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風電頭條 信風
【摘要】本文從機組設計、運維管理和質量控制等角度,分析倒塔事故發生的原因。運行過程中超速飛車是倒塔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機組設計存在不足沒有從源頭上阻止事故的發生。在運維過程中,人員的不規范操作是事故發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本文通過分析可能導致倒塔的原因,為減少此類事故的發生提供幫助。
【關鍵詞】倒塔事故 超速飛車變槳控制 運維管理 葉片質量
一、引言
隨著風電行業的快速發展,風電機組倒塔事故時有發生,給風電運營商、風機制造商及相關各方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嚴重的人身傷亡事故吊車,嚴重影響行業健康發展。倒塔事故發生后,無論是主機制造商還是運營商,為減少事故的負面影響,都采取低調處理的方式,并沒有采取“四不放過原則”處理事故,事故原因并沒有徹底調查清楚,而是匆忙更換新機組。事故發生后,行業內沒有交流共享,導致同樣的事故屢次發生,給行業造成本可避免的損失。
發生倒塔事故是小概率事件,設計上的不足風電機組倒塔事故,工作人員的不規范操作,質量問題都可能導致倒塔,本文通過分析可能導致倒塔的原因,為以后減少此類事故的發生提供幫助。
二、運行過程中超速飛車引起倒塔
風電機組倒塔大部分是在運行過程中,超速飛車引起倒塔,之所以在運行過程中超速飛車,主要還是因為機組和變槳系統設計存在不合理之處。
我國風電早期主要靠引進技術,后期消化吸收,目前已基本具備再研發能力。變槳系統作為風電機組獨立的的子系統,其自身具有縝密的邏輯判斷和故障診斷功能,與風機主控的關聯主要包括通訊、供電、安全鏈回路。
風電機組停機方式主要有:正常停機、快速停機和緊急停機三種方式,根據機組設計載荷不同風電機組倒塔事故,三種停機方式的控制速度也不同。其中,正常停機和快速停機方式下,變槳系統均是接受風機主控指令完成順槳;緊急停機是觸發安全鏈停機,并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變槳系統報故障,主動斷開安全鏈按照預期速度執行順槳;二是風機其他系統安全鏈斷開,導致變槳安全鏈斷開執行順槳。
(1)輪轂沒有超速保護
變槳系統自身不具備監測葉輪轉速功能,目前通常的做法是機艙柜內安裝的超速模塊檢測葉輪轉速,當超速模塊檢測到超速時,通過安全鏈模塊控制EFC回路完成緊急順槳。如果PLC死機的情況下,安全鏈模塊不能完成順槳。從監測到超速,到控制緊急順槳,控制回路較長,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不能安全順槳。
目前的系統設計中,葉輪超速發生后,小概率情況下主控并未將該信號傳遞到變槳系統,某些情況下(經實際驗證,發生概率不低)此類故障并不能可靠順槳,導致嚴重故障甚至倒塔情況發生。
(2)順槳邏輯不合理
如圖1所示,早期風電機組的變槳系統,to當系統發生一般故障時,主控將發送收槳命令給變槳系統,由變槳PLC控制驅動器收槳;當系統發生嚴重故障時,系統第一收槳邏輯是切斷EFC信號,由后備電源控制電機直接順槳。
圖2 順槳邏輯圖
如圖2所示,當出現較嚴重故障時,直接切換到電池順槳,此時如果電池出現問題,則機組無法安全順槳,機組可能出現超速飛車。除此之外,還有如下劣勢:
通常情況下,嚴重故障發生頻次較高,故障未作歸類,起動收槳的次數十分頻繁,后備電池使用率居高不下,電池壽命大大縮短;
電池直接驅動直流電機運行,由于電池電壓一般在216V左右,即使系統里加入限流電阻,效果也十分有限,電機運行速度不可控,在撞到限位開關之前,速度很快,給風機塔筒造成很大沖擊。
(3)安全鏈回路元器件安全等級不夠
圖3 變槳安全鏈示意圖
圖3中,安全鏈模塊為經過安全認證的模塊,可靠性較高,但是控制EFC順槳回路的繼電器為一般繼電器,安全等級較低,可靠性較差,如果緊急順槳情況下,不能有效斷開,則會發生超速飛車等故事。
三、人為操作不當引起倒塔
2019年4月12日甘肅民勤某風電場發生一起風機倒塔事故,造成四人死亡,一人重傷,一人輕傷,損失慘重。
圖4 事故現場
事后分析得知,由于該風機變槳控制手動模式下開槳后,未及時收槳到基準位置(89°),三只葉片槳葉均處于開槳位置0°左右,此時松開葉輪制動剎車,當時平均風速約6m/s,發現風機轉動后,現場人員未有效進行收槳操作,變槳在手動模式下(權限最高)吊車公司,風機超速后不執行緊急收槳。風機在槳葉全開時持續空轉,迅速加速進入超速狀態,一只葉片無法承受過大的離心力而開裂,進而導致動力失衡,最終風機倒塔。
事故發生原因分析:
1、近幾年定檢維護工作價格持續下降,導致維護人員素質不高,很多都是由第三方公司完成,第三方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只能招聘素質不高的人員,這些人員無論技術能力還是安全意識都達不到要求。
2、機組設計存在不足,在超速發生后,沒有緊急停機機制,在超速發生時,需要設置簡單易操作的停機按鈕,保證機組能安全停機。
這是一起典型的違規操作引起的事故,但這并不是第一起在維護過程中發生的倒塔事故。在2014年新疆某風場調試過程中,調試人員將三個葉片開槳,導致超速飛車倒塔,引起1死2傷的慘痛事故。除了人員操作的問題,機組研發人員更應該從事故中,吸取教訓,從源頭上避免此類事故的發生。
四、其它原因導致倒塔
2017年寧夏某風電場2MW機組倒塔,經調查,該機組葉片存在質量問題,在運行過程中葉片撞擊塔筒,導致葉片斷裂,塔筒折斷。除去葉片質量問題,如果工作人員能定期檢查葉片,或者能使用一些智能設備監測葉片,在葉片出現小的裂紋時能及時采取措施,或許可以避免倒塔事故的發生。
在行業發展早期,出現過因為層層轉包,最后施工質量不達標,出現倒塔情況,隨著政策的完善,此類事故近幾年較少發生。但日常運維過程中,應多注意塔筒基礎的異常情況。
五、總結
從2005年開始,風電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國內整機制造商一哄而上,出現風電大躍進。在這一特殊時期,機組的質量和安全存在諸多隱患,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通過梳理倒塔事故,主要是在運行過程中發生超速飛車,導致倒塔。國內整機制造商引進技術后,基本不做修改,現在的技術和引進時的技術差別不大,即使存在不完善之處,也不敢在安全方面做出改進。另外全行業都在追求更高更大的機組,沒有將注意力集中于早期機組,也是行業非良性發展的一個原因。
要減少倒塔事故的發生,首先要從設計上提高機組安全可靠性,從源頭上堵住安全漏洞。此外在后期維護過程中,提高員工的技術能力和安全意識,只有全產業鏈從上到下共同采取行動,才能杜絕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