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經國務院同意進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試點單位。2010年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8位,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2010年底,公司資產總額21192億元,營業收入15427億元。除了建設和運營電網為核心業務外,國家電網還擁有眾多的金融業務。
從最初的國家電網公司金融資產管理部、國網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到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英大集團公司”)的成功組建,目前已形成了以英大集團公司為控股主體,涵蓋財務公司、財險、壽險、信托、證券、保險經紀、期貨等7家金融單位、19家參股金融企業的英大集團。截至2010年,英大集團公司管理國家電網公司金融資產為2005年的2.83倍,金融資產價值為初始投資的1.96倍。
一、低成本獲取金融資產
國家電網進入金融領域初期,主要是以山東電力集團公司[①](簡稱“山東電力”)為主,先后參股華夏銀行、交通銀行,控股了英大國際信托、蔚深證券、魯能金穗期貨,成立了濟南英大證券投資咨詢公司、魯能英大保險代理公司,并通過山東鑫源控股有限公司[②]將其旗下的全部金融資產進行整合。
表:山東電力集團旗下曾經擁有的金融業務
業務
年份
事項
銀行
1995
山東電力以4億元參股華夏銀行成為第二大股東
1999
山東電力參股交通銀行成為第四大股東
信托
1997
山東電力收購濟南國際信托投資公司77%股權,并更名為濟南英大國際信托投資公司。
證券
1999
濟南英大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以4000萬元收購蔚深證券40%股權
2001
山東電力出資1.5億元入股湘財證券,以15%持股比例成為并列第一大股東。
保險
2001
山東電力作為主發起人的魯能英大保險代理公司獲批成立
期貨
1999
山東電力投資2000萬元入股魯能金穗期貨經紀有限公司,控股比例達到68%。
基金
2002
山東鑫源控股與湘財證券等一起發起設立了湘財合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山東電力旗下部分股權是通過山東鑫源控股持有的。
同時,國家電網也成立和參股了一些金融機構。2000年,中國電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改組為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2001年6月成立長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③]。2006年11月,國家電網參與廣發銀行重組,與花旗、中國人壽并列第一大股東(各持股20%)。另外,據有關資料顯示,國家電網曾經入股的武漢市商業銀行(現為漢口銀行)、鄭州市商業銀行(現為鄭州銀行)和蘭州市商業銀行(現為蘭州銀行),差不多都以面值一塊錢進入。
二、金融資產整合之路
(一)金融資產向國家電網總部轉移
截至2005年11月底,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共有金融類股權投資136筆,共持有各類金融機構股權107.79億元,涉及52家金融機構;除對中電財、長安保險的投資外二手吊車,2005年其余金融資產分紅率平均不到3%;在其投資的52家金融機構中,國網系統直接或間接控股的金融機構只有5家,其余大部分金融機構股權投資比例不到5%,影響力相對較弱。[④]
2005年,山東電力董事長劉振亞調任國家電網擔任總經理,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加快金融資產整合,建設統一的金融運作平臺”的重大戰略決策,旨在成立一家金融集團。同年并成立了英大財險籌備組、英大壽險籌備組。2006年,國家電網以財務公司、財險、壽險、信托和證券五大支柱為核心,包括中介、基金、、金融租賃等業務的金融運作平臺雛形已基本形成,并要求旗下公司將持有的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股份全部劃轉至總部。2006年開始,山東電力集團持有的英大信托、蔚深證券、華夏銀行等金融企業股權便開始逐漸被收歸至國家電網。加上2007年發起設立的英大泰和人壽和2008年成立的英大泰和財險,國家電網直接控股了英大信托、英大證券、英大泰和人壽、英大泰和財險等公司。
(二)國家電網所持股權無償劃撥至國網資產管理公司
2007年開始,國家電網進行了又一次金融資產整合。2007年10月18日,國家電網的全資子公司國網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億元。之后,通過股權無償劃撥的方式,國網資產管理公司接替國家電網成為了控股主體。
2008年12月,國網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受讓國家電網公司所持有的英大證券6.6億元股權(占公司出資總額的55%)。2009年9月,國家電網將其所持5.95億股華夏銀行股權劃無償轉至國網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同年,國網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為長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8.60%)和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國家電網直接持股25%,國網資產持股22.26%)。2010年2月,國網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受讓國家電網公司所持英大信托51%股權,成為英大信托第一大股東。2010年10月,保監會批準國家電網公司將所持英大泰和人壽12000萬股股份轉讓給國網資產管理公司,國家電網從此退居幕后。
(三)成立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國網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更名為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英大集團公司”),注冊資本160億元。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掛牌成立,標志著國家電網的統一金融運作平臺正式形成。
英大集團公司依法按照法人治理程序履行經營管理職責,在戰略、規劃、投資、預算、人力資源、風險控制等方面對集團所屬金融企業實施統一管理和監督。英大集團公司董事會是集團公司的經營決策機構,由國家電網公司委派的董事組成,對公司和業務經營活動重大事項進行指揮與管理。2010年年末,英大集團公司資產規模3300億元,營業收入97億元,實現利潤41億元。
按照國家電網的“十二五”金融產業發展思路,英大國際集團將加快推進金融產業“集團化運作,市場化經營,國際化發展,品牌化建設”的發展戰略,做專做精做優銀行、保險、證券、資產管理等核心業務;努力打造具有市場影響力和美譽度的“英大”金融品牌,力爭用3~5年時間,建成國內一流的現代金融控股集團,為公司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電網、國際一流企業”提供有力支撐和重要保障。
三、國家電網金融資產整合的幾個特點
(一)構建統一的金融運作平臺
成立初期的國家電網戰略并不清晰,資金利用效率不高,所持金融股權較為分散,缺乏統一的戰略指導。2005年,國家電網成立了金融資產管理部,負責整合金融資產。2007年國網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國家電網金融資產管理部與國網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由金融資產管理部統一管理集團控股的金融機構資產。
通過優化重組金融資源國電投保險經紀吊車,構建母公司層面統一的金融運作平臺,以資產劃撥方式,將旗下公司所持金融機構股權劃轉到國家電網總部國電投保險經紀,再由國家電網無償劃撥給國網資產管理公司,并將國網資產管理公司改組為英大集團公司,國家電網順利完成了旗下金融資產的整合,以英大集團公司為管控主體的金融控股集團資本紐帶關系全面建立。同時,國家電網的金融發展戰略逐漸清晰,管理日漸完善。國家電網金融資產在2005-2008年增長52%,2008年金融平臺結算資金總量比2005年增長了兩倍。截止2010年底,英大集團管理的資產規模同比增長2.1%,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2%,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6.3%,不良資產率同比下降0.28%。
(二)舍去邊緣資產,整合有進有退
國家電網的金融股權持股結構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控股的金融機構,包括英大證券、英大信托、英大人壽、中國電財、長安保險經紀及金穗期貨(后更名為英大期貨);二是參股的金融機構,包括建行、交行、招行、中國太保、、廣發銀行、光大銀行、及華泰財險等;三是旗下省網公司和子公司參股或控股的金融機構,包括長江證券、鄭州銀行及上海國投等數十家。[⑤]
由于缺乏核心且優良的金融資產,2009年國家電網對旗下金融資產展開了強有力的整合。對于所持處于次要股東地位的金融機構股權,大部分選擇掛牌轉讓或在二級市場拋售;對處于主要股東地位的則尋求增持;同時謀求并購一些牌照資源。2008年11月,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將所持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5%股權(5000萬股)全部轉讓給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1月,陜西省電力公司持有的西部證券30.7%股權和國家電網所持的國泰君安5.55%股權分別以17.8億元、28.83億元轉讓給了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
(三)金融企業總部從濟南遷到北京
隨著劉振亞進京擔任國家電網的總經理,國家電網的金融版圖重心也由濟南轉移到了北京。首先是山東電力集團所持的金融機構股權劃撥到國家電網總部,然后是英大信托、英大證券、英大期貨等金融機構的總部遷入北京,實現了從區域性公司向全國性公司的轉變。
2009年9月初,英大信托管理總部順利遷移北京。2010年6月,英大信托注冊地由濟南遷至北京,成為銀監會直接監管的信托公司。英大泰和人壽、英大泰和財險也在2009年就將總部遷往北京英大國際大廈。2009年底,魯能金穗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納入國家電網公司金融直屬單位統一管理。2010年11月,金穗期貨總部正式由濟南遷址北京,并更名為英大期貨有限公司。截止2010年,除了總部位于深圳的英大證券之外,國家電網旗下的金融資產都已遷至英大國際大廈。從濟南到北京,不但提升了國家電網旗下金融資產的盈利能力,也為國家電網的產融結合奠定了基礎。
(四)以“英大”為品牌
從英大信托、英大證券、英大期貨,到英大長安保險經紀、英大泰和人壽、英大泰和財產保險,再到英大集團公司、英大集團的成立,國家電網一直圍繞“英大”打造其金融產業的品牌,不但提升了其金融品牌價值,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與國家電網自身品牌的混亂。由國家電網報社和同為國家電網公司旗下的中國電力出版社于2008年7月18日整合成立的英大傳媒投資集團,則將進一步促進“英大”品牌的傳播和影響。
(五)始終謀求全牌照
目前眾多央企均以形成了“實業+金融”的模式,中石油控股昆侖銀行(87%)、華潤控股珠海華潤銀行(75%),國電電力則是河北銀行第一大股東(19.6%)。雖然國家電網參股了眾多商業銀行,但始終未能實現控股,其一直都想未來實現完全控股一家商業銀行。此外,國家電網還準備設立并控股一家基金公司,同時設立或并購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養老金保險公司等也在未來的資本規劃范圍內。
(六)加強信息化建設
2006年4月29日,提出了在全系統實施“SG186工程”的規劃。2008年4月14日,國家電網公司金融平臺“SG186”工程全面啟動。金融平臺“SG186”工程的業務應用分為通用類業務和金融類核心業務兩大類,一體化平臺包括信息網絡、數據交換、數據中心、應用集成、企業門戶五項建設任務。2009年11月,金融平臺“SG186”工程驗收測試的順利完成,標志著金融平臺整體信息化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2010年,國家電網全面完成SG186信息化工程,全面建設了集團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
四、結束語
從最初山東電力旗下的山東鑫源控股有限公司,到國家電網直屬全資的國網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再到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成立,通過多次金融資產的重組,國家電網的金融管理、運作平臺逐步完善,并建立了金融控股集團。
表: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七家金融單位
單位
成立時間
注冊資本
2010年總資產
2010年凈利潤
中國電財
1993年(00年改組)
50億元
1124.45億元
12.94億元
英大信托
1987年(97年控股)
15億元
凈資產19.59億元
3.17億元
英大證券
1994年(99年控股)
12億元
61億元(排名69位)
5729萬元(83位)
英大期貨
1996年(99年控股)
3.5億元
凈資產2.59億元
632.32萬元
英大長安保險經紀
2001年(10年更名)
2.29億元
突破6億元
利潤超過2億元
英大泰和財產保險
2008年
21億元
31.55億元
2316.26萬元
英大泰和人壽保險
2007年
24億元
81.72億元
-3.45億元
注:中國電財總資產和凈利潤為2009年數據;2011年6月英大泰和人壽總資產突破100億元。
總之,過去幾年,國家電網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是產業化、專業化、集團化和品牌化,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國家電網的2011年公司“兩會”中,提出了2011年要加快金融、直屬產業和國際業務發展,在“十二五”末金融、直屬產業和國際業務對公司的利潤貢獻度達到40%。劉振亞表示,2011年將健全金融控股集團的管控模式和運行機制。未來國家電網的金融控股集團管理和運行情況如何,則值得關注。
[①]山東電力集團公司原為山東省電力工業局,后更名為山東省電力公司,1997年6月18日,經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以《關于同意成立山東電力集團的批復》(國經貿企【1997】387號)文件批準,由原山東省電力公司更名為山東電力集團公司,并以該公司為核心企業組建山東電力集團。
[②]成立于2000年9月,注冊資本18.08億元,為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山東電力集團公司設立的負責管理金融企業的管理型公司。
[③]由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各網省電力公司出資組建。2010年12月,長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更名為英大長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現有27家分公司和4家控股子公司,是目前國內業務規模最大的保險經紀公司。
[④]資料來源:《國家電網再拓輔業:“英大系”漸成金融平臺》
[⑤]資料來源:《國家電網擬拋售未控股的金融機構股權》,200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