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風電、光伏、儲能等
可再生能源是二手吊車的發展趨勢與技術應用
交流項目信息
11月19日,由黃河公司承擔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全球首個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臺首期任務建成,CCTV1、CCTV13《朝聞天下》和CCTV13午間《新聞30分》滾動播出。
11月19日10時30分,隨著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宣布: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大慶基地)正式啟動運行,標志著由黃河公司承擔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全球首個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臺首期任務建成,正式開始為新能源行業提供實證、實驗、檢測等服務,引領行業發展。
歷時223天,黃河公司在東北樹立起“能源地標”,黑龍江大慶市新能源發展也因此掀開嶄新的一頁。以該平臺為依托建設的實證實驗智慧管理及展示平臺、新能源科技研發中心、新能源科普教育基地也于此前陸續投用。
大慶基地位于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高臺子鎮,由黃河公司投資建設,國家電投光伏(儲能)創新中心負責策劃、規劃、設計和平臺建成后的數據采集、分析、整編和發布。
2021年,大慶基地首期布置161種方案,折算規模約20萬千瓦,包括不同技術類型光伏組件29種,支架類型9種,逆變器類型10種,儲能設備7種,不同設計理念及系統方案對比106種。此后,每年布置方案將不少于100種,每年均新增當年各類新技術、新產品的實證實驗,打造行業實證亮點。
“十四五”期間總投資約60億元,擬實證實驗約640種方案;
布置光伏組件、逆變器、支架、儲能4個產品實證實驗區,儲能系統、設備匹配2個系統實證實驗區,折算規模約105萬千瓦;
具有對光伏、儲能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開展實證、實驗、檢測的3大功能。
2020年11月19日,大慶市政府與黃河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啟地企合作推動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舉;
2020年12月30日,平臺獲得國家能源局批復,黃河公司正式進駐大慶,開展規劃、方案設計等前期工作;
2021年4月10日,大慶基地破土動工,標志著首個“國字號”新能源戶外實證實驗平臺落戶大慶,正式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8月11日,新能源科技研發中心揭牌成立并投入運行,科研功能全面啟動。當天,面向全國發布5個“揭榜掛帥”課題,科研經費900萬元;
隨后,新能源科普館場館首期建成2400余平方米,四個新能源主題展示區,呈現歷程,解讀原理,介紹成就,暢想未來,填補了大慶市新能源科普教育方面的空白。
向海平說:“國家布局建設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將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實際應用效果提供科學的檢測對照數據支撐,為國家制定產業政策和技術標準提供科學依據,對于推動行業技術進步、成果轉化、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實證實驗平臺對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電投副總經理劉明勝指出。
劉明勝在致辭時說,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啟動運行,將開啟我國能源事業發展的新篇章。國家電投將聚焦清潔能源發展方向,全力將平臺打造成為大慶名片、龍江品牌、中國標準。
“實證產品戶外性能,加速產品技術迭代;研究系統最佳產品匹配方案,降低系統度電成本;實證對比不同儲能產品,帶動技術推廣應用;開展戶外實證測試,推動戶外認證標準;共享數據資源,支撐產業政策制定;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實現產學研用融合,培養高端人才。” 黃河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謝小平對大慶基地的七大功能進行介紹,充分展示了大慶基地作為全球首個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臺在推動產業快速發展方面的作用和價值。
謝小平還介紹了實證實驗平臺的功能,詳細解讀了在線監測、數據采集、光譜分析、光功率預測系統的作用原理。他強調:“把平臺展示和分析系統做好,是這個平臺比建硬件更加關鍵、更加核心的地方。”
編輯:胡娟
吊車圈 掃碼加入千人吊車群
(責任編輯:吊車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