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國際能源網/ 團隊
11月15日,以“雙碳賦能、智領未來”為主題是吊車出租的中國新能源發展論壇在“海上風電第一城“——鹽城召開。
次日,以“中歐海上風電合作、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為主題是吊車出租的中歐海上風電產業合作與技術創新論壇并期舉辦,該論壇旨在構建中歐海上風電領域交流合作平臺,及時分享技術創新和優秀實踐,推動海上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共同繪畫綠色發展美好未來。國際能源網/(微信號:)對參與論壇是吊車出租的嘉賓發言進行了簡單的梳理。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京東致辭表示,中歐雙方在能源領域特別是新能源方面互補優勢顯著,合作前景廣闊。本次論壇是加強中歐風電合作的旗艦活動,希望各方以此為契機,共同推動中歐風電合作走深走實。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繼續深化政策與信息交流,加強中歐海上風電規劃、政策、技術、標準、商業模式等領域的交流,促成合作意向達成與成果落地。二是持續加強技術與創新協作,抓住產業升級關鍵機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海上風電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三是不斷推動市場與機遇共享,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中歐雙方市場的推廣應用。
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胡廣杰表示,江蘇擁有全國最完整的海上風電產業鏈,在強抓碳達峰、碳中和發展重大機遇,加快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當下,更需要著力培育壯大海上風電產業集群,著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著力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實現將資源優勢、開發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的優勢,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共同促進綠色低碳轉型,進一步加強與歐洲企業在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技術創新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共同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努力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鹽城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曹路寶介紹了“十四五”期間,鹽城市全力推動新能源產業邁向兩個“2000”的發展目標,即到 2025 年,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 2000 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裝機規模超過 1100 萬千瓦;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的規模達到 2000 億元以上,其中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爭取達到1000億元。
另外,曹路寶認為“雙碳”目標的提出,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在深遠海區域海上風電開發已成為海上風電發展重要方向的當下,鹽城正在努力實現“中國風電看海上、海上風電看鹽城”;建議把東部地區作為新能源布局的重點區域,有利于確保國家的能源供給和能源安全。東部沿海地區新能源開發資源潛力非常大,對能源的需求和用量也很大,可以將東部地區作為新能源發展的重點區域,而鹽城完全有能力為東部地區能源供給和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必須依靠有為政府的有力引導。鹽城正聯合國內外風電行業領軍企業開發企業和各類科研技術機構,集中力量突破風電核心關鍵技術,加快構建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生態圈,實現海上風電平價時代的競爭能力全面提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要處理好當前、長遠發展和民生之間的關系。“雙碳”目標的實現必須從實際出發,處理好中長期綠色轉型和短期經濟平穩增長之間的關系,既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強的獲得感,也要讓企業有更好的發展環境與發展效益,努力做到各方面之間的平衡與多贏。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國躍表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高度重視風電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將全面對接江蘇省鹽城市發展規劃,積極參與中歐海上風電產業合作與技術創新。將在積極發展海上風電建設與運維建設,積極參與新能源建設開發,加快推進東臺海上風電氫儲能源島項目,當好江蘇綠色轉型排頭兵等方面作出新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發表題為《雙碳目標與海上風電發展展望》的演講。他認為,“雙碳”目標加速了能源的變革,在“雙碳”目標提出以后,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迅速翻倍,“十四五”期間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超過40GW,未來10年全球不包括中國海上風電新增將超過200GW。與此同時,海上風電面臨著新的機遇,如資源獨特性、環境多樣性、問題復雜性、運行維護性方面,為此需要提高海上風電經濟性、提升海上風電技術,從規模化、定制化、智慧化、大型化四個方面實現降本增效。同時,陳十一認為,2021年將成為自主工業軟件爆發式發展的元年,未來將發展出風電全生命周期的仿真、設計、數字孿生軟件,從宏觀選址、風資源測量、風資源評估、項目總體規劃、微觀選址、施工能夠發展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全生命周期,尤其海上風電浮式發電仿真設計數字孿生軟件。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提出了“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將產生四大轉變的觀點。在他看來,“十四五”期間,我國海上風電場布局將從近海向深水沿岸轉變;項目開發建設進一步向基地化、規模化方向轉變;由單一品種發展向多品種融合發展轉變;由補貼機構向市場驅動轉變。
為推動中國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未來中國將進一步推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加快統籌兼顧,穩妥有序推進海上風電發展;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規范海上風電開發;加強示范引領,推動海上風電基地建設;加強科技創新,不斷提升海上風電產業競爭力;加強國際合作。
華能清能院董事長李衛東則對華能海上風電技術發展現狀及未來進行了展望。李衛東認為,江蘇省特別是鹽城依靠地理位置等先天優勢,在“十四五”期間將成為海上風電發展的熱點。華能集團將堅持海上風電堅持基地化、規模化、投資建設、運維一體化的發展策略,堅持風機制造、柔性輸電、先進智能運維、數字化管理系統、國際標準五位一體的技術引領,采用理論分析、數據仿真、實驗驗證、應用示范的技術路線推進先進海上風電場設計,聯合主機廠研制直驅、半直驅超大型海上風電機組、深遠海漂浮式大型風機等方面進行海上風電的探索與建設。
鹽城市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代市長周斌表示,鹽城具有風能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健全、載體平臺完善、合作基礎良好等明顯優勢,未來,鹽城將堅定向海發展,著力打造風電示范基地、突破關鍵領域,全面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完善服務配套,努力暢通產業雙向循環、深化創新驅動,不斷豐富拓展應用場景,進一步助推鹽城海上風電產業。
日立ABB電網全球執行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張金泉以《海上風電輸電及并網技術與工程實踐》為主題做了演講。張金泉認為,在海上風電領域,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將成為未來輸電的主流技術。相較傳統直流或交流輸電技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可由極大程度降低電力損耗,保障海上風電場電力利用率,同時通過日立ABB成熟的抑制高頻振蕩技術,實現無振蕩連接。同時,日立ABB還可利用多端直流技術、直流斷路器技術、直流電網保護技術、電氣設備絕緣化等,減少項目占地面積的同時保障能源供應。
來源:國際能源網/
以“雙碳賦能、智領未來”為主題的中國新能源發展論壇在“海上風電第一城“——鹽城召開! “海上風電第一城”,全產業鏈擘畫“雙碳”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