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地鐵滾動軸承用潤滑脂國產化項目”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2017年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高鐵地鐵滾動軸承用潤滑脂國產化項目”日前獲得重大突破。該項目的研發成功,打破了高鐵、動車軸承用潤滑脂國外技術壟斷,改變了我國該領域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
近年來,我國高鐵、地鐵產業發展迅猛,但是其關鍵零部件滾動軸承及專用潤滑脂卻一直依賴進口,成為制約我國高鐵地鐵產業發展的“瓶頸”。由于高鐵軸承潤滑脂在耐高溫、耐極壓、耐腐蝕方面的特殊要求,國外僅有少數幾個公司擁有和壟斷該項技術。以北京地鐵為例,所使用的潤滑脂為國外進口,該潤滑脂市場售價每公斤280元,遠高于常規潤滑脂售價。2014年4月,寧夏寶塔科技事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西北軸承股份有限公司三方聯合建立了高性能軸承強化與潤滑材料聯合研發中心,自治區科技廳柔性引進了中科院蘭化所劉維民院士為帶頭人的科技創新團隊,團隊核心成員李維民博士進入寶塔集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對該項目進行專題研究。經過3年多艱苦努力,該團隊研發出了高性能潤滑材料及其添加劑。
該項目被列為2017年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并獲得自治區沿黃試驗區科技創新專項支持,支持資金達572萬元。通過前期測試,產品的各項技術性能均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技術標準,目前在北京地鐵10號線進行行車試驗,已累計行駛10萬公里。經國內最權威的軸承檢驗機構——洛陽軸承研究院對該產品進行性能和臺架試驗,結果表明產品性能優于同類國外進口產品。今年8月,該技術順利通過專家組論證。
“該項目的成功研發,打破了該領域國外技術壟斷,可有效降低國內潤滑脂使用成本,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對我國高鐵地鐵的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具有重大意義。”自治區科技廳對外合作處處長芮建華說。(寧夏日報)
瓦軸集團研制的3MW146項目首臺變槳軸承通過驗收
11月28日,瓦軸集團為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3MW146項目首臺變槳軸承通過國電驗收。3MW-146項目是國電公司2017年重點項目,龍源電力和聯合動力對此項目非常重視軸承加潤滑脂,要求選擇有實力的供應商對重大部件進行保供。瓦軸負責研發了變槳軸承吊車公司,該軸承從研發計算到設計制造,有多項技術突破,并做了3.XMW-15X系列的技術儲備,得到客戶高度認可。
該項目的成功,得益于瓦軸公司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依賴于研發、生產、技術質量以及供應鏈等部門的配合協作,為明年取得批量訂單奠定了基礎。(瓦軸集團)
“洛陽造”機器人軸承加速擴產
洛陽鴻元軸承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孟津空港產業集聚區,是一家專注于高精密軸承研制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包括轉臺軸承和交叉滾子軸承等,廣泛應用于工業機器人和高檔數控機床等領域。該企業年產10萬套機器人專用軸承項目對原有廠房、倉庫、綜合樓進行改造,新增高精度數控磨床、加工中心、數控車共45臺,新建大型實驗中心等。
去年,企業投資500余萬元建設了大型實驗中心,模擬客戶真實工作環境,對產品的設計缺陷“排雷”,使得研發周期從1年多大幅縮短至3個月左右,真正讓研發人員放開手腳搞創新。
積少成多,滴水成河。從去年11月開始,隨著一項項工藝技術瓶頸被突破,企業產品的壽命、精度、剛性等核心指標已經和日本、德國等國的進口產品不相上下,生產的工業機器人關節軸承和高檔數控機床軸承成功應用于富士康生產線上,負責蘋果等知名品牌手機生產的打磨、拋光、鉆孔等工序。
“以往客戶訂購幾百套已經算是大訂單,如今單個客戶一次性訂購1萬套已經是稀松平常。”周樹洲說二手吊車,今年前三季度軸承加潤滑脂,企業產值增長了30%以上,利稅同比增加約一倍。
隨著工業機器人需求持續增長及新一輪機器人國產化替代熱潮的到來,機器人軸承需求正迎來大幅增長。下一步,企業將加大研發力度,努力建設省級研發平臺,持續擴大項目產能,力爭在五年內年產值達到2.5億元。(洛陽日報)
NSK開發低噪音推力滾針軸承 促進汽車零部件電氣化
NSK開發了一種低噪音推力滾針軸承,以滿足汽車電氣化的需求。在電動汽車(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V)使用電動馬達時,利用這種新的低噪音技術和設計,有助于創造更舒適的駕駛體驗。 NSK的目標是到2021年,該軸承的銷售目標是15億日元。
開發背景
如今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和監管機構都聚焦于更環保的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上,而這些汽車的快速發展正在改變著汽車行業的面貌。與內燃機相比,電動馬達要更為靜音,所以先前被發動機發出的聲音所掩蓋的噪音也逐漸凸顯出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NSK承擔了降低滾針軸承產生的噪音這一挑戰,滾針軸承應用于汽車變速箱和各種其他應用領域。(佰聯軸承網)
SKF引進微量潤滑,大幅降低油耗和提高加工效率
“SKF為其制造過程引進了微量潤滑(MQL),并通過其LubriLean系列開發了全面的MQL解決方案組合。而SKF已經從引入MQL方面獲得了顯著的收益,包括大幅降低油耗和提高加工效率。”
微量潤滑在機械加工過程中越來越受歡迎,因為它既可持續又環保,同時還可提高生產率和降低成本。
據報道,SKF為其制造過程引進了微量潤滑(MQL),并通過其LubriLean系列開發了全面的MQL解決方案組合。而SKF已經從引入MQL方面獲得了顯著的收益,包括大幅降低油耗和提高加工效率,其專業的潤滑分銷商之一HRE Hydraulic S.L. 委托進行研發,以量化總成本的整體節省。Tecnalia,位于西班牙畢爾巴鄂附近的一家領先的研究和開發公司,進行了該測試。
研發測試旨在比較不同潤滑條件下刀具切削力,刀具磨損和刀具溫度的加工性能,以及干式加工(無潤滑),使用冷卻系統的濕式加工以及MQL內外部潤滑的總潤滑成本。(斯凱孚)
SKF智能工廠與工業物聯網
智能制造將是下一次工業革命。5G和工業物聯網(IIoT)使工廠能夠無縫地創建一個無線連接的機器和人員網絡,可以即時收集,分析和分發實時數據。
新技術為更大的發展前景提供了更多信息,允許同時進行產品定制和最大生產量,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可追溯性、可持續性和安全性。
作為軸承行業的全球領導者,SKF希望制造過程和系統能夠更快捷,更安全,更清潔,更強勁。 通過與愛立信和查爾姆斯科技大學在位于瑞典哥德堡的SKF智能工廠的球面滾子軸承試生產系統的合作以期實現其目標。
這個智能制造項目使馬丁·弗里斯和他的團隊在SKF的世界級工廠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制造業,并通過對行業運作方式的根本性變革來提供競爭優勢。(佰聯軸承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