操作規程
1) 將軸承座內側朝下放置,裝入油封壓蓋。
2) 將銷子打入軸承頂套,將軸承頂套裝入軸承座中。
3) 按照驅動側四列圓錐滾子軸承的安裝順序安裝四列圓錐滾子軸承即可。安裝好的軸承見圖1.14所示。
1.4 工作輥軸承座裝配操作規程
1.4.1 作業準備
裝配時必須備好圖紙L76986。
工具、量具、輔助器具、輔料、備件、備好到位。
清洗、檢查、測量,修正、確認需裝配的零部件正確完好高速軸承油脂,并在配合面涂潤滑 油。該潤滑油為殼牌460潤滑油,如有變化,以冷軋車間使用的潤滑油為準。
按圖紙要求安裝兩側襯板、定位襯板、上壓板,到位,并檢查軸承座加裝襯板后的實際寬度與平面度。記錄存檔。
把噴油咀嘴裝入軸承座,旋緊到位。把工藝堵頭旋入軸承座到位。
1.4.2 裝配作業
1) 吊運反轉軸承座使輥頸側向下放置。
2) 按照本手冊1.1及1.2中所述安裝止推軸承和四列圓錐滾子軸承。
3) 安裝壓軸承外圈的隔圈。如圖1.15所示。
4)帶密封圈安裝軸承座端蓋,裝上四個端蓋螺釘,均勻擰緊,直到端蓋均勻的緊靠在軸承外圈上。在三個不同的位置測量,確定平均間隙值(“G”)。密封墊厚度應等于測量的間隙值再加上15%-20%以使密封墊達到準確的壓縮量。如果需要金屬墊片來保證墊片厚度,其厚度必須比測量的間隙(G)小0.025毫米。如圖1.16所示。測量軸承裝配后軸向間隙,計算并選配密封墊片組。
5) 在軸承擋蓋安裝上骨架油封。
6) 拆下軸承座端蓋,在密封墊上剪去“V”字形的一小塊,以便裝配后能在墊片的四邊再作測量。把密封墊片放入,松開所有的端蓋螺釘直到達到初始的測量間隙(“G”) 。端蓋螺釘應當穿過軸承座來回擰緊,以達到均勻的壓緊,避免外圈隔圈變形。外圈螺釘必須擰緊達到公稱扭矩。如圖1.17所示。
注意:由于各軸承的整個外圈寬度不同,軸承組件上和密封墊厚度或金屬墊片厚度不應用在其它軸承組件上。將軸承座水平放置,放入密封圈。給密封圈加潤滑劑。
7) 在軸承頂套上安裝上鎖緊套(定距套)如圖1.18所示。
8) 把軸承擋蓋和骨架油封壓板安裝到軸承座上,用螺栓連接,旋緊到位。
2.支撐輥裝配操作規程
2.1 支撐輥四列圓柱滾子軸承裝配操作規程
說明:由于支撐輥只有操作側有止推軸承,與工作輥裝配方式不同,該止推軸承與四列圓柱滾子軸承并不裝在同一個軸承座中,因此分別介紹四列圓柱滾子軸承與止推軸承的裝配過程。
2.1.1 作業準備
裝配時,備好圖紙L77002或L77003。
清洗劑、修磨工具、量具、吊具、吹掃用氣體備好。
清洗、檢查、測量,修正、確認軸承已修復可以使用后,在軸承滾子及各表面涂上潤滑油。該潤滑油為殼牌460潤滑油,如有變化,以冷軋車間使用的潤滑油為準。
2.1.2 軸承裝配
A、內圈的詳細吊裝及安裝步驟
內圈采用過盈配合裝入輥頸。用加熱器使內圈熱膨脹可使內圈易于裝入軋輥輥頸。 內圈可用油槽,感應加熱器或烘箱加熱,最大允許加熱到300華氏攝氏度(150攝氏度)。加熱必須采用恒溫控制以避免溫度過高。用一個內徑千分尺來檢查內圈內孔尺寸的增長。
注意:過熱,溫度超過300°華氏攝氏度 – 150°C可能會造成金屬學上的變形同時引起硬度降低。
1) 輥頸、內圈及軸肩和內圈表面應先清洗干凈并干燥。在安裝內圈之前,輥頸直徑尺寸應控制到十分精確,以確保能達到適當的過盈配合。一旦內圈達到了理想的溫度,即可裝入輥頸。軸肩和/或倒角應光滑。當安裝內圈時,使用一個用金屬絲圍成的繩子或吊帶吊起內圈。
2) 一旦內圈接觸到后面的軸肩,在”冷卻段”,內圈必須保持持續夾緊以確保內圈可停留緊靠在軋輥軸肩處。
3) 一旦內側的內圈冷卻到環境溫度,拆去夾具,重復第2)步安裝外側的內圈。4) 當安裝內圈時,應對準兩個內圈之間的凹坑。這將有助于必要時內圈的拆卸(但不是強制性的)。
5) 外側的內圈在冷卻時必須夾緊,以確保它能緊靠在內側的內圈上。使用薄墊片來代替螺紋鋼。
6) 將四個內圈裝完之后,將整根輥子放在磨床上磨削,輥身,軸肩和內圈外徑在設定同樣的精度下磨削。
7) 磨好的內徑外圈的尺寸應在4個位置上沿內圈每隔90度測量一次(圖10)。如下表格可用來記錄測量值。
B、外圈的吊裝及安裝過程
1) 軸承座的內孔應在90度位置測量兩次,用外徑千分尺至少在內孔的四個位置進行測量。如下表格可用來記錄測量的數據。在測量軸承座之前應徹底清洗,將毛邊/碎屑除去。
4) 保持架上的螺紋孔是用來吊裝用的。安裝吊裝螺絲確保保持架的螺紋部分擰緊。將 “CD” 外圈吊起用外圈的“D”面進行安裝。小心將滾子保持架和外圈放入軸承座直到外圈表面與裝入的止推環的表面接觸。在外圈的外徑上涂上一薄層潤滑油以使安裝方便。如圖2.3所示。
5) 一旦外圈用“D”面與止推環接觸,取下吊裝螺絲。用肉眼檢查有無損壞,毛邊或是否在軸承座內表面造成劃痕。
7) 小心地將“C”列滾子和 “BC “止推環放入軸承座中。
8) 一旦“C” 列滾子和 “BC “止推環放入其位置,拆去吊裝螺釘。
9) 把“B”列滾子裝入“AB“ 外圈。把外圈 “B”側向下,通過保持架上的吊裝孔吊起該組件。小心地放入軸承座內孔中,如同上次安裝 “CD”外圈和 “D” 列滾子。如圖2.5所示。
11) 將“A”列滾子裝入軸承座內孔中。如果用油脂作潤滑液,也要涂在外圈擋邊和滾子上,并填滿滾子之間的縫隙,達到大約為40-50%填充量。如圖2.6所示。12) 在“A”列滾子上方安裝止推隔環。如圖2.7所示。
注意 :如果滾子與相應的序列號不匹配的話,帶有字母的外圈可導致減小軸承的性能。
2.2 支撐輥止推軸承裝配操作規程
2.2.1 作業準備
裝配時,備好圖紙L77002或L77003。
清洗劑、修磨工具、量具、吊具、吹掃用氣體備好。
清洗、檢查、測量,修正、確認軸承已修復可以使用后,在軸承滾子及各表面涂上潤滑油。該潤滑油為殼牌460潤滑油,如有變化,以冷軋車間使用的潤滑油為準。
2.2.2 軸承裝配
1) 在止推軸承內側端蓋上裝上彈簧。如圖2.8所示。
2) 在軸承座內孔表面涂上潤滑油。如果外圈設計有鍵槽,確保鍵能夠正確的進入軸承座內孔的底部,和保證外圈隔環與軸承座內孔的對中,將外圈“A-BA”放入軸承座中。如圖2.9所示。
3) 將內圈“A-C”裝入軸承座中。如有必要可使用吊裝工具。如圖2.10所示。
4) 將外圈“BC-C”裝入軸承座中。如圖2.11所示。
5) 蓋的螺釘需擰緊至公稱扭矩。如圖2.12所示。
2.3 支撐輥軸承座裝配操作規程
2.3.1 作業準備
裝配時,備好圖紙L77002或L77003
工具、量具、輔助器具、輔料、備件、備好到位。
清洗、檢查、修正、檢測、確認需裝配的零部件正確完好,并在配合面涂潤滑油。該潤滑油為殼牌460潤滑油,如有變化,以冷軋車間使用的潤滑油為準。
按圖紙要求安裝兩側襯板,定位襯板,到位,并檢查軸承座加裝襯板后的實際寬度與平面度。作好記錄。把油噴咀裝入軸承座,旋緊到位。
把工藝堵頭旋入軸承座到位。
2.3.2 裝配作業操作規程
1) 吊運反轉軸承座使輥頸側向下放置。
2) 按本手冊2.1安裝四列圓錐滾子軸承,按本手冊2.2安裝止推軸承。
3) 測量軸承裝配后軸向間隙,計算并選配密封墊片組。
A、 止推軸承墊片的安裝。如圖2.13所示。
1、安裝不帶O形圈的外端蓋,用4個螺釘裝在軸承上。
2、使所有的部件接觸/對中:蓋,外圈和軸承座。
3、在螺釘上加適當扭矩,擰緊所有的彈簧與肩部達到緊密接觸。
4、用手旋轉內圈使滾子達到適當位置。
5、用塞尺檢查兩個外圈與它們的肩部之間的接觸情況。
6、每隔90度,測量端蓋法蘭與軸承座面之間的間隙,計算兩個測量值之間的平均值。
7、在此測量值上加0.300±0.050毫米,這就是可剝型墊片的厚度(疊板環),可用它裝入軸承座和端蓋之間。
8、為了便于外側的預先潤滑(下外圈可留在軸承座中),拆去軸承(上外圈和雙內圈),用手在它的表面上涂一層油。
9、把內圈和上外圈放回軸承座內孔中,放在下外圈上面。
10、在安裝前蓋之前,一定要確保O形圈放在端蓋肩部的外徑處。
11、將要求的墊片和端蓋裝在軸承座的適當位置。確保鍵(如果端蓋部分有的話)一定要和上外圈鍵槽對中,并最終擰緊端蓋。蓋的螺釘需擰緊至公稱扭矩。
B、 四列圓錐滾子軸承的墊片的安裝,如圖2.14所示。
4) 把四列圓柱滾子軸承及止推軸承的墊片組開四個測量口裝入軸承上方的端蓋內。
5) 把骨架油封裝入止推軸承擋蓋。
6) 把止推軸承擋蓋和骨架油封壓板安裝到圓柱軸承擋蓋上。如圖2.15所示。
7) 安裝進油管組件。及其他組件。
8) 全部裝配結束。
9) 安裝軸承座外端蓋,測量及安裝密封墊或金屬墊片。
10) 如果不是立即裝入軋輥的輥頸處吊車,將軸承座豎起,并蓋好以保護軸承座。
3.工作輥拆裝操作規程
3.1 工作準備
裝配時必須備好圖紙L76986。
工具、量具、輔助器具、輔料、備件,備好到位。
吊運合格的工作輥上裝拆輥架。
吊運軸承座至拆裝小車工作平臺,或吊運軋機更換下的軋輥至拆裝小車工作平臺。清洗、檢查、修正、確認待裝工作輥各配合表面正常狀態,并涂潤滑稀油。該潤滑油為殼牌460潤滑油,如有變化,以冷軋車間使用的潤滑油為準。
檢查拆裝小車各項功能是在正常狀態下。
3.2 拆卸作業程序
1) 拆卸卡環螺栓、卡環。
2) 閉合電源,啟動工作泵,啟動加壓泵。
3) 啟動上升(下降)泵或者后退(前進)橫移泵,使小車勻速漸退拆卸軸承座。4) 拆卸完成,啟動泄壓泵、停止工作泵。
3.3 裝配作業
1) 清洗、檢查、確認軸承座在正常狀態,并在軸承座密封處、軋輥軸承擋表上、輥徑各部位表面上和軋輥輥頸v形密封圈涂潤滑油。
2) 預調整軸承頂套鍵使它與軋輥鍵槽位置對中。
3) 閉合電源,啟動工作泵,啟動加壓泵。
4) 啟動上升(下降)泵或者后退(前進)橫移泵,使小車移至軋輥入口,精調鍵槽位置,對中操作。裝配時,小心不要碰壞密封圈及O形圈。
5) 啟動前進泵小車勻速,漸進,推軸承座,裝入軋輥到位。
6) 啟動下降泵、后退泵,退出小車,復位。
7) 裝配完成,啟動泄壓泵、停止工作泵。
8) 安裝軋輥卡環至軸向緊固狀態,安裝卡環螺栓到位。旋緊鎖緊套后,反向旋轉1/8~1/6。
9) 擰開軸承座上的油孔塞子,加滿油,全部裝配結束。
3.4 把軋輥座吊運至指定區域。做好安裝記錄,清理現場。
4.支撐輥拆裝機操作規程
4.1 作業準備
1) 裝配時必須備好圖紙L77002或L77003。
2) 工具、量具、輔助器具、輔料、備件,備好到位。
3) 吊運支撐輥上裝拆輥架。
4) 清洗、檢查、修正、確認支撐輥各配合表面在正常狀態,并涂潤滑稀油。該潤滑油為殼牌460潤滑油,如有變化,以冷軋車間使用的潤滑油為準。
5) 確認拆裝小車各功能在正常狀態下。
4.2 拆卸作業程序
1) 把軋機更換下的軋輥吊至支撐輥拆裝小車平臺。
2) 檢查軸承座各部件是否完好。
3) 拆卸擦拭器及連接兩軸承座的拉桿。
4) 拆卸軋輥卡環螺栓、卡環。
5) 其他各部件的拆卸:
A、 驅動側
拆卸驅動側外部的擋蓋,
拆卸固定軋輥的環,
拆卸軸承座的端蓋,
拆卸壓軸承內圈的環。
B、 操作側
拆卸止推軸承座外部的端蓋,
拆卸將止推軸承內圈與軋輥固定在一起的固定環。拆卸時用端部的托架托起該固定環。
拆卸止推軸承座,拆卸壓四列圓柱滾子軸承內圈的環。
6) 閉合電源,啟動工作泵,啟動加壓泵。
7) 啟動上升(下降)泵或者后退(前進)橫移泵,使小車勻速漸退拆卸軸承
8) 拆卸完成,啟動泄壓泵、停止工作泵。
4.3 裝配作業
1) 吊運軸承座至拆裝小車工作平臺。
2) 清洗、檢查、確認軸承座在工作正常狀態,并在軸承座密封處、軋輥軸承擋表面上、和軋輥輥頸v形密封圈、o型密封圈上涂潤滑油。
3) 閉合電源,啟動工作泵二手吊車,啟動加壓泵。
4) 啟動上升(下降)泵或者后退(前進)橫移泵,使小車移至軋輥入口,精調鍵槽位置,對中操作。裝配時,小心不要碰壞密封圈及O形圈。
5) 啟動前進泵小車勻速,漸進,推軸承座,裝入軋輥到位。
6) 啟動下降泵、后退泵,退出小車,復位。
7) 裝配完成,啟動泄壓泵、停止工作泵。
8) 其他各部件的裝配:
A、 驅動側
安裝壓軸承內圈的環。
安裝軸承座端蓋。
安裝固定軋輥的環。
安裝軸承座最外側的端蓋。
B、 操作側
安裝壓四列圓柱滾子軸承內圈的環。
安裝止推軸承座,
在壓止推軸承內圈用的固定環上安裝固定軋輥的鍵和壓軸承內圈用的鍵。安裝該固定環。
安裝止推軸承外部的端蓋。
9) 把安裝好的軋輥吊到指定地點,安裝擦拭器及拉桿。
10) 全部裝配結束。
4.4 把軋輥座吊運至指定區域。做好安裝記錄,清理現場。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云軋鋼】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