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洪悅浩、李凱)當前,電力供應緊張嚴重影響我省、粵東地區經濟的發展華能汕頭電廠待遇,更是制約我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一問題受到我市全國人大代表的高度關注。由赴京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林慶源代表領銜、四位代表聯名昨天向大會提交建議,呼吁加快華能汕頭海門電廠的實施步伐,以發揮汕頭現有港口資源的優勢,優化我省電源布局,實現全省能源—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促進東西兩翼經濟走上快車道。
林慶源代表在建議中指出,去年,汕頭市全市經濟實現較快恢復性增長,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03.76億元,增長11.1%吊車出租,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完成或超額完成全年的預期目標。但是,汕頭作為經濟特區、粵東區域中心城市,目前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水平仍落后于廣東省平均水平,與省內先進城市的差距拉大。究其主要原因首先是缺乏對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支撐作用的項目,其次是能源缺乏,電力供應緊張。省長黃華華在今年1月上旬蒞汕調研時明確要求汕頭市要突出抓好交通、水利、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并支持在汕頭建設燃煤中轉基地。
從廣東全省來看,廣東省自2000年出現電力供應緊張以來,已連續5年實施錯峰用電,已從季節性、局部性缺電轉變為全年性、全網性缺電,從只缺電力到電力電量雙缺。由于電源建設嚴重滯后,預計今后我省仍將處于缺電狀態。據預測,到2010年廣東省全社會用電量達4010億千瓦時,最高負荷6620萬千瓦。隨著“十一五”期我省進一步調整電源結構,如加大小火電的關停力度,在充分考慮電力需求增長需要、西電東送新增容量的情況下,電力供應還有很大缺口。而粵東地區是廣東省珠三角洲以外又一缺電較嚴重地區,負荷增長很快。
代表們指出,目前,電力供應緊張已經對我省、粵東地區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而隨著用電負荷的攀升,我省的用電需求將超過規劃的預測結果,加快規劃電源的建設力度和速度勢在必行。廣東省為一次能源缺乏的省份,電源布局和結構首先考慮在沿海地區建設大型脫硫燃煤火電廠。華能汕頭海門電廠選址地處粵東沿海地區、負荷中心,廠址條件優越,擬建設百萬千瓦級機組,加快建設華能汕頭海門電廠是非常必要的。
據悉,華能汕頭海門電廠已列入廣東省“十一五”電源發展規劃。廠址毗鄰海門港區華能汕頭電廠待遇吊車出租,具備建設10萬噸級及以上大型深水煤碼頭的深水條件,兼顧國內外煤源運輸,可建設成為廣東省燃煤中轉基地。該項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編制完成并通過專家論證,去年12月上報國家發改委列入專家評議優選項目。目前,該項目已按照有關要求,正編制項目核準申請報告以及完善相關申報材料。林慶源代表在建議中呼吁國家給予大力支持,同意該項目核準并盡快實施,促進汕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