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向世界莊嚴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并倡議,推動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在一年后的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要完善全球環境治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在全球綠色浪潮席卷之下,在我國“雙碳”目標的加持之下,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已成為我國推進能源轉型的核心內容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作為我國重要清潔能源之一,其規模化發展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影響。在“雙碳”目標牽引下,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預計到2030年我國總裝機量將達到66.5GW。
作為我國唯一具備較完整風電裝備研制生產體系的專業化集團,“雙碳”戰略實施以來,中國船舶集團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強調要堅定不移把發展風電等清潔能源高端裝備作為重點方向,加強統籌謀劃,深化資源重組,全力以赴做強做優“風電+”清潔能源等高端裝備產業,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智慧與力量。
“雙碳”承諾擲地有聲,海裝踐行義無反顧。面對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海裝確立了“創新引領,海陸并舉,向海圖強”的發展思路,切實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將做強海上、做大陸上作為未來發展重點,追風海上,逐夢深藍,中國海裝更是明確提出要貫徹海洋強國戰略,依托中國船舶集團強大的海工能力優勢,以自身先發優勢為基礎,以裝備為核心,集中優勢力量,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2008年
中國海裝5MW機組研制項目啟動
2009年
5MW項目獲得科技部項目支持,同時,中國海裝受科技部委托,開始組建行業唯一的“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2年
2臺5MW機組下線,并在江蘇如東龍源試驗風電場并網運行,創造當時全球風輪直徑最大、單位千瓦掃風面積最大、安裝及并網最快等諸多第一
2014年
2014年,突破技術瓶頸,率先完成國內第一個海上整機功率曲線和載荷測試、電能質量測試;國內首家通過低電壓穿越測試,成為國內第一個獲得型式認證的主機廠家
2015年
H171-5MW機組立項研發,5MW獲取批量訂單
2016年
5MW批量機組下線,制定完成《防腐國家標準》
2017年
自主設計研發的主梁為碳纖維真空灌注、主梁厚度及長度國際第一的83.6米葉片下線,應用匹配當時全球風輪直徑最大的中國海裝171-5MW機型;同時,中國海裝自主研發的5MW首個批量,與國際知名技術路線的4MW、4.2MW機型開始進行批量產品的同臺競技
2018年
H171-5MW年滿發小時數3957h,創造III類風區世界紀錄,獲得2018年度最佳機型獎;同時,5MW首個批量首年全場年等效滿發小時數近3300,位列全場第一;同年,國家工信部《海上浮式風電裝備研制》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立項成功
2019年
全國風輪直徑最大的210-10MW獲得設計認證,并在當年風能展發布
2020年
獲得200余萬千瓦海上訂單,相繼完成6MW、8MW等機組的研制
2021年
自主設計研發的全國最長的102m葉片下線,并完成各項測試;應用匹配中國海裝H210-10MW機型,該機型于9月17日下線。10月,H256-16MW機組獲取認證,并于風能展發布。國內首個深海浮動式風電項目各項研制生產工作完成,近期將完成示范應用
面對超50%的上網電價降幅,2022年開始的中國海上平價之路該如何起步,各方一直爭論不休,但降價一直是產業鏈各方已明確達成的共識。成本無疑成為了能否可持續發展,并最終助力“雙碳”目標達成的核心問題之一,而其中整機設備占據著投資成本的半壁江山——約40%,為此中國海裝緊緊把握機組“大型化、高可靠、輕量化、一體化、國產化、智能化”的技術趨勢,并以“高可靠性、高發電量、低度電成本”為產品研發目標,接連向市場打造了一款款平價利器。
大型化:自2008年深耕以來,中國海裝開創并引領了國內風電行業大功率、長葉片風電機組的大型化發展方向。研制一代、應用一代,中國海裝始終按照階梯前進的方式,持續穩步提升風輪直徑和額定功率。
2021年,是中國海裝海上大型化路線成果豐碩的一年,多個批量場穩定運行;H210-10MW機組成功下線;H256-16MW機組獲得設計認證;此外,20MW級及更大兆瓦機組的研發工作也正緊鑼密鼓的進行當中。從穩定運行的H151-5MW、H171-5MW至今,中國海裝穩扎穩打,實現了多項領域的技術突破并積累了多年穩定運行的經驗。
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發基金項目,年度預算不低于1000萬,面向“發展新型大功率風力發電、深遠海超大功率機組”,“提高風能利用率,降低度電成本,實現風電行業平價上網”等行業共性問題,搭建合作創新平臺,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共同解決我國風電領域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以技術進步推動我國大規模平價上網。
惟有擔當——降本增效 制勝平價
我們有底氣
隨著的迅猛發展和大規模開發,我國產業正同時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一側是“3060雙碳”目標帶來的巨大發展空間,另一側則是平價時代降本增效的剛性挑戰。
中國海裝站在客戶角度,以“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最低、投資收益最大化”為原則,除了加強技術創新,為客戶提供優質平價的產品外,還拿出了破釜沉舟,戰則必勝的勇氣深入推進“成本工程”,全方位降成本,多舉措增效益,通過提升管理水平、深挖內部潛力和建立起“協同設計、協同制造、協同服務、協同管理”的風電全產業鏈協同作戰模式來制勝平價時代。
在供應鏈管理上,中國海裝依托集團公司船海產業優勢,在集中采購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和大膽實踐,與中船物貿開展全面深度合作,充分發揮物貿集團化采購平臺優勢、資源優勢,降低綜合采購成本,有效控制采購風險。為獲取性能價格比最優、質量有保障的物資,中國海裝通過與行業領先、對市場有重要影響力的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實施戰略采購,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同時,中國海裝始終堅持開放的供應鏈管理理念,開發新供應商,引入競爭,扶優汰劣,有效增強平價時代中國海裝的成本管控力度。
在智慧服務上,中國海裝秉承“全面維護、金牌服務”的理念,充分運用LiGa大數據平臺開發了大型機組遠程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可實現風電機組運行狀態早期精準化模式識別,解決了風電機組關重部件早期故障識別難、識別精度低的難題,從而把大部分故障消除在萌芽狀態以降低人工需求和維修成本。同時,中國海裝還研制出以風電裝備故障預測性維護和智能排程調度為核心的風電機組診斷預警微服務平臺,并提出了高效高性價比海上智能運維調度方法,發明了多維度信息融合的運維決策與尋優技術,能幫助實現風電機組發電量提升3%以上,運維成本下降10%以上。
作為進入全面平價時期的第一面旗幟,2022年3月,本次中標的首批平價項目將吹響開工建設的號角。
未來,中國海裝亦將以技術創新為引領,海陸并舉、向海圖強,持續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奏響邁向“30·60”的時代凱歌。
▓來源:中國海裝
一個傳播風電正能量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