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最后防線的工人不熟悉基本操作、不靠規程靠經驗,致使煤礦對井下災害“感知失靈”;礦企提供的介紹材料卻被現實情況“打臉”,供電系統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日前,南方都市報記者隨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明查暗訪組前往貴州省六盤水市,工作組對當地4家煤礦企進行明查暗訪,多項安全隱患被曝光。
明查暗訪組負責人指出:近年來六盤水的煤礦治理成績是不可否認的,但仍與先進地區存在差距,存在發生較大以上事故的風險。明查暗訪既是監督也是技術服務,企業可借此契機全方位提升自身辦礦水平。
暗訪現場
十年老師傅不熟基本操作吊車,煤與瓦斯突出的最后防線土崩瓦解
在位于六盤水水城區的老鷹山煤礦井下,南都記者隨明查暗訪組專家檢查了該礦的區域驗證工作。簡單來說,區域驗證需要采集煤層樣本,并通過專業設備檢測,查驗掘進前方是否有煤與瓦斯突出的風險。
“秒表走到這里是多少時間?”
面對專家的詢問,現場的防突工沉默良久后給出的答案,與正確時間相差了一分多鐘。
秒表是區域驗證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來幫助作業人員精準把控時間,確保測定結果準確。這位自稱有十多年經驗的老師傅,卻在這種“低級問題”上栽了跟頭。
“應該在什么位置取樣煤?”專家再次拋出問題,這位工人表示自己完全依靠經驗。
而安全工作萬萬不可“藝高人膽大”,取樣時間、取樣位置等操作事項,在相關規程措施中均有明文規定。“不按照標準操作風電閉鎖,測定結果一定是失真的。”明查暗訪組專家告訴南都記者,數據失真,便無法準確判斷前方是否有突出風險。
除老鷹山煤礦外,位于盤州市(六盤水代管縣級市)的火燒鋪煤礦與老沙田煤礦均存在因防突工操作不熟練、不正確,造成測定結果偏差較大的問題。一名火燒鋪煤礦的工人甚至搞不清自己手中的秒表轉一圈是多長時間。
煤與瓦斯突出是破碎的煤體與瓦斯瞬間涌入采掘空間的異常動力現象。瓦斯突然噴射進入工作空間時,強大的動能便足夠傷人,裹挾而出的大量煤渣,可瞬間填充滿幾十米甚至上百米巷道,掩埋、窒息井下人員,更為嚴重的,井下瓦斯濃度上升也帶來了爆炸風險。今年4月9日,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一煤礦曾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事故造成8人死亡、1人受傷。
針對煤與瓦斯突出,煤礦層層設防,區域驗證是最后一道關口二手吊車,而一些工作人員不熟操作,不按規范靠經驗的做法,無疑宣告了這道最后防線的土崩瓦解。
供電隱患
書面材料被現實“打臉”,整改意見煤礦未落實
“瓦斯不治,礦無寧日”,治理瓦斯一直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點內容,這項工程還需要穩定可靠的電力系統“保駕護航”。此次暗訪中發現的供電隱患,在老沙田煤礦尤為突出。
經查,老沙田煤礦10KV開關站的“雙回路”電源線路上都載有其它負荷,這在《煤礦安全規程》中是明文禁止的。明查暗訪組專家告訴南都記者,煤礦實行“雙回路”供電是一道“雙保險”,當任一回路發生故障停止供電時,另一回路可擔負礦井全部用電負荷,而不能承載其他負荷,也是為了避免其他負荷影響礦井用電。
對于礦井而言,供電“掉鏈子”不僅僅會延誤生產,還將帶來安全風險。“煤礦要保障主通風機的穩定供電,不斷將新鮮空氣送往井下,稀釋瓦斯。”明查暗訪組專家表示,主通風機“罷工”可造成瓦斯超限,瓦斯超限是指井下瓦斯涌出量大,瓦斯濃度過高的現象,業內有著“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
更嚴重的問題還在井下。老沙田煤礦向明查暗訪組遞交的材料中顯示,該礦的“掘進面局部通風機供電實行‘三專兩閉鎖’”。經查,該煤礦某掘進工作面的局部通風機停運后,掘進巷道內并沒有實現斷電。
據了解,井下工作面還設有局部通風機確保局部通風,當局部通風機發生故障停止運行時,“兩閉鎖”中的“風電閉鎖”將發揮作用,切斷該工作面設備電源,防止由于電火花引發瓦斯爆炸事故。事實證明,存在于書面材料中的“風電閉鎖”是失效的風電閉鎖,據明查暗訪組介紹這屬于重大事故隱患。
山區廣、雷雨天氣頻繁、煤礦分散等客觀因素制約了貴州地區的電網建設,較高的建設成本,也讓一些企業的投資意愿不高。
早在2020年5月,當地能源與供電部門曾針對老沙田的“雙回路”問題提出了整治方案,方案中的兩條整改意見老沙田均未落實。
問題礦企被處罰
明查暗訪既是監督執法,又是技術服務
在六盤水的山間流傳著一句俗話——人要上山,不要下海。“下海”即深入地下,體現了當地人對“采煤”這一行當的選擇慎之又慎。據了解,受地質條件等因素影響,貴州地區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瓦斯災害風險,若治理不到位易發生重特大事故。
縱向來看,六盤水在煤礦治理上下了大功夫,有顯著進步。目前,六盤水已經實現了設計年產量30萬噸以下煤礦的有序退出;全市正常生產煤礦采煤機械化率與輔助系統智能化率均已達到100%。地方在推動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安全執法效能等方面取得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
雖有進步,但仍存在差距。明查暗訪組表示,六盤水及貴州地區煤礦的辦礦能力、安全基礎建設水平等仍相對薄弱,與龐大的煤炭體量不相符,發生較大以上事故的風險仍然存在。
南都記者了解到,針對此次明查暗訪暴露出的問題隱患,地方監管部門已經依法對相關礦企開展立案調查。明查暗訪組表示,今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新《安全生產法》進一步明確了地方部門的監管責任與企業主體責任,同時在對事故與違法行為的查處過程中,新《安全生產法》的法律權威性和政策性會愈發凸顯。
六盤水副市長李恒超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借新《安全生產法》實施的契機,六盤水將通過監督檢查、巡查巡檢、明查暗訪等方式,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更加有效壓實企業主體的第一責任。
截至目前,根據明查暗訪組反饋問題情況,當地應急管理部門按照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第九十四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責令限期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企業主要負責人作出行政處罰。其中,老鷹山煤礦主要負責人罰款3.5萬元,比德騰慶煤礦主要負責人罰款3萬元,火燒鋪煤礦主要負責人罰款4萬元,老沙田煤礦主要負責人罰款2.5萬元。
明查暗訪是監督執法也是技術服務,明查暗訪組多位專家對煤礦“把脈會診”,帶來了先進理念與實用技術,能幫助地方全方位提升自身辦礦水平與能力,最終實現效益與安全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