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張家口6月4日訊(記者雷漢發、通訊員劉永剛)作為國內風電產業發展的重點地區之一,河北省張家口市堅持速度與質量并重的原則,在合理控制風電裝機增長速度的同時,引進實施了國網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國家風電研究檢測中心、智能電網、云計算基地等一批高技術項目,為破解制約風電產業發展的送出通道、風電消納、并網穩定性等“瓶頸”進行積極探索,成為全國清潔能源引領示范基地。
“風光儲輸”馴服新能源
壩上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一座座潔白的風機、一排排閃著光芒的太陽能板躍入眼簾,為草原平添了生機。
據介紹,該工程一期建設風電10萬千瓦、光伏發電4萬千瓦,儲能電池2萬千瓦,配套建設風光儲輸聯合控制中心及一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運用了風電、光伏以及儲能系統的多種發電組合模式,并采用了清潔能源接入電網的智能優化運行方式。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場、最大的風光儲實驗中心、第一個超百萬千瓦風電集中輸出檢測基地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風光儲三位一體示范工程。一期工程目前已安全運行超過500天,累計發電量達到3.7億度。
如何克服風能和太陽能這兩種“最清潔能源”與生俱來的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進而實現規模化并網,成為一道橫亙在新能源開發利用之路上的難題。風光儲輸項目,便是為破解這一世界性難題而展開的前沿性探索。
電站紀委書記陳龍發形容該工程為“削峰填谷”。風在白天柔和,晚上迅猛,太陽能則是白天強烈。以風能和太陽能的自然特性互補,風光儲輸綜合示范項目正是通過風光同時發電,并結合化學儲能的特點而進行的,用發電高峰填補發電低谷。從工程一期運行的情況來看,已經可以通過風電、光伏發電、化學儲能設備之間相互協調,保證電能穩定輸出。
據了解,5月份,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二期破土動工,將建設風力發電40萬千瓦、光伏發電6萬千瓦和化學儲能裝置5萬千瓦,裝機容量擴大到原來的4倍多,預計2014年完工。不同于工程一期的研究性質,工程二期將會向著大規模實際應用的方向發展建設。
此外,尚義國華風電互補試驗獲得成功,河北建投將在該市沽源、康保兩縣建設光伏電站都是對風電遠程輸送的研究與探索,這些項目的實施帶領該市走入風光互補時代,也為國內外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
多路突圍破解輸出“瓶頸”
張家口市地處京、冀、晉、蒙四省市區交界處,是全國風能富裕區,據測算風能儲量達2000萬千瓦以上,可開發規模達1170萬千瓦以上,是全國首個雙百萬風電基地。
據了解, 2008年至2012年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年均增長近60%,國華能源、中國國電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等30多家大集團大公司在該市建成風電場70個,風電累計裝機575萬千瓦,裝機數量連續四年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列前兩位。
面對風電與電網規劃前期不同步、建設工期不匹配等困難,電力部門積極跟蹤風電項目進展,主動與風電業主協調配合,及時調整配套電網工程建設時序,超前開展前期工作,千方百計加快風電送出工程建設,加快風場標準體系建設,有效解決了風電場建設沒有規范、接入電網沒有標準等問題。盡最大努力滿足了風電接入電網的需要。
據國家電網冀北張家口供電公司副總工程師王沛文介紹吊車,從2008年開始,該市先后建成的220千伏察北變電站、義緣開閉站及沽察、沽泉、察緣、緣麒220千伏線路構成了匯集風能、光能外送的核心。目前,該市風電并網容量達到505萬千瓦,并網容量和并網率在全國保持領先。
隨著周邊地區風電裝機規模的不斷擴大,京津唐電網消納風電能力已經飽和,電力送出問題無疑成為該市風電發展面臨的新“瓶頸”。
借助國家進一步加快風電富集地區送出通道建設的有關政策,今年,該市將在國家電網的支持下,加快特高壓和500千伏“三站四線”電網建設,其中的500千伏“三站四線”項目是指康保、尚義、張北三個500千伏變電站以及康保至張北、尚義到張北、張北至張南、蔚縣至張南四條500千伏輸電線路。預計項目投資14.3億元,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工建設, 2014年底建成投產,張家口市新能源外送將擁有第二條大通道。
根據規劃吊車,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將斥巨資建設以張家口市為起點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加快推進張家口地區與京津唐電網和河北南網的輸電通道建設,打通張家口壩上地區千萬千瓦風電外送通道,實現跨區、跨省消納風電。
風電產業助推綠色崛起
張家口是首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地,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按照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該市將清潔能源確定為全市的主導產業,大力推進上下游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
依托當地雄厚的機械裝備制造產業基礎,大力推進風電裝備制造業發展,成功引進了浙江運達張北風電有限公司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改造提升本地傳統企業,初步形成了以風電裝備制造、運輸、安裝、維修等為重點的風電配套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張北運達風電有限公司等2家風機總裝廠,年生產能力達到135萬千瓦;建成坤源風電設備有限公司2家風機葉片制造廠,年生產能力400套(1000片);建成三北拉法克有限公司等3家風機塔筒制造廠張北運達風電有限公司,年生產能力1120套。
隨著風電裝備制造業的發展,2011年,國家風電研究檢測中心在該市建成。該項目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風電研究和試驗中心,具備風電仿真研究、風電預測和風電調度控制的研究和試驗及國際標準的風電機組認證和風電并網檢測兩種能力,在國內風電研究檢測領域擁有了唯一話語權。
依托豐富的電力資源,引進高端技術項目,實現電能就地轉化消納。壩上張北,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的選址工作已經完成。總投資143億元、規劃占地425畝的祥云云計算產業園云基地數據中心項目和開云世紀數據中心項目落戶。據張北縣商務局副局長賈軍介紹,云計算項目落戶張北,可以利用了壩上地區冬季五個月的冷風進行散熱張北運達風電有限公司,與此同時,它還是高耗電項目,可以就地消納當地的風電電能。
近日,河北省首個以富余風電進行采暖的風電清潔供暖項目落戶張北,該項目采用“電鍋爐+蓄熱裝置”模式,以消納冬季棄風風電作為能源進行供暖,建成后預計可實現集中供熱14萬平方米。
去年,全市風電全年發電量達到了103億千瓦時,實現銷售收入56億元,節約標煤3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44.5萬噸,二氧化硫3萬噸,到草原看“風車”成為該市旅游業的一大“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