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訪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風電市場不是拼單位千瓦造價,而是比較度電成本
(全國政協委員、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 攝/于玉金)
華夏時報()記者于玉金 兩會報道
“我們在境外20多個國家有業務,這幾年在海外做業務時,最大的感受是中國企業‘身子出去了腦子在國內’,還是應用行政的、感情的方式來處理國際業務,存在一定的困難,《外商投資法》的建立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商到中國,讓中國企業在家門口就可以和外商投資進行契約方面的訓練,提升中國的契約精神?!眱蓵陂g,全國政協委員、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在小組發言中表示。
武鋼所帶領的金風科技成立于1998年。截至2018年年底,金風科技已實現全球風電裝機容量超過50GW,擁有31000臺風電機組在全球6大洲、24個國家穩定運行,并在深交所、港交所兩地上市。作為風電行業的龍頭企業,金風科技從2017年起大力推進“兩?!睉鹇缘那袑嵚涞兀e極發展海上風電,拓展海外風電市場。
兩會期間,就金風科技海外業務發展、風電行業熱點問題,《華夏時報》記者專訪了武鋼。
從需求側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
《華夏時報》記者:《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以改革推動降低涉企收費,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清理電價附加收費,降低制造業用電成本,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對于降電價你如何看?
武鋼:今年提出電信、電力的費用都要下浮,是用降低費用來刺激經濟,刺激裝備制造業的一種方式。
從電力來講,如果費用下降,會拉動電力消費量的增加,對能源工業也起到拉動作用,電費價格下調就可以鼓勵多用電金風科技 武鋼,比如,目前電動汽車的保有量每年都有較大的增幅,而(電動汽車)實際上完全消耗電力;如果電價再降到一定的程度,各地區的采暖都可以從已往的燒煤轉為用電。
另一方面,電費的降低也可以刺激工業電氣化的發展,如目前的電鍋爐自帶有儲能功能,性能、性價比方面得到提升,電費的降低有利于促進能源工業技術進步、持續穩步發展。
此外,電費降低也是倒逼機制,促進產、供、銷進行市場化變革,能源工業更快提升效率。
《華夏時報》記者:你在小組會上提到,中國企業海外發展應該有相應的保護措施,金風科技也在推進“雙?!睉鹇裕?019年或更長一段時間,金風科技在海上風電和海外發展有怎樣的規劃?
武鋼:金風科技已經在24個國家設了基地,有相關的項目。目前金風科技 武鋼,中國出口的風電設備中,金風科技占到的比例達到50%以上,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歐美國家正在逐步進行能源轉型,大量的采用可再生能源,在南美洲的諸多區域可再生能源成本已經遠遠低于化石能源的成本,非常有競爭力。
另一方面,在非洲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由于煤炭、天然氣資源稀缺,其過去的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如果能在目前的能源轉型中一步到位,直接采用可再生能源,未來會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目前,金風科技正在積極利用分布式電源技術、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儲能再加少量的化石能源構成局域電網,不需要超高壓輸電線,就可為一個村莊提供供電系統,未來這種形式在非洲新型發展中國家會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
位于北京金風科技的園區的智能微網示范項目,由兩臺風力發電設備、太陽能光伏板、冷熱電三聯供系統、超級電容等3種儲能裝備構建而成,負荷運用于金風科技辦公樓和生產車間以及大數據中心,并且通過部署我們自主研發的能量管理系統,可實現對用戶側進行柔性電力管理。這個實踐未來可以復制到國際市場上。
特高壓與分布式作用不同
《華夏時報》記者:你帶來的提案中關注特高壓建設,這和分布式能源發展是否矛盾?
武鋼:中國的能源分布和電力消費分布有自身的特點,能源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用電高負荷地區基本分布在東部和南部。特高壓、超高壓是解決能源和負荷的匹配問題的方法;分布式電源是進行精細的調整,兩者在能源架構中所起的作用不一樣,要把大量能源分配到當地,再做精細調整,兩者之間無法替代的。
我也呼吁推進特高壓、超高壓輸電線建設,并且加強與其配套的部分區域的高壓輸電線,比如特高壓、超高壓電線送到重慶、鄭州等地向下分配,也需要一些高壓輸電線的網絡匹配。
此外,要抓緊時間推進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周邊國家的電力高壓線建設,新疆作為“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如果能夠發揮電網連接樞紐中心作用就會增加更多的內涵,有利于在更廣泛的區域進行能源資源配置的優化分布,即盡可能多的利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可再生能源,然后進行最優匹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風能、光照資源都具有不穩定性的特點,但可以實現互補,如果有大型電網互相連接,能源分配就有了更多優化的空間,比如中國缺少能源,而哈薩克斯坦的化石能源具有價格低、儲量多的特點,就可以從哈薩克斯坦購入;反之,哈薩克斯坦缺電,可以通過中國的樞紐,將過剩的電力輸送至哈薩克斯坦。
新疆在“一帶一路”沿線的電力樞紐中心的重要價值和意義非常大,而且通過樞紐建設,可以引導中國電力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為周邊的國家提供電力服務。
《華夏時報》記者:可再生能源配額數易其稿,遲遲沒有落地,2019年可以落地嗎?
武鋼:過去幾年,國家能源局在推動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二手吊車,配額制、綠證的交易,都需要花時間不斷的完善,但相信今年一定會有一些新的變化。
客觀看待可再生能源拿到的補貼
《華夏時報》記者:如果低價風機進入市場,是否會攪動目前的市場?對金風科技是否有影響?
武鋼:整體來看,風電市場在走向成熟,不是在拼單位千瓦的造價,而是在比較度電成本,更加拼的是綜合實力,包括性能優異的設備質量、系統的解決方案能力、成本更優的發電效率提升方案等。
《華夏時報》記者:有金融機構人士提出,靠吃補貼的行業具有不可持續性,對此你如何看?
武鋼:第一,要客觀看待可再生能源拿到的補貼,實際上不是補貼,是他的貢獻,是可再生能源產業創造出的自身價值。如果考慮到火電的社會效益影響,因開采造成污染等問題,一度電的真實成本超過1元,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國家要另外拿錢去彌補。燃煤發電廠產生的二氧化硫的排放,一定程度上會促使全球氣候變暖的加速,這對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也非常大。
第二,過去十年,中國風電設備價格降低了近65%吊車,風電開發造價降低了近40%,同時發電效率提高了30%,中國風電的裝備制造業不僅自身拉動了經濟,而且對船舶工業、冶金工業等轉型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促使其制造經驗、技術水平、工藝知識的積累和提升。
實際上,要客觀的看待可再生能源產業,其對拉動就業、對國家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帶的貢獻日益提升。與此同時,伴隨中國風電裝備“走出去”的步伐,在國際市場的歷練對中國風電制造企業的技術提升也有非常好的拉動。
《華夏時報》記者:金風科技負債一直比較高,公司在降負債、降杠桿這方面有何辦法?
武鋼:公司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在健康水平內相較于同行業平均水平,60%是一個合理、可以承受的數據。公司也積極通過拓展多種融資渠道、合理平衡對外投資節奏等方式提升和優化償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