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營交易:高盛文化蛻變的源頭
議事廳:QE3笑里藏刀
同時,正著手籌備一產一壽兩家保險公司的國電電力(600795,股吧)集團國電投保險經紀,也做出了財險公司絕對控股、壽險公司合資運作的決定。國電集團擬受讓上海廣電(集團)公司在廣電日生人壽保險公司(下稱“廣電日生”)的股權,希望借這條捷徑進入壽險領域。
兩大“國電系”公司在保險業發展戰略上的類似的舉動反映出,大型國有壟斷型企業已意識到自身在進軍保險業特別是壽險業的優劣之勢,并主動進行調整,以“合資”方式實現價值最大化。
英大人壽引入美國萬通
英大人壽內部人士透露,國家電網公司和英大人壽近日已與美國萬通人壽保險公司簽署協議,萬通人壽將斥資1億美元,收購英大人壽19.9%的股權,雙方簽署了《股東協議》和《認購協議》。
“雖然萬通人壽只持股19.9%,國家電網仍為英大人壽的大股東,但國家電網將僅保留董事長一職,其他高管職位則全部任用外方人員,并且將來國家電網基本不干預英大人壽的運營和高管任命等。”該人士稱。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萬通人壽為美國萬通金融集團(MassMutual Financial Group)旗下機構,該集團成立于1851年,旗下還包托萬通信托公司、霸菱資產管理公司、凱萬資產管理公司等,在2008年財富雜志中,美國萬通集團被列為全美五大壽險公司之一,管理資產逾3630億美元。
萬通集團早已進入亞洲市場,在香港設有美國萬通財富管理公司、美國萬通信托公司和美國萬通保險顧問公司,在臺灣合資成立了三商美邦人壽保險公司,在日本有美國萬通生命保險株式會社。
英大人壽于2007年6月在北京成立,注冊資本金6億元。成立伊始,國家電網就對其保持高度控制力。
英大人壽內部人士透露,英大人壽和兄弟公司英大財險的人事和財務權都掌握在國家電網手中二手吊車,由國家電網金融資產管理部負責。
英大人壽董事長徐偉良曾為華東電網有限公司總審計師,總經理張世才曾為中國電力財務公司副總經理,其余10余位高管均為國家電網公司金融資產管理部、人力資源部等部門高管。“英大人壽各家分公司的負責人也基本沒有從同業挖人,而是來自于電網系統。”該人士稱。
剛剛開業不到兩年的英大人壽,目前已有11家分公司,分別位于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吉林、遼寧、山東、陜西、山西、河南和浙江。
“利用股東優勢,開拓電網業務”被英大人壽深入踐行,但是,這也造成了其業務結構上的嚴重不合理。
來自保監會和同業數據顯示,2008年,英大人壽保費收入21.68億元,市場排名第19位,其中72%是團險業務,銀保也占到了26.6%,其余只有不到2%為個人壽險。剛剛進入第一個整年度,其團險排名就位列市場第7位,僅次于老5家壽險公司和人保壽險。
今年一季度,英大人壽保費收入6.7億元,同比增長1.68倍,個險和期交保費占比雖較2008年略有增長,也尚不到兩個百分點,在所有壽險公司中屬于末流,而銀保占比高達66%,團險占比仍超過30%。
英大人壽官方網站顯示,“目前,英大人壽為個人客戶提供以保障為基礎,覆蓋養老、儲蓄、理財等類別的保險產品;為團體客戶提供以定期壽險、意外、重疾、醫療為基礎的員工福利計劃及分紅型、萬能型等不同類別的養老年金產品。”
可見,英大人壽提供給團體客戶的產品線要較個人客戶全面得多。
英大人壽也認識到了自身的問題。董事長徐偉良近日在內部表示,英大人壽自開業以來業務結構不盡合理,資金型業務占比高,保障型業務占比低;規模型業務占比高,效益型業務占比低;躉交業務占比高,期交業務占比低;團險業務占比高,個險業務占比低,調整、優化業務結構成為英大人壽轉變發展方式的首要需求。
“英大人壽要充分發揮個險、團險、銀保三條渠道的優勢,改變過分依賴團險銷售渠道的狀況,逐步形成三條渠道比例合理,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格局。”徐還表示。
引進外資后,4月,國家電網通過多家媒體發布《中國國家電網公司面向海內外招聘引進高層次管理、專業人才公告》,公告涉及的51個名額中,有32個為金融領域,其中英大財險和英大人壽分別在招聘公司副總經理和精算與產品開發部、投資管理部、發展策劃部經理,長安保險經紀公司也在招聘副總經理、保險經紀技術總監和市場營銷總監。
一資深業內人士表示二手吊車,“相對來說,電網公司做財險可以開拓很多股東團體業務,可以利用對電網的了解開發有針對性的財險產品,優勢明顯;而壽險公司則要以發展內含價值高的個人壽險為目標,在產品開發、管理、培訓上更多還是需要經營壽險業的經驗。”
英大財險內部人士稱,年初開始,英大財險開始在短期無法開設二級機構的省市派駐電力保險處,配備專業保險人員、電力技術人員和專家,計劃到8月底開設18家,做好電力保險的服務。
國電集團接盤廣電日生
國電集團同時在著手籌備一產一壽兩家保險公司,似乎看到了同業的經驗和教訓,國電集團選擇了“搭幫”外資進入壽險業。
知情人士透露,國電集團擬持股60%以上設立一家財險公司,注冊資本暫定10億元,并計劃受讓上海廣電(集團)公司在廣電日生人壽的股權,借助日本生命保險公司的管理和技術力量經營壽險。
國電集團是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國有企業,是電力體制改革后國務院批準成立的五大全國性發電企業集團之一,注冊資本金120億元,截至2008年12月底,資產總額為3038億元。
廣電日生人壽于2003年11月正式開業,是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和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合資壽險公司,注冊資本金3億元,中外雙方各占股份50%,此前僅在上海、浙江經營業務,今年3月才在江蘇南京開設了第二家分公司。
創建于1889年的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一直在亞洲壽險業處于領先地位。5月9日,日本生命剛剛與美國國際集團(AIG)達成協議,以作價10億美元購入AIG在日本東京的總部。
憑借日方股東的平臺,廣電日生一直將目光放在日資企業的團體業務上,雖然開業已經5年,但受限于分支機構數量和客戶群的狹窄,其市場排名一直在后10位徘徊,2008年全年保費收入僅1.64億元。
進入2009年,廣電日生顯露出擴張的態勢,其2009年一季度實現保費收入8600萬元,同比增長1.56倍。
這似乎與整個外資壽險業保費負增長、調整結構的狀態有些背離。在多數公司大力發展個險業務和期交業務的形勢下,廣電日生2009年一季度個險保費占總保費的比例從2008年的26.5%下降至15.3%,個險新單保費占所有新單保費的比例也從19.1%下降到12.6%國電投保險經紀,而期交保費占新單保費的比例則從10.9%下降到3.8%。
曾有傳言稱,中方股東上廣電萌生退意的原因,是出于其加強主業的經營戰略。但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上廣電本身已陷入資不抵債的危險境地,2008年年虧損額高達18億元,上海市政府已于3月25日成立上廣電托管小組,負責上廣電的債務處置和資產重組。
該人士還表示,國電電力接盤后,將把廣電日生的注冊資本增加到10億元。這無疑會對其業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廣電日生開業至今,兩家股東從未進行過增資。
國電集團對金融業的滲透正加速進行。
3月底,國電集團和中信信托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中電資產管理公司在北京成立,雙方各持股50%。
中電資產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國電集團將通過該公司,發起設立中電能源環保產業基金,向保險公司、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大型機構募集權益性資金,優先投資于國電集團相關領域的企業及項目。
“國電集團對保險業的部署將使這一金融產業鏈的運作更加順暢,國電集團盯上的無疑是產融結合帶來的新的利潤增長點。”一業內人士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