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企業就是中國華電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科工”)。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華電科工也迎來40年華誕。
本期開始,本報陸續推出《“華電科工”超級工程系列報道》,以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為“經”,以華電科工超級工程為“緯”,共同織就一家電力央企40年風雨歷程的責任與擔當。
2018年,改革開放40年,華電科工剛滿40歲。
40年間,經過政企分開、股份制改革、央企重組、資產證券化等一系列變革,華電科工從電力機械制造局發展成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科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發展平臺,公司覆蓋高端裝備及系統工程、環保水務、電站投資建設、清潔能源四大專業領域,業務遍及全國各地及東南亞、歐美、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
改革開放40年,華電科工為中國電力工業建設了最優秀的電力工程,也參與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諸多能源工程建設。
今天,華電科工已經成為能源行業一張靚麗的名片。
敢為人先 服務國家能源戰略
華電科工40年,是服務國家能源發展的40年。
20世紀80~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春風,計劃經濟開始向市場化轉變。中國能源行業也隨之迅猛發展。電力機械制造局作為第一批試水市場化改革的行政機關,積極開展電力機械與技術的研發與引進,先后與美國GE公司、德國MOLLER公司、日本三菱重工、法國阿爾斯通等國際跨國公司合作,通過消化、吸收、創新,打造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和產品,為我國電力工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0年,我國第一座60萬千瓦亞臨界機組在安徽平圩投產,這座電廠也被譽為“中國火電的搖籃”;2004年華電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我國第一臺百萬等級超臨界機組在上海外高橋電廠投產,這里孕育出全球最高效煤電機組的希望;2007年,我國首臺國產百萬千瓦發電機在鄒縣電廠投產,這里培育出我國第一批現代化坑口電站發展模式;2015年,“華龍一號”福清5號機組正式開工,這里肩負著我國核電出海的國家使命;2017年,國家電投濱海北H1號海上風電項目榮獲風電行業首個國家優質工程金獎……遼寧鞍山鋼鐵、神華天津煤炭碼頭、山西軒崗電廠、三峽電站、天津軍糧城環保示范項目、嶺澳核電站、湖北西塞山電廠、廣東大學城分布式能源……這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工程,均留下了華電科工人孜孜不倦的奮斗身影。
在為國內能源產業服務的同時,華電科工積極邁出國門,把中國裝備、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帶到國際市場,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燃煤電站、阿薩漢一級水電站等項目,均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認可,這些項目已經成為“一帶一路”上一張張國家名片。
勇立潮頭 搏擊能源市場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能源央企勇立潮頭。
時代性的挑戰都是一樣的,但機遇卻各有風采。作為中國最早試水市場化,最早實現政企分開,最早完成股份制改制的電力工程企業之一,華電科工在完成自身蝶變的同時,也為中國電力工程建設市場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1984年,機械制造局承攬神頭—大同—天津500千伏輸電線路鐵塔工程,開啟了企業化運作探索。
1993年,我國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體制。同年,機械制造局改組成華電機械總公司,實現了由國家部委司局級行政管理機構向企業化市場經營主體的轉變。
“十二五”期間,我國能源供給革命大幕開啟,能源產業結構轉型穩步提速,華電科工積極適應市場,尋求多元發展路徑。
2012年,華電科工與美國通用在上海聯合成立華電通用輕型燃機設備有限公司,具備LM系列航改型燃氣輪機發電機組、TM2500移動式航改型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生產能力,市場主要面向國內外分布式燃氣電站。
華電通用輕型燃機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依托技術優勢,公司除了滿足國內分布式燃機電站以外,也在打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巨大的市場。”華電通用輕型燃機設備有限公司的市場開拓不是個案,在華電科工的高端裝備、工程總包、環保水務、清潔能源各個板塊,市場開拓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在升級轉型的過程中,創新基因正在成為華電科工發展的核心,一批高科技創新企業正在帶來持久的發展動力。截至2017年底,華電科工資產總額超過300億元,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元,擁有境外電站裝機容量共計187.6萬千瓦,水廠日處理規模超過60萬噸。
創新發展 探索資產證券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二手吊車,必須一以貫之。現代企業離不開股份制,離不開資產證券化。
華電科工是我國首批能源央企試水資本市場的企業之一,幾十年探索,為我國能源企業資產證券化改革之路積累了重要經驗。
1999年11月18日,原華電工程公司旗下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現為中國華電集團直屬企業)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中國電力高科技第一股,開啟了中國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借力資本市場新紀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華電科工登陸資本市場步伐進一步加快。2014年12月,華電重工成功登陸上交所,資產規模和發展質 量同步提升。據2018年半年度報告顯示,華電重工總資產已經達到78.5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資產為35.2億元。
在華電重工旗下華電曹妃甸重工裝備有限公司采訪中,記者看到716米長的海岸線上整齊排列著巨大的廠房,等待出港的翻車機、海上風電塔筒、港機各類設備整齊排列。
華電曹妃甸重工裝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上市以來,公司業務和規模均得到跨越式發展。除了傳統電力工業重型設備,華電曹妃甸重工裝備有限公司還進入了港口、鐵路等諸多領域。”從“管資產”逐步向“管資本”轉變,華電科工正發生巨大改變。2017年1月,華電科工所屬單位華電水務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引入6家外部投資者,獲得戰略投資4.3億元,2017年12月,該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華電科工上市步伐再次邁出了關鍵一步。
牢記使命 推進黨的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加強和完善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使國有企業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成為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
華電科工每次跨越發展,正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牢牢把握住了每次歷史機遇,由僅有4個部門、54名職工的國家行政機關逐步發展成為擁有職工4000多人、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集團,走過了異彩紛呈的40年。
1983年7月,經原水電部黨組批準,正式成立中共機械修造局公司黨組華電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全面推進黨的建設,黨的核心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1994年,成立電力機械局黨組紀檢組,該公司紀檢工作開啟新篇章。
2016年8月,該公司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黨組改設黨委,黨組紀檢組改設紀委,黨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黨的十九大以來,華電科工黨委全面落實黨的建設總要求,始終把從嚴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筑牢國有企業“根”和“魂”。
華電科工黨委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的各個環節吊車公司,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充分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
持續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把學習宣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今年上半年,該公司開展黨委中心組專題學習7次,深入領會精神實質,指導工作實踐。
新時代、新使命,新任務、新征程,一支專業精、能力強、素質高的全新黨員干部隊伍正在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按照華電集團“五個堅持、五個轉型”思路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在“行業領先、國內一流”科工夢想引導下,以嶄新氣象書寫新時代的宏偉篇章。