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電力行業的整合大戲已經開幕。
參考澎湃新聞報道,五大電力集團中最“年輕”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正與最大電企華能集團就重組事宜展開接觸。
針對與華能集團的重組可能,國家電投董事長王炳華回應稱:電力行業目前的市場主體太多,發展雷同,資源配置不合理,影響整個行業的效率和效益,這是顯而易見的。對于現在的中國電力行業重組大潮,大戲還在后頭,靜觀其變。因為一些信息不是太好披露批,還在推進當中,大家都有意在往一起想吧。
若國家電投和華能集團真的重組,合并后的資產和電力裝機容量都超過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的組合。
兩年前中電投集團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國家電投誕生于另一場電力行業的大型重組。2015年6月,原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重組組建了國家電投集團,一個橫跨火電、水電、核電、新能源等多個領域的能源資產新巨頭由此登場。國家電投集團注冊資本金450億元,資產總額8761億元,旗下有7家A股、H股上市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國家電投集團的電力總裝機容量達1.17億千萬,其中:火電7145.69萬千瓦,水電2159.67萬千瓦,核電447.52萬千瓦,太陽能發電711.84萬千瓦吊車公司,風電1198.22萬千瓦,在全部電力裝機容量中清潔能源比重占42.9%。年發電量3969億千瓦時,年供熱量1.55億吉焦。擁有煤炭產能8010萬噸,電解鋁產能248.5萬噸,鐵路運營里程331公里。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7月6日在京發布的《2016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提出,到2020年,國家電投發電總裝機將達到1.7億千瓦,清潔能源發電比重達到50%。其中,水電達到2520萬千瓦(境外120萬千瓦),占總裝機的15%。核電達到1196.28萬千瓦,占總裝機的7%。新能源發電達到3710萬千瓦(境外210萬千瓦)中電投集團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占總裝機的22%。氣電達到1071萬千瓦(境外45萬千瓦),占總裝機的6%。
國家電投區別于其他四大電力投資集團的最大特點在于,擁有中國三張核電“牌照”之一,是除了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之外的核電開發建設運營商,擁有遼寧紅沿河、山東海陽、山東榮成等多座在運或在建核電站吊車,以及一批沿海和內陸廠址資源。
華能集團創立于1985年,以截至2016年底的總資產統計,華能集團以10028億元位列與五大集團第一。截至2016年底,華能境內外全資及控股電廠裝機容量達到1.6554億千瓦,為電力主業發展服務的煤炭、金融、科技研發、交通運輸等產業初具規模。
此前,華能集團也一直在布局核電產業,希望能夠獲得核電牌照。華能集團憑借高溫氣冷堆項目,控股了山東石島灣氣冷堆項目,且在山東海陽核電站、海南昌江核電站均有持股。
今年3月,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曾表示,2017年要深入推動中央企業的重組,尤其在鋼鐵、煤炭、重型裝備、火電等領域。按照國資委的設想,未來央企將主要分為實體產業集團、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三類。
所以,有著對于核電同樣的夢想,是兩家結合的基石。
國家電投旗下上市公司包括:
中國電力(02380,HK)、中國電力新能源(00735,HK)、上海電力(600021)、遠達環保(600292)、吉電股份(000875)、東方能源(000958)、露天煤業(002128)。
華能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