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網站28日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至此,央企總數降至98家。業內人士表示華能和國電投合并,合并后新公司的總資產將超過1.8萬億元,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26億千瓦,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發電集團。
煤電推進重組整合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是2002年成立的以發電為主的綜合性電力集團,主要從事電力的開發、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組織電力(熱力)生產和銷售;從事煤炭、發電設施、新能源、交通、高新技術、環保產業、技術服務、信息咨詢等電力業務相關的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從事國內外投融資業務,自主開展外貿流通經營、國際合作、對外工程承包和對外勞務合作等業務。國電集團旗下擁有7家上市公司,分別是國電電力、長源電力、平莊能源、英力特、龍源技術、國電科環和龍源電力。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1995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吊車,屬中央直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是以煤為基礎,集電力、鐵路、港口、航運、煤制油與煤化工為一體,產運銷一條龍經營的特大型能源企業,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供應商。公司主要經營國務院授權范圍內的國有資產,開發煤炭等資源性產品,進行電力、熱力、港口、鐵路、航運、煤制油、煤化工等行業領域的投資、管理;規劃、組織、協調、管理神華集團所屬企業在上述行業領域內的生產經營活動。總部設在北京。由神華集團獨家發起成立的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香港、上海上市。
神華與國電集團今年分別位居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第276位和397位。
8月2日,在第十一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低碳減排論壇上,國電集團安全生產部處長關維竹公開表示,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的合并方案已上報國務院,新集團名稱暫定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
煤電是今年我國去產能的新領域。國家發改委等16個部門日前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提出,積極推進重組整合。鼓勵和推動大型發電集團實施重組整合,鼓勵煤炭、電力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加強煤炭、電力企業中長期合作,穩定煤炭市場價格;支持優勢企業和主業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股權合作、資產置換、無償劃轉等方式,整合煤電資源。
下半年重組大戲可期
下半年以來,央企重組明顯提速。6月底,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并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8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宣布,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輕工集團公司、中國工藝(集團)公司整體并入中國保利集團公司,成為中國保利集團的全資子企業。中國輕工集團公司與中國工藝(集團)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按照國資委的計劃,今年央企數量將減至百家以內。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表示,下半年重組的大戲在后頭,可能會一臺接著一臺。此輪電力企業重組是解決同質化競爭、化解過剩產能的必由路徑。現在從事電力生產的“五大四小”都是國有企業。“五大四小”指的是包括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家電投在內的五大發電集團,以及國投電力、國華電力、華潤電力、中廣核等四家規模稍小的發電企業。九家同質化企業參與同質化競爭顯然是不合適的,電力行業重組勢在必行。神華與國電、國家電投與華能分別整合重組后,可能會在集團內部進行業務優化華能和國電投合并,讓相對落后的產能適時退出,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重復投資,化解煤炭、電力等行業產能過剩的壓力。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分析,央企重組有望加速。國資委此前表示,將加快央企重組。國資委正在著手擬定關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配套文件,將把所有央企按照產業集團(公司)、投資公司、運營公司三類劃分,文件將于年內出臺。所有央企都將納入分類,進行改組或兼并重組,未來央企規模可能縮減至80多家,兼并重組空間還很大。央企兼并重組符合當前去產能政策二手吊車,有助于產能過剩的行業的供給出清,提高經營效率,改善資產負債表。(相關報道見A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