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夫榮
編輯/瓦叔
十七年前,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02380.HK,下稱“中國電力”)以電力央企首家紅籌公司的身份登陸香港聯交所,打開了中國電力行業走向國際資本市場的第一個窗口。
十七年后,伴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中國電力又一次站在了能源革命的新起點上。
10月23日,在“建設世界一流低碳企業”發展論壇暨中國電力新戰略發布會上,中國電力開啟了全新征程——不僅要全面加速提升清潔能源占比,還將實現清潔低碳能源和綠能新興產業“雙輪驅動”,力爭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綠色低碳能源供應商”。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錢智民親自為發布會致歡迎辭。錢智民介紹,目前,國家電投的光伏裝機規模已超過360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超過70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超過1億千瓦,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國電力是集團公司的旗艦上市公司,舉辦這次新戰略發布會,是中國電力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
“世界一流的綠色低碳能源供應商”新定位,意味著中國電力戰略方向發生根本性變化——成為中國首家從傳統發電企業轉型為綠色低碳能源企業的香港紅籌上市央企。同時,在能源消費領域深入布局,如綠電交通、氫能、儲能、綜合智慧能源等。
低碳轉型,是中國企業未來發展轉型的制高點。作為一家傳統發電企業,中國電力占領了這個制高點,也就擁有了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來自能源領域的碳排放占全國排放總量的77%,其中電力行業的碳排放占37%。可見華電清潔能源公司招聘,能源電力企業是實現“雙碳革命”的主戰場,壓力最大、責任最重。雙碳目標也意味著能源電力企業需要率先實現低碳轉型。
在傳統發電央企中,國家電投成為低碳轉型的急先鋒,早已吹響進擊的號角,并以光伏裝機、新能源發電裝機、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三個全球第一”成為發電央企中的優等生。
作為國家電投的核心上市公司,2021年,新高管團隊組建以來,中國電力按下清潔轉型 “快進鍵”,截至目前,已落地光伏風電項目近1000萬千瓦,鎖定風光項目資源2000萬千瓦,在談風光項目3000萬千瓦,實現了“落地一批、鎖定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循環。與此同時,中國電力在儲能、氫能、綠電交通、鄉村振興等新興產業方面精準布局,均已取得良好成效。
轉型需要看清一個更為清晰的未來。這個未來就是能源領域的商業模式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傳統能源企業現在面臨著一個重要變量:能源生產與能源消費的邊界被打破,能源消費者將前所未有地成為重塑市場格局的重要玩家。
電力行業如何適應新形勢需要,中國電力提供了轉型樣本。他的轉型發展,可資我國目前發電量仍比仍接近七成的火電同行借鑒。
新戰略路徑
“今天,我們對中國電力進行了全新的定位,我們從單一的發電企業和傳統的能源企業,向綠色發展和創新驅動方向轉型,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綠色低碳能源供應商,樹立了“低碳賦能美好生活”的新使命,確立了“綠色賦能、智慧創新、共同成就”的新理念。”中國電力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賀徙說。
這與其母公司國家電投的發展理念是一致的。
三年前,從中核集團調任國家電投董事長的錢智民吹響“建設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企業”的號角,帶領的國家電投成為清潔低碳轉型的領跑者。
國家電投旗下主力軍中國電力同樣頗具雄心。當前,上市公司口徑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過50%。
盡管如此,中國電力仍然提出了頗具挑戰且時間表清晰的轉型目標:到2025年,成為中國一流的綠色低碳能源供應商。到2023年底,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過70%、清潔能源收入占比超過50%,境內資產實現碳達峰;綜合智慧能源收入占比超過15%,落地的戰略大客戶與戰略合作市縣區超過100個;到2025年底,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過90%、清潔能源收入占比超過70%;綜合智慧能源收入占比超過25%,落地的戰略大客戶與戰略合作市縣區超過200個。成為中國綠電交通和儲能電站引領者、低碳零碳美麗鄉村開拓者、氫能新生態構建者,綠電交通、儲能和氫能等在境外建成若干試點示范項目。
到2030年,中國電力將成為邁向世界一流的綠色低碳能源供應商——到2030年,境內清潔能源裝機占境內總裝機占比超過95%,綜合智慧能源收入占比超過50%,落地的戰略大客戶與戰略合作市縣區超過1000個;境外能源電力裝機100%為清潔低碳能源資產,綠電交通、儲能和氫能等在境外多區域多場景落地。中國電力集清潔低碳能源生產商、綠色能源技術服務商、雙碳生態系統集成商“三位一體”的品牌定位為國際市場認可。
到2035年,中國電力將成為世界一流的綠色低碳能源供應商。
也就是說,兩個月后,中國電力的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將上升到接近60%,足見其轉型的決心和力度。
自我迭代的深層邏輯
這家上市公司,為什么要做出如此深刻的自我變革?
對于中國電力等曾經以傳統火電為主的企業來說,通過增加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實現轉型,是我國電力發展的大勢所趨。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強調,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個至關重要的全新提法,為能源電力行業指明了前進方向,預示著電力系統未來將出現顛覆性革新。
今年以來,我國電力、煤炭消費較快增長,電力供需持續偏緊。加快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并網,增加清潔電力供應,既有利于緩解電力供需緊張形勢,也有利于助力完成能耗雙控目標,促進能源低碳轉型。
不僅如此,持續虧損凸顯出火電企業的經營窘狀,轉型已非常迫切。未來,將有60%以上的發電量由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貢獻,氣電、煤電靈活調峰機組只占不到10%。火電這個曾經的經濟發展的血液和命脈,面臨著眼下虧損和未來成為輔助定位的被動命運。
沉舟側畔,清潔能源在電力市場中的交易則將越來越繁榮。因其低碳的屬性,還將帶來溢價。從長遠發展來看,清潔能源的未來前景是明亮而確定的。通過轉型,盡早發展成為一家清潔能源公司,不僅將減緩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對火電企業的業績沖擊,還將享受清潔能源帶來的時代紅利。
此外,相對于五大發電集團其它子公司而言,中國電力在資本市場上的掣肘因素更少。
雖然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最高,但國家電投是唯一一家沒有單獨清潔能源上市公司的企業。其它四家發電集團旗下分別有大唐新能源、華能新能源、龍源電力、華電福新四家新能源上市公司。從某種角度來看,這為中國電力從更大層面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減少了組織結構上的障礙。
著眼全局,打通最后一公里
企業的轉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層面認識到需要轉型;物理層面實現主業之外的布局;諸多新的增長點構成一個有機協同的生態。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在未來的大戰略布局中,中國電力的每一步棋皆從全盤著眼。
今年7月,中國電力成立新源智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搶抓了新型電力系統中儲能這個“牛鼻子”。這家新公司具備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吊車公司,可以為用戶提供能量管理、數據聚合等集成技術,提供模塊化組合、可移動部署、集裝箱(柜)式的儲能解決方案。預計今年底可以投產儲能規模1GWh的儲能電站,按照5%的棄光率推算,可促進20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的消納。據介紹,明年有望做到3-5GWh,屆時將成為中國和世界最大的新型儲能系統提供商和開發商。
對于發電企業,如果說誰掌握了低碳清潔能源,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那么誰掌握了用戶側,誰就掌握了未來。
因此吊車公司,中國電力將不再是原來傳統電力生產企業華電清潔能源公司招聘,而是一家跨界融合的綠色低碳能源供應商。尤其是在綠電交通、綜合智慧能源等消費領域的深入布局,打通了鏈接消費者的最后一公里,為其拿到了打開未來的密鑰。
“從中國一流走向世界一流”的過程中,中國電力也在從發電側走向用戶側,從賣電走向賣服務。而這些,將成為中國電力未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