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8月4日訊記者費偉偉報道:受煤炭成本上升影響,今年上半年電力行業許多企業出現虧損,然而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卻一舉實現利潤8314萬元,并且各項主要生產指標均創歷史最高水平。這得益于伊敏公司多年來堅持走循環經濟、科學發展之路。
伊敏公司借鑒了國外煤電一體化發展的模式,改變傳統的行業分割,實行煤電合一,統一經營。這一項目依托保有地質儲量達50億噸的煤田,首先建設年產500萬噸的露天煤礦,同時建設由兩臺50萬千瓦的燃煤機組組成的發電廠。露天煤礦不僅給電廠供煤中國華能伊敏發電廠,并且將開采中的疏干水輸到電廠作為循環補給水,完全滿足了電廠的用水需求,年節水達1300萬噸,并且這些水在處理達標后再排放灌溉草原;電廠用煤則通過3.7公里的皮帶走廊直接從露天礦送到電廠鍋爐,省掉了鐵路運輸環節;燃煤發電后產生的灰渣,一部分作建材出售,其余均通過皮帶返排回露天礦坑中國華能伊敏發電廠,其上覆蓋腐植土恢復植被種樹,既消除了建灰場和沖灰水對環境的污染,又增加了收入、造了地。這種煤、水、灰科學循環利用的方式,完全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煤、水、路、灰,是構成電廠生產成本的幾大要素,伊敏公司煤是自產自供,水也是自我循環,路由短距離的皮帶替代,灰則即產即返填礦坑,節省了建灰場的大筆開支,因此生產成本極大下降。今年上半年兩臺機組單位燃料成本僅42.03元/千千瓦時,只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0%。經國家核準于今年3月動工的二期兩臺60萬千瓦機組投產后,隨著規模效益的擴大,各項成本還將進一步降低。
按照規劃,華能伊敏公司將建成裝機700萬千瓦、煤礦年產3000萬噸的具世界競爭力的一流煤電企業。華能伊敏公司總經理戴為充滿信心地表示吊車出租,屆時企業年實現經濟效益可達40億元以上。
發展循環經濟目光要遠(短評)
說來您可能不信,華能伊敏公司這樣一個煤電一體化經營的好項目,直到今年上半年才第一次實現盈利。因為這一項目前期投入太大,既要建煤礦又要建電廠,建設周期很長。企業上馬時貸款利息正高,好不容易電廠投產了,偏偏前些年電力市場又疲軟。因此,即使幾年前吊車出租,這樣的煤電一體化項目還并不被人看好。
確實,在煤炭資源不那么緊張時,直接搞電廠項目不僅建設周期短,回報也來得快且高。買米下鍋就成,何必又要耕地又要收割呢。然而,華能集團卻認為,伊敏煤電一體化項目是一種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科學發展的先進模式,因此不計較項目一時之虧損,始終滿腔熱情地傾心培育扶持,歷經風雨終于喚出彩虹———今年上半年實現了大幅盈利。
伊敏公司由虧損到盈利、由不被看好到前景一片光明的變遷,給我們以深刻啟示:發展循環經濟必須科學理性,目光長遠。
《人民日報》 (2005年08月05日 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