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字關注我們
| 微信號:
2021年是我國海上風電中央補貼是二手吊車的最后一年,年底將至,為了趕上財政補貼是二手吊車的末班車,眾多風電企業在加班加點的搶裝。但由于海上風電安裝裝備短缺,安裝船“一船難求”,價格成倍上漲。在企業搶裝潮的影響下,我國海上風電的新增并網裝機量正在持續增加。
在緊張的搶裝風潮下,近期多個海上風電項目陸續并網或取得重大工程進展。11月14日,隨著11號機位風機葉輪與機艙完成精準對接,浙能嵊泗2號海上風電場工程32臺風機全部安裝完成,為實現年底并網發電目標奠定堅實基礎。該項目是目前浙江省已核準的最大海上風電項目,建成后,年上網電量超10.4億度。
11月8日,中國三峽能源發布消息稱,三峽集團江蘇如東海上風電項目首臺機組正式向江蘇電網送電,標志著我國首個柔性直流海上風電項目首批機組成功并網。今年以來,三峽如東項目團隊克服疫情、搶裝、寒潮天氣等多重影響,提前謀劃、統籌協調各方資源,穩步推進風機機組黑啟動、集電線路倒送電等工作,完成了此次首批機組并網發電。
為了完成年底并網的目標,企業正瘋狂地追趕進度。10月31日,隨著50號機位風機機艙與葉輪精準對接,中鐵大橋局參建的華能嘉興2號海上風電場工程25臺風機安裝完成,為實現年底并網發電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項目分秒必爭,用兩個月時間完成了25臺風機架設。
中閩能源的莆田平海灣海上風電場二期項目也在努力建設中,近期中閩能源表示,該項目計劃于2021年內全部建成投產。中閩能源在財報中也指出,該項目于2016年5月核準,目前正在建設,若項目全部機組未能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并網,則無法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將直接影響項目的收入和盈利能力。中閩能源表態,公司正不斷強化各項措施,積極協調參建各方,持續加大并科學調配船機資源、資金、人力等要素投入,全力爭取在2021年12月31日前項目全部機組完成并網。
與陸上風機安裝相比,海上風電安裝難度更高,需要專門的海上風電安裝裝備,最主要的是要依靠安裝船來完成。在眾多風電企業搶裝的情況下,安裝船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安裝船價格成倍上漲的同時,也出現“一船難求”的狀況。據央視財經報道,一名海上風電總工程師表示:“2020年裝一臺風機大概在300多萬元,今年簽合同的時候是600多萬元,最近可能到800萬元左右,市場上已經是1400、1500萬元。”
風機安裝船資源的緊缺是項目部面臨一大挑戰,2020年起,國內新上海上風電項目大幅增加,吊裝施工船舶成了稀缺資源。中鐵大橋局集團提到,面對“一船難求”這個“攔路虎”,項目團隊主動出擊,充分利用多方資源,協調多方力量,深入國內國外船舶租賃市場調研,積極尋找施工資源,以行業內船舶共享、舊船升級改造等措施,從而打開了風機安裝施工面。
在吊裝施工船緊缺的背景下,有的企業也開始擴大思路,將鉆井平臺改造成海上風電安裝平臺。11月初,國內首艘由鉆井平臺改造的“護衛”號海上風電施工安裝平臺完成首臺風機安裝工作,中海油服與廣東火電海上風電建設團隊在華電陽江青洲三500MW海上風電項目上進行了首次嘗試。該平臺擁有近128米樁長,樁靴面積大、單位預壓載荷低,可滿足大于50米水深及8.0兆瓦以上海上風機安裝。將鉆井平臺改造為海上風電安裝平臺,成為緩解安裝資源緊張的一種新探索。
在企業搶裝潮的影響下,我國海上風電的新增并網裝機量在持續增加。
有機構分析,受到裝機潮的影響,未來,沿海地區海上風電并網規模還會增長。國家能源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1-9月,全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1643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新增裝機382萬千瓦。到2021年9月底,全國風電累計裝機2.97億千瓦,其中海上風電累計裝機1319萬千瓦。
雖然補貼會取消,但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市場普遍看好中國海上風電的發展前景。國際能源署預測,基于現有的能源政策,中國到2025年海上風電將超越英國,2030年后,由于海上風電的平價化,更是將以平均每年6GW速度穩定增長;2019到2040年這20年間,中國海上風電年平均投資額將達到90億美元。
未來取消補貼后,企業需要適應平價上網時代。寶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風電已經進入了平價上網時代,補貼將取消,但是風電度電成本仍受制于風機價格,無法大幅降低,風電發電企業較難盈利,但是光靠低價競標很難在短期內見效,這樣可能會打擊企業積極性,影響明年風電裝機量。
降本增效成為風電企業的重要課題,鄭磊分析,取消補貼和投標競價倒逼風機制造和風電發電企業想辦法降低成本。風電度電成本的價格下降是大趨勢,風機功率越大,生產規模越高,度電成本越低,其他降低成本需要通過發電過程的優化管理實現。另外,在國家取消發電補貼之后,可能會推出其他措施鼓勵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主的新能源加快發展。
編輯 | 之然 姜桐
華夏時報記者 | 陸肖肖 北京報道
來源 | 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