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膠州市阜安街道辦事處楊家廟有這么一戶居民,從2006年至今,家里沒花一分錢的電費。不過,絕非該戶居民偷漏電,而是這家的男主人——54歲的農民范永光三年前發明了一臺自制風力發電機,此后,他家所有家庭用電,全指望屋頂上的“小電站”供應了。
記者在村頭,遠遠看見一根高高豎起的支架,頂上三個葉片面朝南轉得飛快。不用打聽,這就是范永光的家了。
“平均一天能發電20多度,用不了的電還可以儲存在電瓶里備用?!狈队拦庹f,只要有微風,這臺風力發電機便可以發電。據老范講解,他制作的這臺家用風力發電機,包括螺旋槳葉、發電機、蓄電池、支架等部分。發電機和螺旋槳葉設在支架上部,在發電機的連接接頭上設計了一個方向舵,也叫尾翼吊車出租,在支架的上部設有一個水平旋轉軸。不管哪個方向來風,都可以通過這個裝置來調節風扇方向。發電機發出的電通過一個自動充電變逆控制器之后家用風力發電機價格,輸送到4塊連在一起的12伏蓄電池上吊車出租,把電儲存起來。
交談中,記者了解到,范永光僅有初中學歷家用風力發電機價格,但一直對電器非常感興趣。他說,他對汽車上用的發電機結構、原理都很熟知。2005年,兒子到一家風能設備公司做電工,經常聽兒子提到風力發電,時間長了他突發奇想:能不能自己發明一臺風力發電機?老范說,風力發電機原理說起來比較簡單,“兒童玩的紙質風車就是風力機的雛形,在它的軸上裝個極微型的發電機就可以發電了?!闭f起來簡單,可真動起手來,老范還真是費了不少功夫。為了做這個“小電站”,老范坐著公共汽車到青島書城、濟南新華書店買了一大堆資料,還請兒子一起幫忙計算數據。那一段時間,家里到處是線包、轉子等零部件。老范50多歲的人了,帶著花鏡沒白沒黑地翻資料,畫圖紙,按計算器。
算好了數據,畫好了圖紙后,老范到九龍鎮匡家嶺的一家鑄造廠,請人家幫忙鑄造了機殼。又買了銅線,一圈一圈繞成線包。
最難做的是螺旋槳葉?!拔医兴L扇翅膀’”,老范笑著說,這玩意既要有一定的強度,自重又要特別輕。用什么做?鋼板、鋁板、PVC板等十幾種材料他都一一試過,效果都不理想。老范偶然聽說把做防彈衣的材料涂上強力膠變硬之后,各種指標非常符合要求,可以做“翅膀”。經多方打聽,老范從黃島一位朋友那兒搞來這種材料,做成了一副特殊的“翅膀”。
“正常情況下,做一個這樣的風力發電機需要三四千塊錢就可以了,可是因為自己買了多種配件反復嘗試,成本比正常翻了好幾倍。為了制作這個發電機,前前后后差不多花了近兩萬元?!?/p>
“風力發電機發出的電跟平常的電一樣用,”范永光隨手打開邊上的電視機說,“這臺風力發電機自從2006年制作并安裝成功,到現在已經使用了三年多,一直沒什么毛病,我覺得起碼能用20年。家里的電器除了空調之外,用電都是它來供應。以前家里每月電費100元左右,現在都省下了?!?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