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全國人大代表,鐵建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與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一同,肩負人民重托出席盛會,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提出,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制造業和吊車視頻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將固定資產加速折吊車配件舊優惠政策擴大至全部制造業領域。強化質量基礎支撐,推動標準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接,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讓更多國內外用戶選擇中國制造、中國服務。
劉飛香代表接受《新聞聯播》記者采訪
“我們一定要開好這次大會,以實實在在的成績,為新中國70周年華誕獻禮。”劉飛香接受《新聞聯播》記者采訪時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用詞非常給力,字字鏗鏘,充滿力量。
過去十二年,劉飛香親眼見證和親歷了隧道掘進裝備產業的歷史性進步。
建設超級工程,離不開超級裝備,需要依靠裝備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過去,大型裝備受制于人,吃過虧,也受過氣。90年代修建西康鐵路秦嶺隧道的時候,我國引進一臺巖石隧道掘進機,花費天價,技術完全被國外壟斷。更糟心的是,配件供應不及時,服務也跟不上。
當時,劉飛香和團隊履帶吊成員們就在想,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裝備,中國的地下工程建設就像是被卡住脖子、扼住喉嚨一樣。
2009年,鐵建重工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充分發揮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優勢,不購買圖紙、不合資建廠,誓要做出中國自主品牌的高端地下工程裝備。
2014年12月,依托國家“863”計劃的國產首臺大直徑敞開式巖石隧道掘進機(TBM)在鐵建重工下線
打破了國外對TBM壟斷的歷史。2017年8月,該TBM在吉林引松工程中率先貫通隧洞
TBM最高日進尺86.5米、最高月掘進尺1209.8米,創當時國內開敞式TBM掘進歷史之最
十二年間,國產品牌盾構機從零起步,創新蝶變,后發趕超,現在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90%以上,并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拿下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產品產業完成了從技術到市場全面主導的歷史性轉變。
一路走來,劉飛香和團隊一直堅信,市場換技術,換不來真正的技術,關鍵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自主創新才能真正做大做強。
今年是建國70周年,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沖刺年。新時代,黨中央對中國制造做優做大做強提出了更高目標。
無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推進智能制造,關鍵一招是要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能夠成為智能化時代大潮的弄潮兒,劉飛香和他的團隊吊車維修堅信中國制造一定會給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貢獻更多的“大國重器”“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近三個小時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鐵建重工數千名員工,通過手機、電腦、電視、廣播等,實時收聽收看了政府工作報告,大家紛紛表示,這是一份有溫度、有深度的報告,關注制造強國,關注企業發展,充滿了為民情懷,更加堅定了大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