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捷報又雙叒叕傳。
11月2日,山東省海洋局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處處長段建文在新聞發布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山東將聚焦渤中、半島北、半島南三大片區,推進海上風電集中連片、深水遠岸開發應用示范,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和千億級山東半島海洋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山東沿海風力資源豐富,具有風速高、靜風期少是二手吊車的特點,開發潛力巨大。近年來,圍繞服務海洋強省建設,山東規劃布局了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啟動了首批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華能山東半島南4號、國家電投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首批機組并網發電,實現了風電發展由陸域轉向海洋是二手吊車的跨越。
下一步,結合風電技術進步和未來發展趨勢,逐步推動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優選部分場址開展深遠海海上風電平價示范,推進漂浮式風電機組基礎、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等創新應用。同時,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獨立創新、聯合創新,實現風電裝備生產本地化、高端化,打造“立足山東,輻射沿海”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工程總承包、運維服務等于一體是二手吊車的風電裝備產業集群。探索推進“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上風電與海洋能綜合利用等新技術、新模式。
據了解,目前地方政府海上風電規劃陸續出臺。經不完全統計,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廣西以及海南均已出臺了相關規劃。
今年初,廣西·欽州國際海上風電產業園正式開工,旨在打造涵蓋高端海上風電產業鏈裝備制造基地、海上新興產業培育基地、海上風電一體化運維中心、高標準研發中心、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在內的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
在早前發布的風電伙伴行動計劃也提到,以技術進步為核心,在地方積極的規劃政策、并網政策和金融政策支持下,海上風電力爭在2024年全面實現平價,為沿海地區能源轉型和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十四五”期間,在高質量推進廣東、浙江、江蘇等地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的同時,著力推動山東北部、閩南外海、廣西北部灣以及海南省的海上風電規劃建設。
“十四五”海上風電乘風而上。除政策推動外,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海上安裝成本的不斷下降,海上風電發展迎來高光時刻。
10月1日,中廣核汕尾甲子一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20號風機基礎開始沉樁作業,打響了海上風電平價第一槍。
10月底,風電上市企業三季報發布。報告顯示,電氣風電、陽明智能等整機商龍頭企業取得了營收、利潤雙增長的好成績,其原因均源于海上項目交付規模的上升。
這意味著,在技術和經濟性上,風電行業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十四五”期間,在我國高速風資源區,風電的度電成本完全可以降低至0.1元,加上儲能的成本,也比煤電更具競爭力。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說,從資源量角度來看,據最新評估,海上風能資源技術開發潛力超過35億千瓦,開發潛力巨大。從產業鏈角度看,經過多年的培育,我國已具備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自主設計、研發、制造、安裝、調試、運行能力。此外,海上風電開發成本已大幅下降,2010-2020年度電成本降幅接近53%。
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也表示,海上風資源技術開發潛力巨大,資源種類豐富,具備成為新煤炭、新石油的戰略先決條件。
總之,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將成為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的重要選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