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壞消息 國電電力140萬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開工;華能首個地熱能清潔供暖項目正式啟用 原創 能源圈 能源圈
消息:山東海陽核能供暖二期工程投產暨“暖核”科普活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辦
11月15日,國家電投和中國核電發展中心在京聯合舉辦山東海陽核能供暖二期工程投產暨“暖核”科普活動啟動儀式,發布國家電投“暖核一號”核能供熱品牌。“暖核一號”一期70萬平方米供暖項目于2019年11月投運,被國家能源局命名為“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暖核一號”二期450萬平方米供暖項目于2021年11月9日投運。供暖范圍覆蓋海陽城區,惠及20萬居民,海陽市成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單臺核電機組供暖3000萬平方米的科研工程正在推進,供暖范圍將覆蓋方圓130公里。
好消息:中國華電與中國電子聯合研制的“華電睿風”自主可控3MW級陸上風電主控系統成功投運
11月15日,由國電南自、華電甘肅公司、華電電科院與中國電子飛騰公司聯合研制的“華電睿風”自主可控3MW級陸上風電主控系統在甘肅玉門黑崖子風電場成功投運。此次投運是央企聯合創新的重大成果。通過聯合攻關,“華電睿風”突破了風電特殊應用工況、CPU 占有率等技術難點,產品性能指標、環境適應性、抗電磁干擾能力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且具有100%自主知識產權,實現了從核心CPU、操作系統、編譯環境到控制策略的全范圍軟、硬件自主可控,成功突破了國外多項技術壟斷國電集團風電,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搭載FT-2000處理器及國產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的“華電睿風”3MW級陸上風電自主可控風電主控系統。采用“飛騰芯”的“華電睿風”風電主控系統的投運,標志著中國華電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取得新進展,為老舊型風電機組的改造升級創造了條件,為在役風電機組實現控制策略優化、效率提升提供了解決方案。下一步,中國華電將繼續加強央企聯合攻關、協同創新,抓住科技創新大趨勢,加快清潔能源發展,打造清潔低碳發展優勢,為提升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華電力量。
好消息:國電電力140萬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開工
11月12日,隨著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陜西省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的舉行,國能錦界公司“錦”上添花,“風光”并濟,140萬千瓦大型風電光伏項目拉開開工序幕。國能錦界公司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目前擁有372萬火電機組裝機和1800萬噸/年的配套煤礦。錦界公司依托“神府—河北南網”特高壓通道,配套建設100萬千瓦光伏項目、40萬千瓦風電項目,總投資約95億吊車,計劃2023年全容量建成投產。作為國家第一批以推進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之一,錦界公司140萬千瓦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利用現有輸電通道,發揮火電項目深度調峰能力,依托電廠周邊煤礦采空區、荒漠化土地資源開發新能源項目。項目建成后預計年均輸送清潔電源32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約97.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93萬噸,可有效減輕大氣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助力“3060”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
好消息:華能首個地熱能清潔供暖項目正式啟用
11月6日,經過近一個月的前期調試,華能首個地熱能供暖項目——德州地熱能清潔供暖示范工程正式啟動,提前9天實現供暖,為集團公司清潔低碳供熱技術應用開辟了新途徑。該項目由清能院設計建設,位于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項目于今年6月啟動地熱井鉆探國電集團風電,深度超過1400米,出水溫度53攝氏度,出水量達到每小時98立方米,供暖面積達7.1萬平方米。項目運行后,每年相當于節約標準煤1536噸,減排二氧化碳3829噸,有效解決了當地清潔采暖難題。該項目秉承“以灌定采、采灌均衡”的開發方式,地熱井根據熱儲特點采用大口徑填礫和定向水泥固井工藝施工,具有防出砂、出水量大、使用壽命長和可持續監測等特點。供熱站房及設備均實現了模塊化、自動化運行二手吊車,節能高效。地熱能作為清潔、高效、低碳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潛力巨大,環保和經濟效益好,特別是在我國山東、河北、山西、陜西等地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消息:中國海油向粵港澳日均輸氣達6000方
隆冬將至,保供先行。中國海油駐粵各單位正在全力以赴為今冬明春天然氣供應做好準備。據悉,中國海油每天向粵港澳大灣區外輸的天然氣達到6000萬立方米,其中中國海油南海東部油田每日外輸的海氣為2100多萬立方米。今年以來中國海油南海東部油田外輸海氣已突破54億立方米,為歷史同期之最。廣東大鵬LNG累計外輸天然氣突破8695萬噸,今年外輸天然氣717萬噸。中國海油珠海LNG接收站累計外輸天然氣已突破1500萬噸。
消息:國機制造澳洲首臺氫燃料客車投入運營
近日,由國機集團旗下恒天百路佳客車研發制造的第一輛氫燃料客車正式在澳洲投入運營。這是澳洲市場上首臺氫燃料客車,當地多家主流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并對具有創新、低碳基因的“Made in China”客車產品稱贊不已。此次出口澳洲的百路佳氫能源客車續航里程高達430英里(700公里),車身采用不銹(澳洲產鍍鋅)鋼和鋁結構,車輛使用壽命超過大多數競爭對手兩倍以上,具有零排放、零污染、續航里程長、加氫時間短(3-10 分鐘即可完成加氫)的顯著優勢。目前,后續車輛已在緊張制作中,預計年底前全部交付。此舉將填補澳洲氫燃料動力市場的空白,還將推動能源技術的升級,助力綠色交通發展。據悉,國機集團恒天百路佳客車作為首家進入澳洲市場的中國客車制造商,在當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據統計,目前服務于澳洲旅游、客運、城市公共交通的百路佳客車近3000臺。此外,恒天百路佳客車在澳洲市場還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家出口中國制造柴油客車、混合動力客車、純電動客車均來自于恒天百路佳,不斷提升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
消息:世界首座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實現雙堆臨界
近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世界首座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再傳喜訊。繼高溫氣冷堆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果展、世界首座模塊式球床高溫氣冷堆奠基者和領路人王大中院士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之后,11月11日,世界首座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2號反應堆首次臨界。這是示范工程繼今年完成雙堆冷試、雙堆熱試、首次裝料、1號反應堆于9月12日成功臨界后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標志著示范工程順利完成雙堆臨界,為年內并網發電目標實現奠定堅實基礎,也是相關各方立足“三新一高”,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瞄準國家科技創新重大戰略需求,推動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和中國核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